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如何开展体验式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以大班美术欣赏《墨竹图》活动为例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03-26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欣赏和感受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自然的景物和周边环境中的一些美好事物,感受它们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活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旨在支持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幼儿的审美感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幼儿自己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作用,从中获得情感体验;二是指幼儿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愉悦。

如何开展体验式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以大班美术欣赏《墨竹图》活动为例

  在组织、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3~6岁幼儿的思维方式、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欣赏作品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体验式的活动氛围中真正感受作品的美。

  一、选择适宜的欣赏作品

  美术欣赏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名家画作、民间工艺、雕塑与建筑、自然景物等,其中绘画作品又有油画、素描、国画、版画、年画、水彩画等多种。教师应如何选择适当的美术欣赏教育内容呢?笔者认为,教师选择欣赏的作品不仅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要在提升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多了解、欣赏不同内容和形式,拓宽眼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对我们的国画———水墨画不是很了解,于是笔者选择了郑板桥的《墨竹图》开展了一次美术欣赏教育活动。

  竹子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幼儿虽然很熟悉,但是没有近距离有意识地观察过,也没有见过用水墨画表现出来的苍劲俊秀的竹子。笔者希望通过欣赏《墨竹图》,使幼儿对水墨画的画法、水墨的浓淡处理有粗浅的认识,同时感受国画不同的表现特点和意境美。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多元化

  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获得审美感受呢?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是使用对话法,它的基本结构就是教师问、幼儿答,即教师以美术作品为欣赏对象,通过一问一答和幼儿进行交流,以此达到教学目标。传统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教学设计一般围绕“作品分析—作品形成—作品意义—作品评价”四个环节展开,幼儿是在教师的描述中得到关于审美对象的美,然而这种美是教师眼中的美,是教师认为全班幼儿认同的美,它具有统一性、局限性、限制性。这样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显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幼儿原本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笔者认为,每个幼儿感受美的方法、形式应该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教师能够采取多元化、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多角度地真正地感受、感知作品中的美,在活动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自己认为的美,就能不断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体验式的教育理念

  体验即体会,它是生活的累积,是艺术表达的基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培养小画家,而是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创造的灵性以及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在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时,幼儿可以通过听、视、触等多种感官和肢体动作融入审美的对象,用语言和审美对象交流,在亲身体验后迸发出更多想象与创造的火花。

  三、欣赏《墨竹图》活动的教学实践

  下面以笔者执教的大班美术欣赏《墨竹图》活动为例,谈一谈开展体验式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方法和意义。

  (一)融入情境,感官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法。”幼儿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能培养感官的敏锐、心灵的敏感。为了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利用家长资源、校园资源,提前丰富幼儿关于某种事物的感性经验,让幼儿通过亲身接触某种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初步的感官体验。

  在组织开展大班美术欣赏《墨竹图》的活动之前,笔者利用午饭后的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走进植物园里的小竹林,让幼儿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用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认识竹子,幼儿得到了关于竹子的一些体验,初步有了对竹子的独特感受。这为接下来欣赏郑板桥名画《墨竹图》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正式开展活动时,笔者通过创设“小竹林”教学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一片竹林中。在播放完一段优美的竹林风光视频之后,笔者引导幼儿回忆竹子的特征,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或肢体动作表现竹子的形态特征。因为之前每个幼儿在小竹林里真正地看过、摸过、闻过竹子,充分感知过竹子,所以他们都很有话要说,纷纷举手想表达自己所看到的、所摸到的、所闻到的。有的说竹子的颜色是绿色的,有的说竹子有细的也有粗的,有的说竹子长得笔直笔直的,有的说竹叶是细细长长的,还有的说两根竹子会交叉在一起……听完幼儿的回答,笔者发现其实每个幼儿都观察得很仔细,而且都有不一样的发现。

  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时要紧扣活动主题,为幼儿营造主题情境,这不仅能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还能让幼儿更好地去体验、发现和欣赏美好的事物。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幼儿才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进行创造。情境式的导入,能让幼儿在情境中得到充分的体验,促使幼儿的情感进一步升华、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为美术欣赏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多元感受,情感体验

