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孔子“以德为先”用人思想对当代中国干部任用的启示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20-05-09

  摘要:中国当代许多文化都是对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中,作为儒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孔子“以德为先”用人思想,对现今中国干部任用有重要启示作用,同时这一用人思想也得到我党长期以来的拥护。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我党对干部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提出“五个过硬”的要求,强调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新时期,在我国干部任用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下,要想逐渐形成良好的政治态势,推动我国干部任用的良性发展,积极学习孔子“以德为先”用人思想是必不可少的。

孔子“以德为先”用人思想对当代中国干部任用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用人思想;干部任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催化剂。孟德斯鸠认为最好的政治就是由最贤明的人来治理群众,侯外庐先生也指出中国从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人事。由此看出,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早早地意识到贤才的重要。就中国而言,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对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贤明的人,“贤人”的标准是什么,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系列独到见解。

  相关期刊推荐:《农村.农业.农民(A版)》曾用刊名:(农村.农业.农民)(月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河南省人民政府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刊物。杂志全国公开发行,创刊22年来,以权威的时事政策解读、准确的新闻深度报道、海量的致富信息发布而深受读者好评,改版后的杂志依托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新华社新华网等多家权威媒体及其强大新闻资源,发行量超过300,000册。

  一、孔子“以德为先”用人思想的内容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无力维持有序的政治统治,由此引起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孔子也曾四处奔走,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并未实现理想抱负,其后他意识到一个国家要想恢复礼制,“选臣”(《孔子世家第十七》)是重中之重。孔子四处奔走讲学,力图培养出济世之才。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孔子“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的是一种逻辑上的先后顺序,“以德为先”即将“德”置于“才”前,要先具备“德”,再考察是否具备“才”,“德”是根基、是前提。

  孔子认为真正的贤才要达到德与才的统一,但是同时他也认为“德”是第一位的,对于“德”与“才”的关系要分辨出主次。“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宪问》),反映出孔子对贤才“德”的重视。

  在论述德才二者关系之后,孔子对贤才的德行做了规定,具体概括为以下内容:

  其一,“首孝悌,次谨信”。“仁”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且是“君子”要具有的第一品格,而“孝悌”观念就包含在孔子对“仁”的理解中。《弟子规》出自孔子的言论,其首要强调的也是孝悌,正如有若所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孝者,敬重长者;悌者,关爱兄弟、姊妹。只有做到孝悌,家庭才会和谐美满。

  其二,“尊五美”。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如何能从政时,提出要“尊五美”(《尧曰》),孔子认为贤才能够从政的“五美”具体解释为:在不使自己遭受损失的情况下给人恩惠,能够使百姓任劳任怨,不会贪得无厌,处事镇静而又谦虚,有威严却不会让人难以亲近,这些方面是君子为政所要具备的品格。就为政而言,孔子提出的“五美”演变至今可总结为:互利、民心、廉洁、谦逊、威信。

  其三,有所作为,敢于担当。孔子认为君子有“五耻”,其中“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礼记·杂记》),在其位不说其话,没有与其话相配的行为,地有多余但百姓却不足,百姓平均分得很少的东西从中多拿一份,这些居其位不谋其政的行为在孔子看来都是可耻的。可以看出,孔子所认为的贤才一定要言行一致,尽职尽责,居其位就要为百姓谋福祉,不能与百姓争利,也就是要有所作为,敢于担当。

  其四,秉持忠恕之心。曾子在向旁人解释孔子的道时,用了“忠”“恕”(《里仁》)二字。他认为孔子的道用这两个字就可以贯穿起来,所谓“忠”,汉朝先儒批注尽己就是忠。就是尽自己的能力,尽心尽力,这是忠。而“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以包容的心态替他人着想。孔子对贤才的道德要求就是要保持忠恕之心,概而言之就是尽己宽人。

  孔子“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为选才用才提供了大方向,成为中国历代官员选拔的重要指标,历代官员选拔制度都是在孔子“以德为先”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具体的国家情况而形成,都对当时的人才选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对“德”的规定从人在家庭、社会、职业、为政四个方面的德行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指在家要行孝悌;为政要“尊五美”;从业要有所作为,尽职尽责;在社会要秉持忠恕,讲诚信。这四个方面与习近平提出的干部“四德”有相似之处。此外,孔子“以德为先”的思想并不是要忽略“才”的重要,而是要坚持“德才兼备”,在“德”“才”二者的先后关系上要将“德”视为第一位。

  二、当代干部任用的问题

  人才的选拔及任用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对国家的发展来说,钱穆先生认为地方政治的好坏是重要一环。而拥有良好的地方之治,不仅要有符合时宜的制度,更要有将制度完美贯彻下去的官员。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指出干部的重要性。然而如何选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好干部”,是我们一直不断探求的问题。当前我国出现的问题集中到干部任用上体现为政治上的两面人、四风新表现等,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一点,即干部德行缺失,这一问题正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干部任用的含义

