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03-27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一直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建立有序的活动常规,以灵活多样的策略支持、指导幼儿开展户外混龄体育活动,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体验与同伴互动的乐趣,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开展有序的户外混龄体育活动

  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打破年龄班的限制,是幼儿自主、自由、自选的活动。幼儿之间,幼儿与活动区指导教师之间都不熟悉,太多的不固定性给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极其重要的。活动前制订的活动常规以及注意事项(如活动前把衣服挂在户外专用的衣架上,活动后要擦汗、喝水、适时休息;骑自行车时要走专用的车道,上下车时要排队等待;等等),只是根据一些常见的情况预设的,而实际幼儿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超出了常规限定的范围,容易导致活动的中止。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序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有序的环境中活动。

  相关期刊推荐:《学前教育研究》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学前教育研究》杂志创办于1987年,是全国学前教育理论核心刊物、全国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该刊以即使反映我国幼教研究成果为特色,以有效指导幼教实践为宗旨,是我国唯一一本幼教学术刊物。该刊的读者和作者主要是幼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幼儿园园长以及广大的幼儿教师。

  我们从定时定班的尝试开始,每天选出三个班级“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自由牵手”的形式开展混龄活动,并保证活动的时间与质量。由于参加活动的幼儿人数多,我们根据幼儿人数进行分组,引导幼儿通过常规的遵守,在短时间内保持区域的相对稳定性,以此分组管理,分片管理。如“激流勇进”项目中,让幼儿懂得当投放的滑板取完了,说明这个项目的人员已经满额,只能另选项目了;活动“快乐骑行”中,幼儿每次只能绕前操场骑行两圈,两圈后要自觉下车,把车交给下一个幼儿。

  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有时情况无法用活动常规来规范幼儿,就需要幼儿自己有规则意识,自主制订规则并遵守。

  [案例一]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开始了。中班幼儿有的推轮胎、有的摆轮胎,大班幼儿有的摆球门、有的放栅栏,忙得不亦乐乎。足球场地布置好了,大班幼儿纷纷跑进场内,伊伊说:“要先选两位队长,一个是黄队的队长,一个是红队的队长。”大家举手表示要当队长。杰杰说:“我们还是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当队长。”经过一番竞争,杰杰当选为红队队长,俊俊当选为黄队队长。两位队长穿上各自球队颜色的衣服,问其他幼儿:“谁到我这队来?”伊伊说:“自己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就归哪队。”经过一番自由选择,结果是红队有七人,黄队只有三人。黄队队长俊俊一看结果就说:“不行不行,人数不一样,要调整。”说着就直接拉了两名红队队员过来,说:“你们两个到我这队,好吗?我们加油,一定赢!”说着还伸出手做了“胜利”的动作。在他的感染下,两名红队队员点头同意换队,重新穿上黄队队服。两队人数总算分好了。两个队长还分别跟队友商量谁来当守门员。最后红队由伊伊当守门员,黄队由栎栎当守门员。这时,大家发现还缺一个裁判员,杰杰看看周围没有大班朋友了,就对着站在一旁观看的中班豪豪说:“你来当裁判吹哨子。”豪豪也很高兴地说:“好。”伊伊对着黄队说:“我来做守门员,你们休想踢进去,哈哈!”黄队队长俊俊听了,叫了起来,说:“我才不怕你呢,我可是进球高手,看我的厉害!”还没说完,就走到球门前用力地踢了起来,后面的幼儿也一个跟着一个用力地踢球。球滚进了红队的球门,豪豪着急地说:“我还没吹哨子,怎么踢起来了,不算。”红队队长杰杰和其他红队队员一起说:“不算不算,还没开始。”黄队幼儿互相看看,也同意了红队的意见。比赛重新开始,豪豪用力吹了一下哨子,球场上瞬间你追我赶,热闹了起来,只见球在黄队智智的脚边,眼看着要落下了,智智用手拿了一次球。红队队长杰杰说:“你赖皮,不是这样玩的,不能用手,足球是用脚踢的,你不能再玩了。”其他幼儿附和道:“就是,犯规了就不能再玩了。”智智被大家的抗议激怒了,他皱着眉头大声地为自己辩护:“不行!谁这样规定了?”活动只好停了下来。大约一分钟以后,还是智智打破了僵局:“要不,咱们制订规则吧?”黄队队长俊俊说:“那咱们就规定:只能用脚踢,不能用手。原谅智智一次,用黄牌警告,第二次就要红牌罚下场。”大家都点头同意。豪豪马上理直气壮地对智智说:“你要注意了。”智智低下头慢吞吞地往场地走。随着一声哨响,比赛又开始了。

  虽然教师没有明确规定足球活动的常规,而且幼儿对足球比赛的规则也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尝试制订集体规则,处理团队关系,遇到问题与矛盾冲突时已经能够协商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指导户外混龄体育活动

  (一)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况,采取直接指导或间接指导的方式。有时教师直接指导得太多,直接干扰了幼儿的自主活动,幼儿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这时教师应减少直接指导,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性。