  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如何欣赏作品,而是要先引导幼儿感受和真实体验作品,再引导幼儿在强烈的亲身体验基础之上围绕作品进行真实的自我表达。《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因此,在体验式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要提倡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大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激发幼儿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引导幼儿学会用心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组织大班美术欣赏《墨竹图》的活动时,笔者把活动环节分为三个阶段:观赏竹子、欣赏《墨竹图》、创作竹子。这三个阶段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水墨画的特点,比如浓墨、淡墨的变化,笔触的粗细,以及整体构图,在欣赏水墨画《墨竹图》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引导幼儿欣赏《墨竹图》作品时,笔者采取了多种方法帮助幼儿突破欣赏的重难点。例如在墨色变化上,笔者采取了两种教学方法: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上放大和缩小的效果展示,让幼儿感受近景和远景给人带来的不同视觉冲击,了解浓墨表示离视线近的、淡墨则表示离视线远的。二是让幼儿自己体验怎样画出浓墨和淡墨。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出浓墨里的水加得少、淡墨里的水加得多。在欣赏竹子形态时,幼儿发现了竹子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直、有的斜,有的竹叶还交叉在一起。怎么把这幅美丽的《墨竹图》表现出来呢?笔者希望幼儿在一段优美的音乐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这幅作品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很多幼儿渴望尝试,伴随着一段柔美的轻音乐,四幅《墨竹图》展示出来了。在每组定好造型后,笔者用手机把他们的造型拍了下来,并上传到屏幕上。幼儿通过大屏幕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小组合作的效果以及其他小组合作的效果,每组表现出来的《墨竹图》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在屏幕上,笔者看到幼儿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也许就是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的愉悦和满足。

  相关论文推荐:提升小学生美术欣赏评述语言的实践研究

  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教师让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去理解、感受作品,动静相宜,趣味十足。这样的情感体验真正让幼儿与美术作品进行了直接的、有效的对话,让幼儿充分地领略到作品的魅力。

  (三)动手实践,创作体验

  幼儿的表现与创造是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幼儿美术欣赏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轻松、愉快,又表现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呢?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可以自由地思索、大胆地想象和主动实践,逐渐萌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幼儿富于好奇心,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因而教师要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引导幼儿了解形式多样的绘画形式,刺激他们创作的欲望。

  在欣赏《墨竹图》的创作环节,笔者为幼儿提供了水墨画的材料:毛笔、墨水、砚台、宣纸。幼儿看到这些绘画工具和平时的不一样,个个跃跃欲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水墨画,才发现原来郑板桥爷爷画的《墨竹图》真不简单呢!刚开始,有几个幼儿还不习惯用毛笔画,画出来的竹子和简笔画画的竹子是一样的,中间是空心的,竹节之间的分界不明显,但是经过笔者的指导和幼儿的不断观察与摸索,他们画的竹子越来越好看了!看到用毛笔画出来的竹子和平时画的不一样,幼儿个个惊叹自己的创作,每幅作品都富有个性和创造力。新增加的绘画工具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新的体验,也使他们的创作空间变得更大、创作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四)多元评价,交流体验

  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把每个幼儿创作的《墨竹图》连在一起展示出来。每一幅画里都有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在作品评价环节,笔者把发言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主体,大胆地表达自己在作品中的所思所想。幼儿在分享交流中收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笔者让幼儿说一说“你的《墨竹图》哪里最特别”。轩轩画的竹子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大家都说她画得不对。到轩轩介绍作品了,她害羞地说:“我看到过弯的竹子,它们被台风吹倒下来了,所以是弯的。”“嗯,轩轩你观察得很仔细,能够联想到自己所见到的,特别棒!”笔者的一番话让轩轩重新拾起了信心。如果不听轩轩的介绍,笔者也一定会觉得她这样画是不对的,不符合常识,但生活中确实也有看到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变弯的竹子。

  教师可以让幼儿之间进行互评,欣赏同伴的作品,让幼儿把前面的欣赏经验迁移到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中,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幼儿获得自豪的体验和成就感。

  通过开展大班美术欣赏《墨竹图》的活动,笔者深刻体会到体验式的美术欣赏教育与传统美术欣赏教育的本质区别:传统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急功近利地教、幼儿全盘照收地学,幼儿在教师的权威下学习,他们的想象力被捆绑了,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式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前提下,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幼儿感受、体验、创造美,支持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应改变传统重技能训练的教育理念,更多地采用体验式的美术教育去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美。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