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日本八女提灯的工艺美学研究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20-04-28

  摘要:目的八女提灯作为展现日本生活风情、承载宗族信仰以及民俗文化的工艺品,融合了和纸、书法、家纹、水墨、宗教、金铜、莳绘、木作等多种工艺,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日本八女提灯工艺之美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把握日本传统工艺的美学特点。方法调研日本传统盆提灯的代表名品八女提灯的结构、种类及工艺流程,比较八女提灯、岐阜提灯、水府提灯和赞歧提灯的工艺特点,分析八女提灯百景系列作品并研讨八女提灯中和纸、纹样、莳绘3大工艺美学要素。结论解析八女提灯的工艺审美要素,提炼八女提灯“敬”、“念”、“粹”的物语美学特征,这对中日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以及中国工艺美术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日本八女提灯的工艺美学研究

  关键词:八女提灯;工艺美学;莳绘;粹

  日本提灯最早在平安时代写成的《朝野群载》中就有记载,雏形可以追溯到室町时代,由中国战国时代的青铜明灯经过演变后传到日本,到江户中期经过改良后变成了可折叠易携带的照明器具,被称为提灯。随着种类和用途的多样化,提灯也渐渐地脱离了单纯的照明功能,演变成展现生活风情、承载宗族信仰以及民俗文化的风物。八女提灯在平成13年(2001年)就被指定为经济产业省的第一个日本传统工艺品,体现了日本提灯的精湛工艺。

  1八女提灯的概述

  八女提灯产于福冈县八女市福岛町,相传是由福岛町荒卷文右卫门创制的,文化13年被作为墓地吊挂的场提灯和盂兰盆节与先祖佛龛共同奉养的盆提灯销售,多用单色描绘山茶花、牡丹等纹样来传达对逝者的尊重与悼念。安政年间,福岛町的吉永太平将山水草木花鸟等幽雅的文人画为题材提升了提灯风雅之美,使其作为纳凉提灯而流行。明治初年,随着藩政府的奢侈禁止令被解除,作为“逸品”的福岛提灯需求也急速增长,吉永太平的弟弟吉永伊平应势发明了速描法,缩短了制作时间,扩大了产量并远销欧美,被称为福岛提灯二次改良的革新,这使整个八女地区成为了生产中心。

  相关期刊推荐:《包装工程》分为专论和信息两大部分内容。专论着重报道新的包装理念、包装环保理念、印刷包装学术理论、包装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信息版块主要报道行业发展新动向、国内外包装科技发展动态、专利技术等内容。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询期刊天空在线编辑老师。

  八女提灯由台、火袋、轮和房构成,整体框架称为“台”,“台”顶部的祥云样弯曲板称为“云手”或“手板”,下面支持的结构称为“足”;本体部分由贴上和纸或绢绸的竹木骨架构成,称为“火袋”,火袋中放置“灯明”象征点亮黑暗的智慧之光;火袋上下口用圆环进行加固,称为“轮”;灯架下由“风镇”和“房”组成的吊穗装饰。八女提灯结构的见图1。

  八女提灯种类繁多,有盂兰盆节供奉先祖时装饰用的盆提灯,路边照明的行灯,夏日纳凉的门提灯,佛教寺院山门悬挂的提灯,以及神社装饰的御神灯等。其中盆提灯包括大内行灯、家纹盆提灯、御所提灯、回转盆提灯、悬吊盆提灯、灵前灯等多个品种。八女提灯作为盆提灯的名品,除住吉提灯与弓张提灯外,多带有云首造型,如大内行灯、御天御丸吊灯、御所吊灯、博多长等。随着现代提灯开始广泛应用到室内空间照明领域,伴生的和纸提灯、室内提灯以及门提灯等创意提灯品种也逐渐增多[1]。八女提灯的种类见图2。

  2八女提灯的工艺

  2.1八女提灯的工艺流程

  安政年间,八女提灯逐渐形成被称为“一条螺旋式”的特色工艺,其螺旋式竹骨由一整条竹筋构成,该竹筋直径0.4厘米,长可达4.5米,通常由12~15根竹筋接续而成。整体工艺由火袋制作、手绘、木台制作、涂漆、莳绘和组装6大业种分工完成。制作流程包括:(1)“一条螺旋式”转台制作,组装制作竹骨的羽板转盘,通常羽板8~16枚,边沿刻有间隙紧密狭窄的刻槽,以形成精致美观的竹骨;(2)旋转羽板使竹筋沿螺旋状缠绕,羽板刻槽以形成火袋,为防止提灯伸缩和纸张破损,用绳线在上下轮间固定竹骨[2];(3)涂刷生麩糊,贴上和纸或薄绢,生麩糊是日本传统装帧技法中由小麦淀粉颗粒制成的裱糊材料,接着裁切掉重叠的部分,涂上由胶和明矾水混合的腻子材给火袋打腻加固并使其光滑平整,干燥后拔出撑架[3];(4)内层家纹与外层山花纹样的二重图纹手绘工艺;(5)木台包括上下轮和足部的涂漆工艺;(6)在底漆干燥后撒上金、银粉形成纹样,或加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案的莳绘工艺;(8)装配工艺,木台、火袋、房及金具的制作程序是平行作业,完成的部件最后在提灯屋组装成最终成品。八女提灯的工艺见图3。

