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中专学校而言,在进行声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如何提高教学整体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是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专声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全面且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中专教育;声乐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在音乐的众多表现形式中,声乐应该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一种,能够很好表达出演唱者自己的情绪,并且能激发听众的感情共鸣。大多数中专学生的年龄在15岁到25岁之间,未完成声带发育,许多因素对于他们的声乐学习都是一种限制,很难将声音的技巧进行正确的把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学生在“为技巧而技巧,为声音而声音”这种传统教学观点的指导下,很难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理想状态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能对教师所讲解的声乐知识以及实际演示作出快速的掌握,了解相关方法,同时能够初步完整的表演曲目。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学生整体素质出现逐步下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大部分的学生自身音乐基础并不牢固,并且由于声带的发育等多种因素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声乐的发声技巧。通常存在嗓门较大,不带任何感情等一系列现象进行演唱歌曲。长期下去便会阻碍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由此产生厌恶反感等不同情绪,学习主动性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开展声乐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观点,积极主动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同样对学生的了解,课程程度和感悟做到进一步的提高。而面对一些同学,自身的学习热情较高,但因为学习方式不对,导致学习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需要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学习声乐。
例如在进行《五星红旗》这首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较为容易掌握中低声区的演唱,但是对于高潮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很难做到咬字清晰,声音也会变得很紧,表情进而变得僵硬。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让同学们进行相互引导,自己寻找相关方式,并且主动将教学节奏减慢,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理解他们学习的状态。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想象自己作为一名护旗手,或是在天安门广场看五星红旗升起的场景,在唱歌的时候容易放松下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欢快的舞蹈,不断挥舞红色的绸带,高音部分就像跳舞,从而自己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大胆表现出来,跳出自己的局限。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中专院校当中,对于声乐课程工作目标来说,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审美观点,在声乐的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并且和学生一起研究分析音乐演唱的技巧和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不仅仅是去演唱课本上的传统歌曲,也可以搜集网络上一些合唱歌曲,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帮助学生感悟演唱者和表演的整体氛围。
例如练习歌曲《只有平凡》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用较长的时间帮助学生找到共同点,确定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发声。接下来进行扩张训练,对于没有变声的学生,教师可以找一些适合他们的歌曲让学生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平稳安全的度过变声期,并且普及相关的文化声乐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在变声期应当如何保护自己。同时在学生进行合唱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阅读歌词,想象其中的意境,学生能够培养出情景交融,深情并茂的体验。乐感体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期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不断配合和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运用简单通俗的讲课方式帮助学生进步
相关论文推荐:浅谈声乐教育技术改革模式
在讲解相关声乐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用通俗简单,便于理解,形象有趣的方式来进行讲课。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能够深刻地了解,并且能够了解音乐的本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乐理知识,学生并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因而对于这些专业知识会感到陌生,甚至认为这些专业知识不学也罢,并不影响自己的声乐部分。在类似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向同学们讲述声乐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并且让学生感受自己在学习声乐知识之后,感受自己演唱时的变化。
例如教师在讲解声音上台阶,声音下台阶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胸腔发声,从高到低,从低到高,就像走楼梯或是乘坐电梯上升,并不是仅靠喉咙用力过猛而发出声音,而是产生共鸣,用自己胸腔的力量来进行发声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快速的学习到声乐知识,而且让学生的参与互动性不断增强,营造出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当中,学生更容易且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老师进行互动,加深自己对声乐的理解。
四、总结
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声乐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平稳地度过变声期,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论文作者:蒋梅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