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导师制是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食品专业为例,重点从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育人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食品专业的工学结合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导师制;食品专业
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旨在为新时代的创新创业培养人才。“新工科”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地方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和实践[1]。食品专业属于典型的工科专业,学生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然而,一些食品专业专任教师基本是从各高校毕业之后直接承担课程教学,往往侧重于某个科学研究方向,学科背景无法满足相关的食品企业的实践需求。针对于此,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将企业导师制引入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聘任与学科知识背景相关的优秀企业技术骨干,通过企业实习实践、讲座交流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行业知识、职业道德与素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有效提升职业素养。
笔者所在单位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的中医药高校。从2009年开始就与广西元之源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长效机制,提出了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育人管理模式,有效构建了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于2004年,根据近十五年的建设和经验,本文重点从企业导师开设定向课程、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及指导创新创业比赛等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食品专业企业导师制的实践。
一、高校食品专业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培养是指行业企业、高校等各个主体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一种有效互动模式和系统性活动,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3]。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来说,校企合作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食品专业的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存在着重挂牌轻建设的问题,且缺乏长效合作机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在生产实习阶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更无法满足食品产业发展对食品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的需求。
企业导师制的组织形式及政策制度是企业导师制实施的重要保障[4]。对于学校方面,应当根据专业需求,积极邀请食品领域型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利用导师自身的影响力,传播企业文化,并指导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对于企业方面,应当大力宣传企业导师制,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由企业技术骨干向学校提出申请,通过资质审核后应签订聘任协议并颁发聘书,协议需要明确聘期、任务和报酬等。企业导师聘任之后,学校应定期组织专家或相关人员赴合作企业对所聘企业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根据企业导师的贡献给予报酬,对考核优秀者给予额外奖励。
二、广西中医药大学食品专业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一)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导师担任实践教师
近十年来,我校在食品科学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支撑平台”的实习基地建设方案,由“高校导师+企业导师”构成的“双导师”共同参与学生培养[5]。根据不同的教学实践的需要,我校食品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各类研究机构和检测监督单位,二是各类大型的食品药品企业。目前,我校食品专业已与超过31家各级单位(包括各类检验机构、监督管理机构、研究所、大型药企、大型农业和食品企业)均签订了后期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书,可以满足食品类专业的实验、实训、见习和实习教学需要,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并开展和完成毕业课题,由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进行业务指导和技能训练。企业导师在指导过程中明确责任及指导侧重点,对学生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的试验技术问题及时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帮助,同时在设备、试验场所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为确保每届毕业生实习质量和实习工作任务的完成,制定了实习基地建设年度计划和实习工作年度计划以及相应的工作制度。近三年来,各基地接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进行参观及短期实训以及毕业实习160余人次。
(二)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企业导师开设定向课程
学校积极邀请企业人员共同制定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确定考核评价方式等,以及校企共同开发特色教材。同时,校方带薪聘请优秀的行业技术骨干、工程师或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到学校开设定向课程,进行行业最新发展动态的讲座、专业教学、培训及座谈交流,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和考核内容。例如,开设《实习前技能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参观各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单位,进行顶岗操作训练,聘请区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骨干及知名食品企业家从事过食品安全管理及监督等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企业导师,进行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及执法技能模拟培训。
(三)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支撑平台,企业导师指导创新创业比赛
我校食品专业坚持“以赛促创”的理念,大力鼓励、培育和扶持学生参加“药之声”食品文化节、“创研杯”食品科技大赛、广西大学生食品学科创新创业大赛等校内外学科竞赛,积极邀请企业导师担任学生创业大赛顾问,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项目案例,增强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在2018年广西大学生食品学科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参赛队伍依托中医药背景,结合食品专业特色,展示了一系列具有色、香、味及兼具功能保健的创新食品产品,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其中,5个获奖项目来源于企业导师指导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这说明在企业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有利于形成资源共享的发展优势,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创业能力的养成。
(四)企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建议
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办法》,学生登陆教务管理网络系统对企业导师讲授课程进行学生评,结果将作为企业导师考核、职务聘任及教学评优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从食品专业学生对企业导师课程的满意程度情况来看,比较满意的学生占大多数,但仍然有小部分学生对所学课程不满意,在企业导师制课程开发和设置过程中还需要完善。另外,对于已就业的毕业生实施跟踪反馈机制,企业导师制的推行大大提高了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我校食品专业在推行企业导师制的过程中已经配套建设相应企业导师管理制度(包括聘任遴选及聘任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培训机制、考核制度等),使企业导师制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企业导师制运行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企业导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影响技能培训的效果;个别企业导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要求过低,管理较松散,对学生教学指导少等。为了保持企业导师制的顺利进行,下一步需要开展企业导师的定期培训,内容涉及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其教学组织协调能力、教育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方式、教师道德等方面。
推荐阅读:市场营销论文发表哪个期刊容易
三、结语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下,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融入“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新工科”人才。结合中医药院校食品专业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本文笔者重点从企业导师开设食品类定向课程、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及指导创新创业比赛等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食品专业的建设。以上所述的环节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院校食品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大促进食品专业的建设,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就业工作质量。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