  无底稿的手绘工艺是八女提灯的核心工艺,正如工艺大师今村先生说的:八女提灯的特征不管怎么说还是手绘,也是绘师们最想传承的优点[4]。八女提灯的构图严谨细致,将螺旋状火袋竹骨的纵方向连接的筋线设置编号,根据弧面特征,结合整体的平衡与留白的美学特点,将轮廓线绘制于对应的筋线位置。采用扁刷技法绘制花瓣,用双笔技法绘制枝条、羽毛等细节。

  2.2八女提灯与其他提灯的工艺比较

  在结构工艺上,日本提灯主要有两种:地张式和卷骨式。地张式竹骨以平行轮圈状成形,并用线绳捆绑固定;卷骨式竹骨以螺旋状成形,线绳以糨糊粘贴固定。茨城县水戸市的水户提灯和京都地区的京提灯采用的是地张式结构,而著名的八女提灯与岐阜提灯则采用卷骨式结构[5]。两种提灯构造见图4。

  在纹样工艺上,《阴翳礼赞》中所述的光明与黑暗中所述的光明与黑暗的交错间的极致之美体现了日提灯的美学特点。八女提灯与岐阜提灯均以朦胧立体的幽玄之美而著称,八女提灯通过内层家纹外层山花、内外层山花错叠以及水墨的层层渲染的二重手绘技法体现,岐阜提灯采用镂空纸模填涂颜料的刷印技法,用晕染法来控制色彩浓淡而使画作更加立体朦胧[6]。将八女提灯与日本另外三大提灯即岐阜提灯、水府提灯和赞歧提灯进行比较,从产地、用途、品种、形态、竹骨工艺、材料、纹样及美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八女提灯、岐阜提灯、水府提灯和赞歧提灯工艺比较见表1。

  3八女提灯的工艺美学解析

  八女提灯结构工艺复杂,汲取了八女手抄和纸、八女福岛佛龛工艺之精华,并融合了和纸、书法、水墨画、家纹、莳绘、木作等多种工艺形式,传承了日本精湛的工艺文化和意匠美学,体现了日本“敬”、“念”、“粹”的物语美学。

  3.1和纸与“敬”之美

  提灯作为纸的造型艺术,和纸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八女手抄和纸始于1595年,是九州最古老的和纸工艺。八女市南端的矢部川得天独厚,清澈的溪水、优质的石灰岩加上森林茂密,特产长纤维楮树皮。质量绝佳的原料经由流漉手抄工艺,使长纤维的楮树韧皮与短纤维混合,随着手摆动方向、力度和节奏的控制,排列、缠绕、交叠在一起,并由黄蜀葵或糊空木黏液来减缓纸浆流动的速度,加强缠绕。成分比例和手法的不同,形成千纸千貌,仿若具有生命,这些天然肌理和疏密韵律是匠人遵从自然造物变化法则磨练的技艺,在和纸中自然以未经掩饰的风貌展现其力量,让人油然起敬,正如柳宗悦在《和纸之美》中提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用耳、用手、用眼来赞叹和纸之美[7]。“纸”的日文发音与“神”相同,可见日本将和纸推崇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越美丽的和纸,越是不敢草率使用。《纸漉重宝记》绘本中拾纸的画面充满了对和纸的惜敬之情。和纸之美不仅在于纸本身,而且在于纸的承载。吉永太平在提灯火袋工艺中汲取了典具贴纸的精湛工艺,结合八女手抄和纸,再现了和纸的强韧性和透明感,配以山水、草木、花鸟等自然题材彩绘的艺术表现,流露出了幽邃雅致的风情,而经年变化中逐渐泛黄的提灯则呈现独有的“涩”美,让人感受自然催化下岁月的寂寥色调。可见,和纸取材自然、师法自然、再现自然,表现了礼敬自然之美,提灯作为其载体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夏季风物,静观细品中可感受自然恩泽下的和纸之美。

