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绘本的特征与家庭阅读指导建议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02-29

  摘要:绘本具有强调图画的叙事功能、突出节奏的骨架作用、注重细节的趣味性、凸显空白的意义性和彰显绘画风格的艺术关五个特征。在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秉承游戏的精神,启蒙幼儿与绘本建立联系;让幼儿听故事,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以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帮助幼儿爱上绘本阅读;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科学引导幼儿阅读绘本;避免阅读后的强制提问,成就幼儿快乐阅读。

  关键词:绘本;特征;阅读指导

绘本的特征与家庭阅读指导建议

  绘本早已成为幼儿生活和学习中司空见惯的一种学习材料,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很自然地把绘本当作一种文学形式去看待,实际上绘本的价值远远不止如此。培利·诺德曼(PerryNodelman)曾说过:“绘本是一门严肃的艺术,它值得像对待其他艺术一样严肃地对待。”】彭懿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图画书是艺术。”有人甚至说:“图画书是一种零岁到一百岁都能欣赏的艺术。”3只有从绘本的艺术性这一层次出发,才能更准确地理解绘本的本质内涵,也才能更加珍视绘本的价值和意义。

  一、绘本的特征

  (一)强调图画的叙事功能

  一本好图画书,一定有一个好看的故事,让你着魔,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4j。

  绘本具备任何书应有的基本目的,就是向读者传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无可否认:绘本的本质特征依然是叙事性。我们不能被画表面上如何精美豪华夺去注意力,而忘记了去判断它是不是真正地描绘了故事。绘本与人们所熟悉的连环画、插画书不同,发挥主要叙事功能的,或者起主要表意作用的不是文字,恰恰是图画。在绘本中不是文字作为主角慢条斯理地娓娓道来,而是图画夺得发言权,用图画说话。因此,对于绘本来说,图画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绘本可以是少文字的,甚至是无文字的,但是绝对不可能是无图画的。

  (二)突出节奏的“骨架”作用

  重复、往返是绘本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是却十分有效,令读者乐此不疲。重复、往返让人体会到一种类似音乐节拍那样的节奏感,同时,重复也像是镶嵌在一个大故事里的问与答,一幅图画发出提问,下一幅图画给予反馈与回应。一问一答推动着故事不断向前行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促使读者不断地翻页。读者从这种重复、往返的节奏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抓住了故事的核心理念。绘本表现节奏的方式比较灵活,有时候仅仅通过图画的重复来表现,有时候则单独通过词汇、语句的重复来表达,也有时候绘本会选择通过图画与文字双重重复的方式来表达。幼儿最早的游戏就是从对节奏的反应开始的,图画书抓住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

  (三)注重细节的趣味性

  绘本热衷于细节的呈现,这些细节大多数时候都是作者有意而为之。一本绘本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一方面是因为绘本本身叙述的故事所具有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绘本中洒落的细节。应该说,细节就像绘本中重要的一味调味品一样,是它让绘本变得更加有滋有味,是它赋予绘本以活力,使绘本变得耐人寻味。细节的存在与绘本创作者对幼儿心理的准确把握是分不开的。幼儿与成人具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模式,幼儿更加注重细节,追求精确。正如蒙台梭利所发现的那样,儿童总是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那些我们毫不注意的小东西。从儿童的角度来看,他们会觉得成人不够精确,他们觉得我们成人是迟钝和麻木的J。因此,幼儿看绘本的时候是非常认真地观察图画书上文字与插画的关系的,他们特别认真地试图将绘本上的图画与文字进行对照匹配。于是,一本绘本总是被幼儿重复阅读,这实际上也是绘本中的细节不断被发现的过程。

  (四)凸显空白的意义

  性空白是艺术创作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艺术手段,绘本也不例外。绘本中最直观的空白,是画面中大量的留白,这种留白是显而易见的,是一种肉眼可见的物质存在;还有一种留白,是仅仅文字本身所带来的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然还有其他的留白。留白的目的在于拓展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的空间,使读者的经验世界能够与读者所创造的故事世界充分互动,相互作用,从而使读者完成对艺术作品的体验过程。因此,留白不是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可画的,而是作者向读者发出的参与邀请。空白这种形式的、物理的不平衡能够激发读者面对不愉快张力刺激时所发起的“完形”的心理事件,这种知觉完形机制能够较好地帮助幼儿感受图画书的内在平衡并获得心理平衡。留白是为了达到无中生有、无中胜有的效果。

  (五)彰显绘画风格的艺术美

  图画书就是一座小小的美术馆。一本绘本总是以一个整体呈现的,一个好的画家在开始画一本图画书之前,就已经开始在为整本书(而不是一幅单独的图画)打草稿,进行整体设计了]。世界经典图画书中的很多画面,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作品,而他们的绘者,无不是经过了长期的专业学习、有着深厚艺术功底的大师。优秀的图画书每一本都展现了创作者独特的艺术感觉、想象和对美的理解。因此,翻开一本绘本,实际上就是在开始一段前所未有的艺术旅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油画式的、蜡笔画式的、彩铅画式的、钢笔画式的、涂鸦画式的、简笔画式的、国画式的、水粉画式的、版画式的等艺术风格所创造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幼儿长期接触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绘本,就会慢慢对美产生感受。因此,绘本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体验,它还培养幼儿的艺术感觉,帮助幼儿积累审美经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二、绘本的家庭阅读指导建议