  我国的干部不仅包括党内组织,还包括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既指管理者又指各类技术人员。而所谓干部任用是各级组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称《条例》)的基础上,培养、选拔及任用干部的程序及结果。干部任用直接关系到我国干部队伍以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因此,必须将其放在重要位置进行讨论。

  (二)中国当代干部任用中存在的问题

  干部作为处理问题、协调矛盾的桥梁,对改善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正如卢梭所认为的,随着一个人地位的变化,他的正义感和理性也会受到影响。根据现实政治来看,当代中国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体现在一些干部是政治上的两面人,政治言语和政治行为严重不一致,这就属于政治品德不过关,在这种情况下身处高位危害更大。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忠”,对工作和任务“诚”,以良好的德行贯穿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始终,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

  其次,四风新表现问题突出。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严厉打击“四风”,在国家的严查之下,突出的四风问题有所减轻,但是由于一些干部钻政策的漏洞,四风问题在明面上不再显眼,却出现了新的表现和特征,如更加具有隐蔽性,有些明令禁止的行为不再放到明面上,而是采取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这使得党和国家的政策难以真正遏制四风现象的发生。

  最后,干部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需要更多更加专业的人才,同时对干部的能力也要求更高、更全面。但由于一些干部没有紧跟时代发展,干部“本领恐慌”问题日益突出。正如孔子所认为的,“德才兼备”方为最优状态,好干部不仅要有良好的德行,更要有与其职位相匹配的能力。要想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中不被淘汰,干部队伍的建设必须摆在突出位置。

  2013年至今,习近平同志不断对干部提出新要求,其中忠诚、干净、担当是一直保留的品德要求。干部任用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干部任用中的问题又以德行缺失为主要问题,能力不足为次要问题。在解决干部任用问题的时候分清主次,既要解决主要问题,又要解决次要问题,概而言之,即孔子认为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后者,兼顾前者。

  三、孔子“以德为先”用人思想对当代干部任用的启示

  孔子“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经历2000多年的变化发展,虽然其对德才逻辑关系的理解与现今相似,但是当代的“以德为先”中“德”的内涵早已不等同于孔子的认知,尤其是对干部“德”的解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下,对干部要加强其四德建设,其中尤其突出政治品德的建设。在德才关系中,我党历来倡导将“德”居于主要地位。在2019年的《条例》中,第二条就再次重复强调此项规定。与孔子有所区别的是,现在的德才关系中,虽然也秉持“以德为先”,但是“才”的地位已经有所提高,“德才兼备”是我们要争取的最佳状态。

  首先,在对干部培养上,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准则。正所谓“君子有絜矩之道”(《大学》)。干部的行为不仅能够引导人民,而且在其下属面前也具有带头作用,能够在一个部门中形成良好的风尚,因此在干部的培养上要重视对其德行操守的培养。除对干部进行德行的培养,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培养才能。在科技信息发展迅速的今天,干部只具有德行显然是不行的,一些干部能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党和国家布置的任务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无疑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也要培养出才堪配位的干部群体。总体来说,对干部的培养无外乎德才两个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争取达到最佳标准。

  其次,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坚持“以德为先”的标准。古往今来,品德上有问题的人,即便有才能,对国家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历史上有才无德之人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更有甚者,直接或间接导致国家的灭亡。即便是在今天,仍然有许多贪官污吏,虽有大才却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量化的方式对干部的德才进行衡量,在一些专业技术很强的岗位稍微重视“才”的比例,总体来说依然要“以德为先”,即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把握德才关系及其尺度的衡量。至于如何衡量,子曰:听其言,观其行。

  最后,对干部加强道德教化,“以德为先”作为衡量好干部的标准,并将此标准付诸实践。在当今充满利益和诱惑的社会中,干部要不忘初心,无疑是个挑战。习近平同志更是在全国组织会议上指出,尽管十八大以来加大整治力度,但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并没有销声匿迹。因此,对于干部任用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依靠制度和法律的约束,还要靠道德的教化。当然,“以德为先”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真正体现在干部任用中,将“德”作为干部上下的具体衡量指标,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比重,在干部群体中形成示范效应。

  四、结语

  从古至今,人民要富裕、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发展,都离不开贤才的作用。在当代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对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将之付诸实践。孔子“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干部任用具有借鉴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对孔子“以德为先”的用人思想的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在坚持“以德为先”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才”的地位,并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德才的尺度。新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继承孔子用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干部任用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德为先”对解决当代干部任用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