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景观设计学足足迟到了近一个世纪,它以全新的姿态阐释着物质意义上的景观并赋予其新的含义,就像现代主义给传统建筑注入活力,使其走入平民生活,但这一学科却身处两种语境:一方面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环境,互联网加剧了这一现象;另一方面是前现代的景观现状,旧有的思想和观念继续加固着这一堡垒。就这样,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学处在这种前现代和后现代交织的特殊语境中,这是百年孤独带来的尴尬。本文将尝试从另一个角度,以西方70年代的环境与能源危机为转折点,分析危机前后的思潮特征,同中国当代景观现象相对照,然后界定不同时期的理论与中国当代景观实践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当代景观,现代性,探讨
面对前现代景观现状和漠视环境与资源危机的设计行为首先要进行批判,表现为犀利的言辞和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启蒙主义的色彩和宏大叙事的特点,但后现代主义文化环境中的的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与前者形成某种程度的对立,这就使得当代景观设计师采用一种冷静的态度,在基于对全部事实的了解与把握基础上对当前景观现状及传统遗产进行分析与批判,并注重在设计实践当中的自我反思与实践的实际成果,这种语境某种意义上催生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优秀作品的产生。
一、透过思潮的变迁看中国当代景观设计
中国景观设计的现代化不可能摆脱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设计思潮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相对立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及一系列的流派。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西方环境与能源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西方的思维方式,跨越了技术与科学,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定位为社会首要考虑的因素。危机之前的时期表现为现代主义运动,被认为是物理学和技术系统主宰的时代。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是由工业革命及其后果决定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它的一个子系统,它在工业化和都市化强烈冲击下,在批判传统和道德观念的重建中产生。现代主义建筑有一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符合大机器生产的功能主义理想。它最深刻的代表是柯布西耶的一系列强烈的言论与观点和建筑形式,它反常规、反传统,具有颠覆性和创造性。其人道主义立场,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的理论深远地影响了现代主义建筑进程。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在50年代的“哈佛革命”后形成,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这一理念,现代景观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实状况相适应,赋予了与景观设计相适应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这一时期的现代主义有两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景观设计有所启示,一个是其核心理论理性与功能,表现为沙利文的“形式追随功能”、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阿道夫。路斯的“装饰就是罪恶”,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建筑的理解和与之相关的审美观念,虽然曾一度成为后现代主义所批判的对象,但对中国景观而言,某种程度这一时期的理论构成了对中国景观现状的批判,特别是对当今普遍存在的中国古典风格的再现和奢华的当代西方语境中并不存在的“欧陆风格”的挪用。巴洛克式的西方古典风格曾被现代主义所彻底废弃,后现代主义也没能够使其复活,却以更加虚假的形式在当代中国找到它生长的土壤。马歇尔。布鲁尔说,现代运动的事业是连接“外表与真实”之间鸿沟的桥梁。这鸿沟被拓宽,是通过那些历史的虚假性,通过那种时代风格的陈腐原,或是通过努力维持那些旧时代逐渐被废弃的文化。另一个是人道主义立场,初期的现代主义受欧洲高涨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注重普通劳动者的居住问题,现代的建筑关心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关心普通而平常的建筑,它任凭宫殿倒塌,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这种人道主义立场对当前中国城市景观中呈现的以审美为先导,忽视普通人的景观体验的特征是一种批判。
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缺乏使大部分景观行为构成了对自然和乡村资源的掠夺。生态学家威廉。巴勒斯(W.S.Burroughs)曾在上世纪70年代说:“付出绿色,把你为了金钱偷来的绿色还回去,你为了你的绿色生意出卖了以土地为生的人民,只为凳上第一艘伪装的救生艇,---将绿色还给鲜花、丛林、河流和天空”,这似乎也是对当前中国某些景观现象的真实写照。
物理学时代和生态学时代的理论特征分别对应了中国景观现状与环境和能源危机,跨越了时代的差距提出了批判,当然,批判的同时也带来了启示。
西方70年代危机以后的时代可以理解为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宰的时代,生态运动在西方被认为是一场政治运动,可持续发展观念也是被作为一个欧洲的政治术语首先运用。这一时期的西方设计理论,首先是对西方自身的理性和初期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同时又不信任折衷的后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呈现出新现代主义的特征。与此同时,生态学介入到设计当中,对建筑景观实践产生了影响,出现了生态建筑和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从而逐渐改变了以技术为先导的思维方式,特别是90年代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导致了设计方法的改变。这一阶段,景观设计学直接参与进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一时期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同时,麦克哈格的的这一理论超越了结构主义景观大师丹凯利的“设计是生活”的概念,将景观设计学提升到拯救人类生存的高度上来,拓展了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内容。在这一阶段,景观设计在应对人类与自然的危机中发挥了比建筑学更大的优势。
二、中国当代景观最基本的现代性
依据现代景观设计学的概念,景观的功能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人们的日常的生活,所应对的物质空间是自然与场所。自然意义上的景观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和资源,而不仅仅是作为审美的风景,实践表现为景观生态规划,影响并且依赖于生态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环境,需要将一个主题实践几十年。景观场所首先作为人们日常的生活区域,其次作为一定意义上的文化场所,不能将之简单的理解为环境美化。现代景观设计重视普通群体的景观感受和与场所产生的一系列关系,趋向于不再专注于创造具象物件,责成观众对这物件专注的回应,而是要创造人与整体环境的新关系,将打破轴线的概念,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将游憩与交流作为首要功能,以文化功能为主的纪念性建筑及景观在当代西方语境中也呈现着这样的趋势,并且模糊了建筑与景观场所的界限,美国的越战纪念馆、艾森曼设计的犹太大屠杀纪念碑,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哈佛革命”三人之一罗斯说:“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一组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区域的机会。”
三、生态与可持续设计理念
生态学是一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科学。生态学一词出现在1866年,然而这一思想则形成它有名字之前。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源于美国7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生态学所描绘的是一个相互依存以及有着错综复杂联系的世界。它提出了一种新的道德观:人类是其周围世界的一部分,既不优于其它物种,也不能不受大自然的制约。
反映在设计学科上,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遵从自然”理论,将生态学的观点与设计相结合。强调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建立了千层饼模式来解决现实问题。“景观生态规划模式”是继麦克哈格“自然设计”之后又一次重要飞跃,在解决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中提供了积极应对方案。不仅仅是景观生态规划,景观场所营建也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将景观营建理解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保护自然资本。维持自然系统的完整,将景观场所对自然的入侵减至最低,建立区域生态空间,静观元素如植物与水的设计遵循生态学原理,并作为生态系统来看待。在生态学的基础上产生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一种应用方法来处理环境、健康和发展之间的三角关系。可持续发展对对景观场所的营建,能源和污染的压力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景观的态度和空间使用习惯,于是改变目前景观的形态与营造方式。
四、结语与展望
中国景观设计还需经历一个很长的实践过程才能进入普遍意义上的现代化,这一过程将会在民族与国际语境的碰撞中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应该看到,中国当代部分景观基于理性的实践已经走到国际景观的前沿,与当前普遍意义上的景观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与不平衡的状态,但就是这种不平衡激发了更多现代意义上的景观作品的出现。当代景观需要超越民族文化的视野,才能与国际的先进思潮和理论进行对话,在一个争夺国际话语权的时代,中国景观设计不应沉默。
参考文献:
[1] 仰海峰.后现代语境与马克思哲学总体性概念的再思考[J].现代哲学.2004年04期
[2] 周意华.解读西方各国现代设计之路与本土设计[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1期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