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水电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与调控措施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0-07-28

  摘要:改革后,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下,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始增强。从河流生态与陆地生态两方面入手,详细地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水电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法与调控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如果这种破坏过于严重,将会对人们的生存造成威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基础设施,其对民生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水利水电工程的支持,这也使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坏,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可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影响和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意义重大。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目前,在很多地区,水资源都处于短缺的状态。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在很多河流对修建了各种各样的水利工程,它可以对水量进行调节,同时实现对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这些水资源可以被用于地区人们的生活用水,同时还可以满足农业灌溉、工业发电等需求。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也有积极的影响。比如该工程的建设可以对自然水量进行调节,在河流的枯水期增加水量、而丰水期减少水量,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来使生态环境保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河流断流和水旱导致的农业灾害,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洪涝灾害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黄河流域当中建设小浪底水利枢纽之后,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不仅增加了三角洲湿地的面积,同时还满足了区域用水的需求。具体来说,第一,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的洪水起到了重要的拦蓄作用,避免了在每年8月到10月洪水高发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第二,该工程通过调水调沙功能实现了对黄河流域下游河道的冲刷,提高了河道过流的能力。实践证明,该水利工程投入运营之后,黄河流域下游的淤泥数量明显减少,避免了黄河下游出现二级悬河的情况。最后,该工程的修建还有效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该区域的植被数量和丰富程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三角洲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1.2自然因素

  1.2.1气候因素

  近些年,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严重,导致一些极端天气的出现。高温天气的出现导致水资源蒸发加剧,部分地区水资源流失严重,致使区域水环境失衡,无法完成正常的水循环,最终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减、河流水位下降。

  1.2.2水文因素

  受气候变化影响,区域性水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干旱地区的河流由于夏季流量补给不足而发生了断流,一些湖泊消失或面积缩小。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区域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而且致使河流、湖泊单位面积内矿物质含量相增多,导致水质变差。

  相关期刊推荐:《水科学进展》主要报道关于水圈研究的新事实、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反映国内外在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水环境等领域中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重要进展、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势。交流新的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科技动态。涉及与水有关的所有学科,包括水文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水利科学和水力学、冰川学、水化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以及法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中与水有关的内容。

  1.2.3水土流失因素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雨季的雨水冲刷带动地表的土壤汇入河流,不仅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同时也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河流污染,影响着水环境质量。

  1.3对土壤的影响

  当水源遭到污染后,若发生渗漏,将会污染更多的水体。水体覆盖在土壤表面,土壤肥力降低,生物明显减少;土壤周围的水位严重影响着土壤内部的含水量:当土壤周围的水位升高,土壤内部的含水量也随之升高,逐渐变为沼泽,孕育植物的能力降低。

  1.4对陆地生态的影响

  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蒸发量都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致使温度在不同的季节中无明显变化,给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土地与植被都带来了影响。同时,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还关系着河流中的泥沙含量、水温及营养盐的含量,改变了河流原本的水文条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另外,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素质欠缺,有可能会出现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情况发生,这些废水进入河道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还会对河流周围的动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增加水体中的疾病类型,使河流附近的人畜患上流性疾病。

  1.5影响陆地植物的生长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储水用水,通常,水利水电工程分布在山地,工程建设环境较为恶劣,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十分不便。工程建设期间,要依据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修路,以便运输各项材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应用大量混凝土,占用大量土地,导致工程建设区域的大量植物被覆盖,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水利水电工程竣工后要存储水,导致一些植物被淹没,同时会影响空气湿度和温度。一些植物会遭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植物生长的延续性遭受到破坏。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若是想要在水利水电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部门应制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案,建立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措施指的是:在进行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之前,对工程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并预测工程会对其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环境保护方案,进而在建设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环境影响预测往往根据环境状况调查来进行,而环境状况调查的范围广,包括气候状况、水质状况、土壤状况和水生生物状况等,专业人员通过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预测水利水电工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2.2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核算评估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植物破坏等。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发生破坏,恢复时间较长或者难以恢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审批期间,要准确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详细说明工程的生态利弊,分析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核算生态环境价值期间,要综合分析不同影响因素,梳理项目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折损的具体关系。其间应当制定多个方案,从不同角度入手,详细分析方案优劣,准确预测具体功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完成相应的分析工作。

  2.3培养专业的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人才还处于短缺的状态,尤其是对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比较大。为了更好地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当中的生态环节问题,培养更多专业化、环保意识高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单位可以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高校人才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还需要定期对工人展开环保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施工过程当中有效规避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结语

  水环境质量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气候因素、水文因素、水土流失因素等自然因素为不可抗力因素,因气候、地势等自然环境差异性导致水生态环境本身存在区域性差异。而人为因素则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技术因素作为水环境保护的措施,由于技术有限,导致了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情况的发生。因此,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区性水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节水措施,鼓励人们节约用水,鼓励企业积极研发和提升污水治理技术,节水减排,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论文作者:林江飞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