  3.2纹样工艺与“念”之美

  好的工艺创作最终目的是以技传心,以艺动情,情是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盆提灯是为逝者之灵照明回家之路的仪式所用,八女提灯的匠人在精工细画中将“技”与“魂”融合,通过给予生命灵力的细腻手绘,以“一笔一念”来缅怀故人,寄情思念。纹样构图的幽玄和留白意境,艺术化地再现了“尽在不言中”的物语,是对逝者最长情的告白和思念。日本文化中的亲植物性,盆提灯以花绘为外层纹样,常见有芙蓉、菊花、桔梗、女萝、牡丹、莲纹等。菊花端正优雅,作为寄托之花有思念和念的涵义,莲花表征佛陀及佛法。最近也常见清新明艳的樱花、萤火虫、孔雀、秋草等纹样,樱花代表着日本人的生死观,淡淡的粉红色的花瓣与思念中温柔的那人重叠,让人不尽怜爱。八女提灯内层纹样主要以淡墨山水和家纹为主。像这样内素外艳、内晦外晰的二重纹样在传达逝者追思的沉重外,那一笔笔简约的亮色,刻画记忆,也传达给逝者生者安好的讯息,再现“念”之美。家纹最初起源于平安时代末期,作为护身符,家纹应有精神内涵,使家族成员信服、凝聚和寄托信念,建立共识与认同并得祖先神明护佑[8]。重大仪式中家纹的使用表现了血统集团即家庭的名誉,也是强化家族意识的体现,对家族成员有着无声的约束作用,为避免家族名誉受损,在行为道德上都要端正小心。盆提灯中家纹的使用隐含着家族集团的归属感和对家族历史及成员的敬念。除了家纹外,八女提灯中的御神灯则会绘制神社所用的神纹,著名的神纹有贺茂神社的葵纹、信浓诹访明神的梶叶、天满宫的梅钵、出云大社的龟甲和“有”文字、伊予大三岛神社的折敷三文字、肥后阿苏神社的鹰之羽等。八女提灯百景系列将家纹、山水与花草纹样围绕“念”物语搭配组合的二重纹样提灯作品,作品“三保松原”和“西京之松”是内层山水与外层松纹搭配,意喻万古长青之念;作品“扇面七草”的扇面纹和秋日七草纹以及“胧桔梗”的错叠桔梗纹体现念中的风雅;作品“五重之塔”以凛凛塔纹与桔梗纹,庄重典雅,感受安息之念。八女提灯百景系列纹样见表2。

  3.3莳绘与“粹”之美

  粹是江户时代的一种美学意识,意指凝练丰富文化底蕴、追求极致美感的艺术表现。莳绘能制造出无限的可能,与其他工艺结合展现了日本“粹”之美。轮岛的漆艺莳绘职人北滨幸作认为:客人的满意不是作品的标注,自己满意了才是终点[9]。表现了日本匠人对极致之美的探求。八女提灯将八女福岛佛龛的木作与莳绘工艺与提灯完美结合,以紫檀、榉木、樱木等名木的木作台具上精工华美的莳绘成为八女提灯重要的审美要素,与素朴的火袋形成对比,展现了华美的一面。平安时代,日本漆工创造性地把中国洒金罩明研磨推光的“末金镂”发展成为“平尘莳绘”,到江户时代出现了集“研出莳绘”、“平莳绘”、“高莳绘”于一身的“肉合莳绘”[10],后期还发展出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的工艺,这种工艺用漆需经3~5小时右干燥后撒上金、粉銀再绘制,这期间只有2、3分钟的时机掌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曾描述:漆器如果不以昏暗作为条件是不可想象的黑色、褐色和红色,是好几重昏暗堆积而成的颜色,这里所指就是黑色在庄重之下的丰富,体现了“粹”的美学意境。八女提灯作品“泽泉”运用高盛莳绘表现菊花的繁盛感,高盛莳绘用厚莳法用金银粉描绘纹样,堆叠形成立体感的漆艺技法;作品“大轮菊”采用轮岛漆莳绘技法,使用轮岛出土的优质硅藻土(轮岛底粉),结实耐用,漆面先用手工雕刻菊花纹,再在刻纹中嵌入金箔而成;作品“染井吉野”采用春庆涂技法,底色红色,上塗多重透明漆,仅用沉金工艺绘制几片樱花纹点缀,并无过多镶嵌修饰[11]。八女提灯作品莳绘研究见表3。

  4结语

  物语是日本传统文化与美学的重要特征。在工艺造物强调过程中,传达故事、情感、观念、信仰等文化意识,这种意识也是日本审美意识的根本所在。八女提灯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和纸、书法、家纹、水墨、宗教、金铜、莳绘、木作等多种工艺形式,其和纸、纹样、莳绘3大要素传达了提灯“敬”、“念”、“粹”的美学意识,成为了代表日本风情的逸品,展现了日本独特的无形文化魅力,对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传承创新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