  [案例二]几名大班幼儿在场地上玩塑料布卷成的“无轨电车”,嘴里喊着:“一二一、一二一。”“无轨电车”非常顺畅地往前开着。这时一位教师走过来说:“玩无轨电车人数不要太多,太挤了。”说完从“电车”上拉了两名“乘客”下车,又指着站在“车头”的瑞瑞说:“你这车头没当好,开歪了。”瑞瑞正想转弯,被教师伸手拉直了,他只好又跌跌撞撞地开回来。就这样,当他想转弯的时候又被教师拉直了。后来,瑞瑞对教师说:“我要上卫生间。”说完,不等教师同意,就飞一般地跑走了,直接进入骑自行车排队等候区了。

  教师指导、干预太多,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玩,缺乏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的信心和耐心,使得幼儿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不能充分体验自主活动的快乐,于是幼儿就主动放弃了活动。

  [案例三]又到了户外活动时间,瑞瑞和几个大班幼儿还是选择玩“无轨电车”,喊着:“一二一、一二一。”两名中班幼儿被整齐的口号声吸引了,浩浩问:“哥哥,你们这个真有意思,我们也想玩。”站在车头的瑞瑞说:“行吧!那你们站到我的前面来。”于是两名中班幼儿也加入了游戏,充当车头的角色。“一二一、一一二一”口号渐渐乱了起来,步伐也随之乱了。大班幼儿着急了:“中班的你们快走啊!怎么不动呢?怎么没有跟着口号走呀?”中班的两名幼儿看着哥哥姐姐们的催促,急得说不出话来,脚步更是慌乱,“无轨电车”就这样停滞不前了。“我可以加入你们的电车吗?我这么高,在前面当车头吧。”教师上前说道。幼儿欣然答应了。“车头”有意放慢了节奏,“车头”说:“大家一二一、一二一,开始。”刚开始的几步,“无轨电车”还比较慌乱不稳,走出一段路后,逐渐井然有序地向前行进了。教师悄悄退出了活动。这时,瑞瑞想了想,说:“刚才老师比较高,当车头,车头就开得比较稳,中班的弟弟太矮了。”洋洋也说:“中班弟弟脚步不整齐,电车开了会偏掉。”于是瑞瑞对中班的两个弟弟说:“要不然你们俩站到中间来吧!我们在前面和后面保护你们。我慢一些,你们跟着我们的脚步,就不会乱了。”于是他对后面的琪琪说:“我到前面当车头,你到后面当车尾。”大家的步伐又开始整齐起来了,两个小弟弟也充满了信心,开心地和哥哥们一起玩起来。

  瑞瑞再次选择“无轨电车”,说明他对这个游戏确实有兴趣。他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无法找出问题所在。大班幼儿认为是中班弟弟们的加入阻碍了活动的开展,而没有意识到“无轨电车”中“车头”的重要性、位置的排列是否正确、行进的步伐是否一致等问题。为此,教师选择了间接指导的方式,以“车头”的身份及时介入,利用自身的行动来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班幼儿无论是四肢协调能力还是方向的掌控能力,都比大班幼儿弱,不能胜任“车头”这个位置,应该让能力强的大班幼儿来掌控方向。在户外混龄体育活动中,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能力水平的差别,合理地分配任务,“以大带小”,互补互助,才能将混龄体育活动的效果发挥最大化。

  (二)平行介入与交叉介入相结合

  有的游戏材料投放后,幼儿并没有兴趣,也没有发现其中的乐趣,教师可以采用平行介入的方法与幼儿一起游戏,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游戏。

  [案例四]今天有四个幼儿选择了跳竹竿的活动。敲竹竿的婷婷和明明刚开始的时候敲得还很大声,慢慢地,开始东张西望,手里的动作不再整齐。慧慧和阳阳在旁边跳,只见他们还没跳一会儿,也停在那里了。婷婷和明明直接把手里的竹竿往地上一扔,准备离开了。这时,教师走过来说:“你们刚才跳得很有节奏感,我也来学一学。”见教师做出准备跳的姿势了,婷婷和明明马上抓住竿子又开始敲击了。婷婷说:“老师,我们说‘开始’的时候你就可以踩进去,合的时候脚要收回来,不然会被夹住的。”教师微笑着说:“好。”婷婷和明明边敲边喊:“开—合—开开—合……”教师说:“哎呀,我怎么过不去了呀?你们敲得太快了,老师有点跟不上了呀,可不可以慢一点点呢?”婷婷和明明一起说:“老师,那我们慢一点。”教师指着慧慧和阳阳笑着说:“你们两个也来教教我吧。”慧慧和阳阳高兴地和教师一起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几个幼儿,开始在后面排起队来了。这时,教师发现快轮到中班的华华时,他就会悄悄地跑到队尾躲起来。“你也过来试一试吧。”教师拉着他来到了队伍前面。大班幼儿马上说:“老师,他是中班的小朋友,还不会跳。”教师说:“没关系,你们可以教他敲竹竿啊!”华华小声地说:“可是我也不会呀。”明明把竿子递给他说:“很简单,有口诀的,握着这两根竿,开—合—开开—合,开的时候他们就跳进来了,合的时候就要跳出去了。”教师点点头说:“哥哥说得很对。开—合—开开—合,一下一下地敲,要有停顿,而且要喊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听到。”明明说:“我和你一起来试试。”当竹竿按节奏敲响时,其他排队的幼儿露出了怯生生的眼色。教师说:“没事的,老师相信他们会敲得很好,你们是最棒的。”幼儿听完纷纷鼓起了掌,跟着节奏,跳了起来。虽然有几次华华还是敲错了,让跳的幼儿夹到了脚,但是他们还是兴奋地“哇啦哇啦”大叫。

