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胎盘生长因子及VEGFR一1浓度检测及其意义分析

分类:医学职称论文 时间:2020-04-02

  摘要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VEGFR一1水平,探讨PLGF及VEGFR一1在UC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40例UC患者及3O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外周血PLGF及VEGFR—l水平的差异,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病情外周血PLGF及VEGFR一1水平的差异。结果血清PLGF水平UC组(=4O)显著高于对照组(n=30)(35.32±3.66vs23.05-4-1.81pg/ml,P<0.001);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36.34±3.21vs33.94±3.86pg/ml,P<0.05);轻(=9)、中(n=9)、重度(n=5)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VEGFR一1水平u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15vs1.05±0.1lng/ml,P<0.001);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2.04±0.15vs1.94±0.12ng/ml,P<0.05);轻、中、重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LGF/VEGFR一1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血管增生在u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胎盘生长因子及VEGFR一1浓度检测及其意义分析

  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环境、遗传、炎症和免疫异常是IBD的主要病因。炎症与血管生成是相互联系的病理过程¨。炎症介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可通过促进炎症细胞的募集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在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中,炎症反应导致血管生成作为一种抵御组织缺血的保护机制启动,促进免疫细胞在损伤部位聚集。然而,这些新生血管在功能及结构上均为异常的,并可能进一步导致组织损伤。阻断促血管生成因子可能成为慢性炎症性疾病另一种潜在的可行治疗。血管生成在慢性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也开始受到关注。目前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celialgrowthfactor,VEGF)在U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但与病理分型无相关性。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是另一种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PLGF通过作用与VEGFR一1发挥促血管生成及促炎作用。目前表明PLGF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较少,有必要在该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笔者拟通过研究UC患者外周血PLGF及VEGFR~1水平,探讨PLGF及VEGFR一1在UC发病机制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资料:临床资料收集2008年1月一2010年l2月在笔者医院确诊住院治疗的UC患者40例,诊断标准根据2007年济南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21—48(38.7.4-10.5)岁。活动期UC患者23例,缓解期17例。活动期患者根据临床及病理诊断分为轻度9例、中度9例、重度5例。选取同时期在笔者医院就诊的明确诊断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3O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8~50(37.9-4-11.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试剂:主要试剂及设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LGF、VEGFR一1水平,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标本行双复孔检测且为同批测定,样本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均值为最终浓度,批内变异<5%。选用Mod.e13550型酶标仪(Bio—RadLaboratories,USA)测定吸光度值,波长为450nm。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实验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期刊推荐:《中外医学研究》以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推广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交流临床防病治病经验、普及医学科技新知为己任,服务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结果

  1.血清PLGF水平UC组(/7,=40)显著高于对照组(n=30)(35.32±3.66VS23.05±1.81pg/ml,P<0.001);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36.34±3.21VS33.94±3.86pg/ml,P=0.039);轻(n=9)、中(/7,=9)、重度(n=5)组无显著差异(P=0.580,图1)。

  2.血清VEGFR一1水平U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00±0.15VS1.05±0.1lng/ml,P<0.001);活动组显著高于缓解组(2.04±0.15VS1.94±0.12ng/ml,P=0.037);轻、中、重度组无显著差异(P=0.124,图2)。

  讨论

  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炎症状态,并引起黏膜损伤。IBD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除炎症外,血管生成进来被认为是IBD的病理机制之一。活动性IBD与正常对照或静止期IBD相比,在结肠黏膜具有明显活化的血管增生形态,且血管增生与炎症反应显著相关。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是一种分泌性同二聚体糖蛋白,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中一员,碱基序列与其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高度同源性。正常生理条件下,PLGF主要在胎盘组织表达,在甲状腺、心脏、肺、子宫等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在病理生理条件下,PLGF通过特异性结合于血管内皮长生因子受体而产生生物学活性;具有单核细胞趋化作用,参与血管内皮生长的调节及血管重塑过程,既能促进血管生成,也能促进炎症反应¨,其机制包括通过与VEGFR1/Fhl1结合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间黏附分子的活化和迁移,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一1(IL一1)的表达,提高白细胞介素8(IL一8)、单核细胞炎性蛋白1(MCP一1)的水平等。

  PLGF/VEGFR1系统具有血管生成开关的作用。PLGF通过与VEGFR1结合及协同VEGF的作用促进病理性血管生成¨…。理论上,可溶性VEGFR1可与VEGF结合,从而抑制VEGF与其信号转导受体结合。然而,活化内皮细胞可产生大量PLGF,并将VEGF从VEGFR1置换下来,使其与活化的VEFGR2结合。PLGF抗体具有治疗病理性血管生成相关疾病的潜在价值,如肿瘤和关节炎。然而,在创伤及缺血性心脏病中,PLGF高表达有利于疾病恢复¨。我们的研究发现,UC患者的血清PL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活动组患者血清PLGF水平显著高于静止组,与PLGF与炎症和单核细胞活化有关的发现相一致。提示UC患者血清PLGF水平与正常对照差异的研究极少。但有研究提示CD患者的血清PL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支持PLGF在炎症性肠病的病生理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且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壁可能存在病理性血管增生。但这些血管是否如肿瘤血管一样存在形态异常、扭曲、缺乏正常分层结构值得进一步研究。另有研究表明,在急性结肠炎实验模型中敲除PLGF则可阻滞结肠黏膜血管增生,加剧结肠黏膜增生及损伤。然而,我们的研究在轻、中、重度UC患者中没有发现血清PLGF水平的差异。此结果原因不明确,据笔者推测,PLGF在UC患者中的分泌可能具有自限性,故其水平与病情不相关。同时研究肠道病变组织内PLGF水平可能回答该疑问,值得进一步探索。PLGF还能募集和活化表达VEFGR1的巨噬细胞,而这些巨噬细胞具有易化吞噬细菌、调节中性粒细胞迁移和促进生长因子产生等促进组织修复的功能。这些相对的研究结果提示IBD的血管增生具有复杂的病生理意义,一方面,血管增生是提供氧和滋养物、促进损伤黏膜修复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血管增生可能促进炎症细胞注入而加

  重炎症反应。因此,进一步研究PLGF、VEGF家族及.132.血管增生对于明确IBD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过程具有潜在的意义。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