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0-04-27

  【摘要】区块链技术凭借点对点组网方式、非加密技术、分布式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通过建立跨境货物仓储和运输全程监控系统,实现对跨境货物物流环节的全程监控,摆脱跨境支付中银行间的层级代理结构。同时,区块链数据具有可追溯特性和时间戳技术,可以通过建立通用数字货币体系,建立货物来源查询系统,从源头保证货物来源的真实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区块链技术并进行科学应用,化解当前阻碍跨境电商进一步发展的物流困境、跨境支付及产品品控等问题。

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

  【关键词】区块链;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产品品控

  一、引言

  区块链(BlockChain)的本质是由所有参与者共同记录交易信息的对账系统[1]。它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以时间为顺序,按照首尾相接原则所组成的新的链式结构数据。同时,区块链系统运用密码学技术,保证其不可被篡改和伪造,并使用点对点的传输方式来共享区块链内部信息数据[2]。每一个“区块”就是一个信息块,代表了交易活动,“链”则是众多信息块相连接的规则,区块链就是由众多信息块通过链条所组成的信息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商业信任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扩充交易机会,是商业科技领域在未来十年的一大命题。

  2016年,区块链作为一项分布式共享记账技术被广泛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将区块链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写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2017年10月,国务院指导意见指出,利用区块链技术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高度透明、交易可追溯、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等特点,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作为我国“互联网+”时代下重要创新之一的“跨境电商”商业模式,同样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设立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全国,整体通关时间再缩短三分之一”等政策,充分说明了政府对跨境电商的认可与支持。2018年2月5日和3月1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1月份和2月份跨境快件指数分别为112.8%和107.4%。1月份跨境快件业务量增长超过50%,2月份跨境快件业务量同比增长超过60%,而且跨境快件指数连续五个月在110%以上高位运行,说明跨境贸易持续保持着增长态势。可见,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企业发展层面来看,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都占据高位,已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

  相关期刊推荐:《财会月刊》创刊于1980年3月,是全国三大财会刊物之一。本刊包括:《会计》版,《综合》版,《理论》版。主要读者对象是企事业财会人员和财经院校师生,其特色是:普及与提高并重,学术性与实用性兼顾。

  但是不可否认,跨境电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跨境电商交易环节多,涉及的企业和国家监管部门众多,信息不透明;跨境商品难以进行品控,无法追溯,责任很难界定;跨境物流环节成本高,时效优势低,退换货物流服务意识差;跨境支付耗时长,安全性低,占用资金多;税收新政数次推延,跨境电商企业普遍持观望态度,融资难。因此,一边是跨境电商呈现的种种问题,另一边是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二者能否有很好的结合点、能否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电商的问题便成为本文探究的重点。

  二、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与跨境电商

  (一)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1.点对点组网方式。点对点组网方式是指区块链系统内部的数据并非存储在一个或者几个数据库中,而是分散地存储在区块链系统内部参与主体的计算机中[3]。同时,点对点组网方式也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特征的主要原因[4]。此外,由于每一个区块链节点都平等地分布在区块链系统中,且每个节点都可以独立参与系统运作,因此,即使某个节点出现问题导致数据损坏,也不会影响整个区块链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保证区块链系统内部交易的安全性,从而达到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此外,所有记录都是按照交易的时间顺序进行的,记录的内容在所有交易者之间共享,参与者可以通过公钥和私钥查看账本上完整的交易记录。

  2.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系统中的时间戳技术作为一项技术创新[5],对系统内的交易数据赋予时间维度。区块链系统使用时间戳技术,将区块链内的交易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连接成链,并将每笔交易数据加盖时间戳,永久保存在区块链系统中。时间戳是直接写在区块链中的,一旦交易数据发生篡改,生成的哈希值就会发生变化,变成一个无效的数据,所以时间戳技术可确保区块链是一个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数据库系统。所有的交易者都是平等的记账者,没有中心机构控制交易数据,所有交易合约都会在满足事先规定的条件后自动触发。

  3.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采用公钥和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这两个密钥是自动生成的一对。区块链系统内的信息是以广播形式发出的,公钥对所有节点公开,私钥严格保密,发出的信息都用公钥加密,接收方若想获得数据信息,需要使用对应的私钥解密。因此,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提升区块链系统内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4.分布式共识算法。分布式共识算法是指在点对点分布网络节点间达成一致性的算法。区块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按照时间顺序增加的。共识算法就是让所有人认可新增加的区块,即在完全去信任的环境中重新建立信任机制,以保证区块链系统正常运行。常见的共识算法包括授权股份证明机制、权益证明、工作量证明等。所有的区块记录都不能被篡改,参与者可以回溯任何一个区块之前的交易记录。假设C想和A进行交易,通过回溯A的所有区块记录,查看其是否有不良交易记录,由此判断是否与其合作。