  幼儿刚开始对“跳竹竿”这个活动的兴趣并不高,教师观察到此现象,及时地介入指导,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共同游戏,想办法吸引幼儿参与其中。有了教师的参与和适时的引导,幼儿有了活动兴趣。同时,教师仔细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适时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建议中班幼儿华华尝试敲竹竿。华华由于年龄小、能力弱,尚未掌握体育活动的技巧,教师就鼓励大班幼儿主动帮助他,使他一步步地从生疏走向熟练。

  当活动中需要教师参与时,教师可以适时地交叉介入指导,提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并鼓励幼儿。

  [案例五]户外爬竹梯的地方出现了吵闹的声音,教师循声望去,看到很多幼儿挤着排队。排在后面的幼儿着急地喊:“哎呀,真慢,怎么不爬呀!”只见妍妍站在梯子的前端,一动不动。教师走过去询问:“怎么一直站在这里呢?”妍妍带着一点颤抖的声音说:“老师,我害怕,我走不过去,可是我很想玩这个。”原来是小班幼儿也来爬竹梯了。教师走过去先对后面排队的幼儿说:“前面有个小班妹妹,她爬梯子的动作还不太熟练。大哥哥大姐姐别着急,稍微等她一下。如果愿意,你们可以先看看别的人少的活动区,玩完一遍再回来也可以。”有几个中班和大班的幼儿选择了去别的活动区。教师转身对妍妍说:“你刚才有没有看见哥哥姐姐是怎么过竹梯的呀?”她说:“我看见他们脚踩在梯子两边就过去了,我害怕,不敢走。”后面中班的玥玥爬上竹梯说:“像我这样两只手张开像飞机一样,慢慢走。”教师转身对妍妍说:“你想试试姐姐的办法吗?”妍妍点点头,小心翼翼地爬上竹梯,然后站起来,脚步并没有向前移动。“我不行,没有办法走过去呀。”妍妍对着教师说。教师对其他幼儿说:“妍妍现在很勇敢了,已经站上去了,可是她不敢走过去,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她过竹梯?”走在前面的玥玥大声说:“可以爬过去。”只见妍妍试着蹲下,双腿跪在竹梯上,双手紧紧扶着竹梯,两只手在前面撑着慢慢向前移动,膝盖也慢慢向前挪动。虽然速度比较慢,但是妍妍采用匍匐前行的方式,一膝盖接着一膝盖地挪,终于顺利地爬过了竹梯。教师和其他幼儿都为她欢呼起来。

  由于不同年龄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不同,身体平衡能力也有差别,年纪小的幼儿在活动中可以降低动作难度,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爬竹梯活动中,妍妍尝试了对她来说有难度的任务,虽然没有成功走过去,但是最后通过教师以交叉介入的方式,给予适时的帮助、支持与引导,她成功地爬过了竹梯,获得了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她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指导、帮助与表扬、鼓励相结合

  对于新奇的事物,幼儿有着无限的创造性。当提供新的器械时,教师要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再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一物多玩。如刚投放“跳舞毯”时,大班幼儿踩着数字在毯子上跳舞,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毯子拿起来?想想,还可以怎么玩?”在教师的指导下,中班幼儿将毯子拉直,当作隧道玩钻隧道游戏;小班幼儿裹上毯子,练习左右翻滚;等等。教师表扬了创新的幼儿:“你们的想法可真多,聪明的孩子总是能想到更多不一样的玩法。”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后来想出了更多的玩法:大班幼儿把毯子垫在身上,让小班幼儿从毯子上爬、滚过去;在毯子上挖几个洞,玩“打地鼠”游戏;等等。幼儿不仅拓展了活动的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对于幼儿的新玩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走S形平衡桥时,有的幼儿头顶装有乒乓球的盘子过平衡桥,有的幼儿双手提着两只水桶过平衡桥,有的幼儿用报纸捧着篮球过平衡桥,等等。幼儿发明了很多的玩法,教师及时给予了表扬与鼓励,促使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互相观察、学习,拓展出更多的玩法。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在思考、合作、创造中,走、跑、跳、平衡等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激发了幼儿的运动兴趣,培养了幼儿大胆自信、坚强勇敢的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正确地判断和解读幼儿的行为,有效地运用教育策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主动合作的需要,让幼儿享受运动的快乐和精彩。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