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0-07-16

  摘 要 2018年年初以来,中美贸易冲突逐步升级,不断地影响中国的经济运行,除了传统的争端,还有如贸易赤字和政府补贴等重点在于先进制造业的摩擦。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格局的现状,总结了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行业格局落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产业聚集度不高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不断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引资能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打破外商的技术封锁、转变引资思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对策略。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使中国的制造业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优越的经营环境,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稳步前进的目标。

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中美贸易;中国制造业;发展

  前 言

  中国和美国同样属于全球规模较大的经济实体,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两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国际制造业的发展局势以及竞争局面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美国为了在新的技术革命进程当中占领制造业市场的高地,推行了诸多相关政策,并开展了对应的制度调整[1]。为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的制造业向中高端领域转变,中国也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推进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可以说,美国发展制造业和中国制造业走向中端至高端的战略规划在同一时期发生。这刺激了中国和美国之间占领制造业发展高地的情况产生。尤其是当下,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政府多次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中美两国之间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已经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关注。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展开动态对比分析,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美国步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以后在制造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与制造业竞争力情况,还能够探索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最终成果,并针对性的指出推动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具体办法。

  一、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制造发展规模逐步增长

  当下,我国工业系统的变革趋势以及内部存在的缺陷与其他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大致相同。以三大产业构架来说,从2006年至今,制造业增加值在GDP当中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2017年,其所占比重是29.34%,和2010年相比降低了2.2%;2012年,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超出了行业比例,意味着服务业变成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制造业所占比例不断下降的倾向是有其合理性的,步入工业化阶段末期之后,伴随需求框架以及要素禀赋的改变,推动制造业不断发展的一些因素开始减弱,此外市场需求也在减少,市场环境越发复杂,许多制造业从业者能够取得的利润并不高,因而造成了许多的资本从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制造业发展的速度[3]。不仅如此,制造业所占比例降低还与一些偶然性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国际金融市场走向不理想、市场需求无法提升造成的发展问题,和一些制度问题造成的发展约束,中国经济表现出一定的“去制造业”、“去实业”的缺陷。尤其是当下,经济管理制度和工业化建设后期创新经济不断发展之间产生脱节情况,我们应当予以一定的关注和重视。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二、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制造业行业结构落后

  以往,我国的制造业在国际上始终处在较为落后的地位。虽然我们拥有廉价劳动力,但是在科技方面比较落后。因此国外的投资人也更加关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并没有在技术方面投入太多精力[4]。不仅如此,因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框架不合理,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外国资本的流入这将导致中国的环境质量下降,环境质量是利用外资的重要评价标准的质量[5]。因此,落后的内部生产结构将对中国的外国制造业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自主研发能力存在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技术创新政策的倾斜,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所不足。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在人才方面的缺失。我国的教育体系也注定了无法产生完善的职业教育制度。高等教育仍然不是基于全面的培训。大部分培训是中低水平的技术型培训,这使得相关人才本身从事创新工作的能力无法展现。假如采用专业培训将大大提高生产型员工的科技创新实力与质量,进而增强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创新与发展能力[6]。此外,中国制造业投资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它削弱了创新的热情,导致中国制造业对外国投资缺乏吸引力。

  (三)产业集聚度有待提升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制造业集聚的优势并不突出,仍有不少低层次,低附加值制造业,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用品等高度集中行业。不仅如此,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业公司不具备基本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由于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强,而且还要受到大型企业的约束,想要取得发展非常困难

  [7]。过去,港澳企业注入大量资本进入中国,这对中国制造业的集中度有重要影响。但近年来,一些优惠政策被废除,导致港澳企业大规模撤退,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前瞻性关系,更好地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

  三、中美贸易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不断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引资能力

  如果中国要实现在提高吸引外资能力方面的成功,首先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加强招商引资,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整个经济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必要放宽条件让外国投资者对于高端制造业投入资金扶持,激励外商在高端医疗设施、轨道交通设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高新科技方面的投入,这会让国际上的投资者取得更深刻的投资体会,同时取得更多收益。这些人将逐步把高附加值、高技术的制造工艺转移到中国实施,使中国在技术发展中逐步产生自己的核心技术[8]。

  (二)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打破外商的技术封锁

  应建立高技术的本地公司,以高水平的技术吸引外国公司。这有助于推动高新科技的转移,构建地区技术中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和外国企业的差异,促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实现技术创新[9]。

  首先,政府当前应当尽可能的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企业投资的市场环境和空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成了产业链自低端向高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发展框架的调整和升级。要有效推动高校、研究机构、地方企业和跨国公司之间的科研合作。

  其次,构建科学的人才流通制度,有效的人才流通能够极大的推动技术溢出效益的发展。当地企业引入外商投资产生的影响和本地的人力资源情况有关。但在我国,因为外资制造企业的优良生产条件,各种薪资福利以及培训体制,其对于其它企业的人才吸引能力非常强,限制了外资企业科技的传播[10]。所以,地区企业应当有效优化工作条件,推出一些鼓励性政策,健全培训体制,从而赢得外企当中的优秀人才,最终有效发挥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益。

  (三)转变引资思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的产业集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低等问题。这就要求政府的决策机构,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投资政策,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以市场来分配外资为主导,并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促进外商投资,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中国应该积极发挥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优势,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档次,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1]。利用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尽快形成一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推荐阅读:写中美贸易摩擦的论文怎么发表

  为了我国制造业未来更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勇气加快改革开放,勇于抓住市场机遇,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积极营造良好的制造业生产氛围,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稳步前进的目标。——论文作者:张缘缘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