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情况。方法:选择精神疾病患者48例,共计193人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仅为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联合研制。对相关情况登记表进行统计,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率89.58%,其中。显效27例(56.25%),好转16例(33.33%);无效5例(10.41%)。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封锁抽搐电休克;精神疾病;临床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也称改良电休克,其治疗作用在于发作,不在于痉挛。无抽搐电休克过程虽然痉挛不出现,但是大脑内依然有癫痫样放电,同样引起发作,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治疗过程中心脏负荷减轻,意外减少,没有关节方面的禁忌症和并发症。20世纪50年代初,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应用尚不广泛,经验不多[1]。我院于2000年引进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对一些精神疾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创刊时间:1987年2月。本刊报道内容主要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接受治疗患者共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共计193人次。年龄:最大61岁,最小21岁,其中21~30岁17例(35.41%),31~40岁18例(37.50%),41~50岁8例(16.66%),51~60岁4例(8.33%),61岁以上1例(2.08%),平均年龄34.93±10.2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9年,平均4.95±4.52年。
1.2诊断
所有精神疾病均由一名住院医师和一名副主任医师根据CCMD-3诊断标准共同确定诊断,共48例患者,其中分裂症27例(56.25%),神经症3例(6.25%),情感障碍10例(20.83%),癔症4例(8.33%),其它精神障碍4例(8.33%)。
1.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
由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联合向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和研究机构提供。
1.4数据收集
由治疗护士对每位病人和每次治疗的相关数据进行登记,然后由治疗医师进行确认。项目包括:病人年龄、精神疾病诊断、病程、用药及全并药种类和效价剂量,治疗前血压、体重,每位病人治疗次数,疗前应用阿托吕、硫喷妥那和司可林剂量。抽搐指标:抽搐时间。抽搐指数、抑制指数,一致性指数,血氧饱和度,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
1.5数据统计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合并用药情况
氯氮平12例次(25.00%),维思通7例次(14.58%),舒必利7例次(14.58%),氯丙嗪2例次(4.16%),奋乃静2例次(4.16%),阿米替林1例次(2.08%),多虑平1例次(2.08%),博乐欣1例次(2.08%),赛乐特1例次(2.08%),百忧解1例次(2.08%)。单一用药13例(27.08%);未用药25例(52.08%)。合并用药效价剂量:420.00±381.16mg。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减少原有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剂量,停用镇静催眠药、锂盐、利血平、抗癫痫药。
2.2疗前检查
体格检查均无异常;收缩压:15.33±1.94kpa,舒张压:10.56±1.36kpa; 心图:正常41例(85.41%),异常7例(14.58%);脑电图:48例均在正常范围;胸片:正常47例(97.91%),异常1例(2.08%);血生化:正常47例(97.91%),异常1例(2.08%)。
2.3治疗次数
最少1次,最多10次,平均4.02±2.45次。治疗频率:日连续做5例(10.41%),隔日做43例(89.58%)
2.4疗前用药
阿托吕,0.5mg40例(83.33%),1mg8例(16.66%),平均0.58±0.19mg。硫喷妥那,0.10g1例(2.08%),0.13g1例(2.08%),0.15g9例(18.75%),0.18g5例(10.41%),0.20g14例(29.16%),0.23g3例(6.25%),0.25g13例(27.08%),0.30g2例(4.16%),平均0.20±0.04g。司可林:50.00mg1例(2.08%),60.00mg4例(8.33%),70.00mg141例(22.91%),80.00mg19例(39.58%),90.00mg2例(4.16%),100.00mg10例(20.83%),120.00mg1例(2.08%),平均80.83±14.11mg。
2.5抽搐监测指标
抽搐时间(秒):48.64±16.04,能量百分比(%):26.67±8.46,抽搐指数:1536.40±593.95,抑制指数(%):84.66±13.28,一致性指数:均>51%,血氧饱和度(%):99.75±0.69,呼吸恢复时间(分):4.33±0.48,意识恢复时间(分):12±0.12.
2.6疗效判定
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显效;精神症状小部分消失为好转;精神症状无变化为无效。本研究有效率89.58%,其中,显效27例(56.25%),好转16例(33.33%),无效5例(10.41%)。
3讨论
3.1本研究接受治疗20~40岁35例(72.91%),41~50岁8例(16.66%),51~60岁4例(8.33%),61岁以上1例(2.08%),41岁以上共计13例(27.07%),可见无抽搐电休克年龄适应范围大于有抽搐电休克的18~40岁范围[2],无抽搐电休克对老年人也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3]。
3.2本研究共治疗患者48例,193人次。主要疾病为分裂症27例(56.25%),情感障碍10例(20.83%),神经症3例(6.25%),癔症4例(8.33%),其它精神障碍4例(8.33%)。尽管治疗的主要为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占77.08%,但是神经症、癔症和其他精神障碍占22.92%。可见神经症性障碍亦是无抽搐电休克的适应症[4],无抽搐电休克病程适应范围大于有抽搐电休克,且无绝对的禁忌症[5]。
3.3 本研究合并用药患者23例(47.92%),未用药都25例(52.08%);单一用药者13例(27.08%),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者10例(20.83%);未用药者比例相当,但未用药者和单一用药者为大多数。在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应尽量不用药或单一用药,治疗时宜减量或停药,以避免延长呼吸恢复时间[6]。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应用阿托品大多数为0.5mg(83.33%),少数为(16.66%),以减少唾液分泌;应用硫喷妥那课题变化较大,最小量0.10g,最大量为0.30g,根据患者意识状况掌握剂量;司可林剂量变化较大,最小量0.10g,最大量为0.30g,根据患者肌肉松驰状况掌握剂量。
3.4接受治疗者疗前体格检查、血压和脑电图均正常。心电黑乎乎大多数正常(85.41%),胸片亦大多数正常(97.91%),血生化检查绝大多数正常(97.91%)。由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使用时间不长,因此选择了躯体基本正常者接受治疗,以避免发生意外。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