  5.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通过编程手段将节点上交易双方的承诺进行电子化设定,同时设置触发条件。当预先设置的条件满足后,合约将自动触发,从而完成一个交易。智能合约的执行方式更加简便,它是通过程序语言来强制执行合约。因此,只要节点双方约定了一个智能合约,即使是系统的运营方也不能轻易改变它。此外,智能合约在制定合约条件、执行合约内容以及验证合约合规性等方面的成本更加低廉,并且可以同时在多个节点之间执行,极大地提升了区块链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是指将分属不同关境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交易与线上支付,依靠线下跨境物流来保障交易完成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提升,2014~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情况如图1所示。

  三、阻碍跨境电商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跨境电商面临的物流困境

  跨境物流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体现为:物流成本高、运输时间长、货物损毁和逆向物流难度大。例如,商品从国内运往国外需要经过境内物流、出境清关、国际物流、入境清关、商检报税、目的国物流等环节[6]。这些环节在运行过程中还涉及供应、包装、头程派送、仓储、配货、尾程派送、商检、报关和清关等活动。每一个环节的延误都包含着成本和时间的隐患,尤其是报关和清关环节,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因此,一旦某一环节出现时间延误或者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势必增加跨境物流的时间及成本。此外,跨境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基本没有被实时监控,因此无法获知货物的实时状态。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转换决定了跨境物流总成本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据统计,物流成本占跨境电商总交易成本的30%~40%,跨境物流运输时间平均在5~10天,多数在一周左右。

  另外,跨境电商运作环节较多,而每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增加货物退换的概率,如商品质量问题、货物损毁、货物丢失、运输时间长、海关查验等,导致其退货率远高于普通贸易。统计数据显示,跨境电商退货率一般在3%~10%,玩具、鞋子、服装等产品的退换货比例高达20%[7]。而跨境电商企业普遍没有健全的退换货物流机制,退换货过程具有诸多不可控因素,而且要经历漫长的物流时间,退换货还涉及关税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跨境电商面临的跨境支付问题

  当前,我国跨境支付方式主要包括银行汇付、信用证支付、专业汇款公司支付、国际信用卡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五种。从跨境电商交易主体来看,B2B交易模式主要采用银行汇付、信用证支付和专业汇款公司支付三种方式;B2C交易模式主要采用国际信用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两种方式。其中,银行汇付和信用证支付是传统贸易下的两种常见的跨境支付方式,银行汇付更加快捷、便宜,信用证支付更加安全、稳定。第三方支付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搭建在线平台系统来完成外汇收付及相关结售汇业务,比如PayPal、支付宝和财付通[8]。无论哪种支付方式,跨境支付都要由多个交易主体相互协调完成。参与支付的主体通常包括交易双方、开户银行、央行、境外银行(代理行或本行境外分支机构)、专业汇款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体支付流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付款方通过开户银行(国际汇款公司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款项汇往收款方,每笔款项信息都将由开户银行通过央行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传输到层级代理银行,层级代理银行通过SWIFT系统(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逐级清算,最后由收款方银行结算[9]。

  但是,这种层级代理的结算方式主要有三种缺陷:第一,由于目前没有一家机构取得全行业的信任而成为国际上统一的清算中心,因此汇款过程中每笔交易在层级代理银行间都需要取得授信。当交易发生后,每一个交易主体要进行独立记账,记录本机构交易的同时还要与其他层级银行进行清算和对账,导致跨境支付周期过长。第二,一般跨境支付费用是汇款金额的7.68%。使用代理银行完成一笔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在25~35美元之间,而国内结算支付成本在2~3美元左右。所以,跨境支付的层级代理结构决定了跨境费用要高于国内结算成本[10]。第三,因为跨境支付要由多个交易主体完成,所以在每个主体上都留有客户的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如果交易主体没有很强的防范意识和措施,客户信息很容易成为黑客和不法分子窃取的目标,造成安全隐患,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交易主体间信息真实性的审核漏洞,进行国际洗钱等违法行为。

  (三)跨境电商面临的产品品控问题

  2018年3月15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跨境电商消费问题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跨境电商在售产品监督抽查的结果不合格率高达55.9%,产品涉及服装、食品、美妆、母婴用品及玩具等。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由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玩具、纸尿裤和餐厨具等消费品的质量抽查结果,抽查1013批次,不合格项415批,不合格率为40.9%。2017年跨境电商消费者投诉占投诉总量的12.98%,同比增长1.37%,其中消费投诉集中问题为售假。种种数据表明,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般来说,跨境货物涉及的主体比较多,包括提供货源的企业(制造商或者代理商)、电商企业(平台商家或者职业买手)、物流企业、“关”“检”“汇”“税”等监管部门,每一个主体的失职都将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导致跨境电商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在于:跨境电商信用评价体系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部门各自为政,跨境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从微观层面来看,导致跨境电商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在于:跨境货物无法溯源,从源头到运输渠道都无法考证,监管环境缺失致使制造商、商家和物流企业造假。面对众多的参与主体,消费者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取真实的信息,无法判断货物的真伪,因此消费者只能相信知名的电商企业。但是,2017年全国跨境电商用户满意度评级结果显示,洋码头、西集网等著名跨境电商企业获“谨慎购买”评级;而小红书、宝贝格子等著名跨境电商获“不建议购买”评级,足以表明我国跨境货物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