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浅议铁路桥涵“检养修”分开模式

分类:工程师职称论文 时间:2020-05-14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铁路桥涵领域中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质量都有着较大的跨越发展。铁路桥涵传统的维修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不足,为了给铁路桥涵工程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要对该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检养修分开模式的具体特点和内容,并且研究其主要成效,希望能给这种分开模式的应用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浅议铁路桥涵“检养修”分开模式

  关键词:铁路桥涵;检养修;分开模式

  1.引言

  随着铁路桥涵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检养修合一的传统维修方已经不再符合当前铁路桥涵的管理运行现状。相反,实施“检养修”分开的模式已经成为主要的方向和趋势。这种分开模式与传统的养修合一维修管理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打破传统模式中将工区作为生产单元的状态,同时进一步细化分工车间内部的相应工作,有利于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同时强化专业,实现高效的集中管理。按照分工细化准则的具体内容来承担各自不同的任务,实现数据化检查、集中化作业、专业化维护以及共享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2.“检养修”分开模式的特点分析

  在改制前,传统检养修合一的管理模式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作业人员减少,同时运量增加,导致作业时间变少。第二,由于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设备的各种病害数量越来越多,工区中劳动组织应接不暇,造成了维修吃保养、线路吃桥涵、保养吃补休的现象。第三,投入不足,导致设备病害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第四,工区管辖区域较大,每日的作业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必要时间,纯作业时间占比较低。

  基于以上问题,同时结合检、养、修分开的维修意见,以生产实际来设置检查工区以及保养车间。具体来说,一是将站区内那些设备较为简单的工区撤销,同时成立维修工区,由其承担维修任务以及车间重点生产任务。二是提高检查工区规模,加强进检测设备的应用,有机结合设备检查工作以及现场作业工作,使得检查工区只能有所拓展。三是生产主体由车间承担,由车间统一组织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中的重点任务,制定相应的生产方案以及管理质量验收工作,接下来详细阐述具体的职能划分。

  2.1检查工区

  检查工区职责:按照项目的具体周期和相应规定来对设备进行检查和分析,并且将相应的检查信息及时传递。

  检查工区任务:对负责区域内的桥涵进行全面的调查,同时调查车间、科室所下发的添乘病害处所,分析产生这些病害的具体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来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当完成整治后还要对其状况进行复检。通过精密仪器来对维修作业数据进行测量,并进行一定的科学优化,同时在现场做好相应的标注工作,配合维修工区调查相应的工作量,做好次日具体工作计划,同时详细记录回检工作内容,并且在当晚上报从而便于及时下发。在月底前全面制定下月作业计划,并且向车间、科室报告,同时制定紧急、临时作业计划以及各区间桥涵设备的病害卡片等。

  2.2路桥工区

  路桥工区职责及任务主要有:管区内相关桥梁、涵洞等设备的全面整治工作;重点整治车间、科室下发的添乘病害处所;在当晚受到次日的具体工作计划后,认真的进行研究和分析,确保分工合理,根据调查组提供的处所以及具体原因来制定作业方案。在出发前要全面清点工具和人员,详细布置作业内容和人员分工情况。在达到现场后首先复核病害处所的具体原因,确认符合计划后再依照计划方案作业。当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检,确保合格后再报复验组验收,最终在任务通知单上双方都要签字消号。对人员和设备进行清点,去那面检查作业现场,保证安全无误后方可离开。

  对于路桥工区来说,每月要有20天以上的桥涵养护维修时间。全面进行设备的维修,掌握好设备的实时状态,全面细致的了解设备信息以及修养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重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人员、定地段、定项目、定日期,具体来说,即路桥工区工长在每月1日到20日为设备检查维修时间,依照车间、科室的安排来对各区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如果处于汛期或者节假日期间,通过“签名检”来确保全员参加。在每月的中旬,路桥专区对下月维修设进行全项检查,给下月作业计划编制提供基础。

  2.4车间

  车间职责:充分体现生产组织的作用,对车间资源进行整合,对维修生产组织进行综合管理,在整个车间中实现这样一个闭合过程:首先进行质量的分析工作,接着下达相应计划,再调查生产工作量,制定相应作业计划,组织控制具体生产过程中,最终进行质量的回回检和验收工作。

  车间任务:对总体的设备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各季节的作业任务计划以及年度的维修保养计划。在每月相关设备进行质量分析;以动态和静态检测资料为基础来对线路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确定需要重点维修保养的地段,提前做好规划;对工区内每天的作业方案进行审核;对车间内工时的具体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车间各项作业的最佳组织情况。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组织防洪、防胀以及防断工作。加强日常应急值守。设备质量分析过程中,车间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在每月组织相应的业务干部和工区工长来总结、分析、对比各项设备的静态、动态巡检监控状况。

  3.“检养修”分开模式效果分析

  3.1维修人员思想上发生一定转变

  由于这种分开模式的应用,使得检养修工作具有更加明细的分工,各个部门和工区能够针对自身任务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施,同时工作人员学习到这种先进的模式,在自身思想层面有了一定的转变,有利于更好的落实铁路桥涵相关工作。

  3.2作业效率及线路设备养修质量提高

  通过细致的职能划分使得线路工区中的工作负担有所减轻,大量的工作转由维修工区承担,由于维修工区中具有较多的机械设备以及维修人员,因此通过细致的作业组织,有效提升线路维修保养效率。

  3.3现场控制效果和作业质量提高

  维修保养工作的关键在于作业质量,必须严格以作业执行标准为基础来提高各项工序的执行质量,以工序质量的实现来保证作业质量的提高,以作业质量来保证设备质量的实现。具体来说,首先要严格把控工序质量,坚决杜绝简化程序问题,做到不遗漏、不降低标准,必须由工班长来检查对作业质量有关键影响的作业工序,如果达不到要求标准要进行返工,不能进行下道工序。例如当完成局部的油漆除锈后要经过工班长检查合格才能油漆作业。同样,对于圬工梁漏筋修补中的钢筋除锈,工班长要严格检查修补材料的配比状况,符合标准后才能继续进行下道工序。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容易疏忽的问题要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保障修理周期内作业质量有所提高。还要不断坚持日回检制度,工长或者班长在每日收工前组织全员进行质量检查,如有不合格现象需要返工。经过上述改制措施,作业质量显著提高,桥涵设备运行状况日渐改善。

  3.4进一步完善线路维修组织

  车间根据桥涵设备的具体状态进行分析,以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作为桥涵维修计划的依据,充分考虑设备数量以及维修周期性,按月下达维修计划,使得人力物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4.结束语

  在当前铁路桥涵检养修工作中,要不断的探索创新,积极推进检养修分开模式的应用,保障工区资源的合理分配,最大限度的发挥工区和车间的职责,对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在保证养护维修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其作业效率,保障铁路桥涵检养修工作质量。

  相关期刊推荐:《高速铁路技术》(双月刊)2010年创刊,是国家级科技期刊。报道我国铁路主要是高速铁路科学研究、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理论、科技成果与科技信息,反映国外高速铁路科技最新动态,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水平,推动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读者对象本刊适用于从事铁路主要是高速铁路科研教学、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关注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相关人员等。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询在线编辑。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