  (一)秉承游戏的精神,启蒙幼儿与绘本建立联系

  书本之于成人是有很强的社会性意义的,书本意味着知识、能力、金钱甚至权力。成人看书学习往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读书对成人来讲总是一件严肃、沉重的事情。但对幼儿来讲,书本却有着迥然不同的意义。对幼儿来讲,读书只是游戏而已。所以,我们可能会碰到幼儿随手扔书的情况,会碰到幼儿不能安静地坐下来读完一本书的情况,还会遇到幼儿对成人精心挑选的优秀绘本根本不屑一顾的现象,这些都是极其正常的。玩耍是灵长类动物的主要特质,孩子天性爱游戏。对孩子来讲,书只是众多玩具的一种,读书也只是众多游戏的一种。他们有选择玩或不玩这个游戏的权利,也有选择玩多久、玩什么的权利。因此,在帮幼儿打开绘本阅读这扇大门之前,要抱着极大的热情鼓励幼儿与绘本“玩耍”、互动。如果某个时候幼儿一不小心翻到了书本的内部,对着书里的画面指指点点,那么绘本阅读的大门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敞开了。

  (二)让幼儿倾听故事,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书是语言的世界,没有成人的帮助,幼儿只能把绘本作为玩具进行玩耍,永远不能进入绘本所试图展现的故事世界,感受绘本作为文本载体其语言背后的力量。幼儿是绝不能独自进入这种语言世界的,必须经由成人的协助。因此,日本的松居直先生一再强调图画书不是用来读的书,它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图画书是大人念给孩子听的书¨¨。“成人读、幼儿听”这种形式之所以是引领幼儿进入绘本阅读大门的敲门砖,一方面是因为幼儿虽然不识字,但是对语言和声音非常敏感,这就为听故事创造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口耳相传这种形式传达的不仅仅是故事的内容,还有成人对孩子满满的爱。因此,成人是将“有温度”的声音传递给了幼儿,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只有感觉到快乐的东西,幼儿才能牢牢铭记在心。如果不是伴随着心灵的满足,不论故事多么精彩都很难在幼儿的心中留下记忆。于是,为了感受那种被成人牢牢拥抱的满足的感觉,幼儿也会爱上听故事。那么,这时就涉及幼儿的启蒙绘本应该是图画多还是文字多哪个更好的问题。在绘本阅读的启蒙阶段,幼儿是被成人牵引着进入阅读的大门的,成人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成人言语的机会越多、表达越多,越能激发幼儿跟随的愿望。从这一点来看,幼儿的启蒙绘本最好是有文字的,甚至文字越多越好。请只管读书给孩子听,这是引导幼儿跨人绘本阅读大门的钥匙。

  (三)以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帮助幼儿爱上绘本阅读

  读绘本给孩子听,是亲子交流的最好的方式。图画书阅读的质量和亲子交流的程度,读书的人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换句话说,图画书的最终价值不是靠图画书本身来实现的,讲图画书的人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不论多好的图画书,如果讲的人态度敷衍,就无法生动传达书中的意蕴¨引。因此,讲图画书给幼儿听,传达书中真谛的同时也将读书人的感受、感情一并传递了下来,幼儿听图画书也在感受着读书人对书本身的态度。当大人从图画书中获得喜悦和共鸣时,一定也会自然将这种心情与分享给孩子¨引。幼儿是情绪化非常强的群体,他们的活动受到心情的影响较大。所以,在与幼儿开展绘本阅读时,成人要全身心地参与,要给幼儿创造身心放松的、舒服的、安全的阅读情境。比如说可以在每天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让幼JLN在自己的怀中,允许其选择一本绘本,然后对其娓娓道来。幼儿边听故事,边看绘本中的图画,边感受父母温暖的怀抱。这样,阅读就不再是单个的事情,而是与其他愉快的事件联系了起来,并彼此积极影响,这有利于幼儿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爱上阅读。另外,家长也要注意自己讲故事时语言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孩子喜欢象声词,喜欢富有感染力的语调。例如,在读《鼠小弟的小背心》时,为了充分吸引孩子,家长可以变着法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用不同的语调讲述重复的句子。在幼儿听来,故事的节奏感就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孩子对这本书的感情无形中也就加深了。总之,与幼儿共读绘本的那段时问,成人必须是享受其中的。

  (四)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科学引导幼儿阅读绘本

  引导幼儿进行阅读不能按着成人预定的步骤来,而是必须跟随幼儿阅读的节奏。孩子越小,习惯养成需要的时问越短。幼儿刚开始的阅读多是被动的,但幼儿很快就可以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幼儿的阅读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比如,一到晚上入睡前幼儿就会自动启动家长陪读的模式,他们会主动盖好被子,拿好书,希望成人能够给自己朗读。成人有时偷懒,可能就没有马上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一次不满足,两次不满足,时间长了,幼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阅读习惯的条件反射就消退了。所以,成人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满足幼儿陪读的心理需求,预留出与幼儿亲子共读的时间。另外,每个指导过幼儿进行阅读的家长可能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幼儿特别喜欢重复看一本书,听一个故事,有时候甚至会连续三四个月阅读同一本书,而且整个阅读过程并没有发现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而明显提高阅读的速度或灵敏度。每一次阅读总是那么相似,阅读类似一种简单的重复不停的运动。幼儿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纪却表现出了对某件事情如此的专心致志。对于这种现象,成人多半觉得难以理解;对于幼儿的这种行为,成人多数时候会觉得厌烦。然而,蒙特梭利曾说过:“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J所以,在成人看来无意义的重复过程,事实上正是幼儿不断深化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心智成长过程,成人只需要一遍遍地读给幼儿听就好了。

  推荐阅读:儿童绘本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五)避免阅读后的强制提问,成就幼儿快乐阅读

  很多家长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时特别爱问“是不是”“对吗”“是吧”,好像不这样问就不能确定幼儿是不是学到了什么,或者说不这样问就不能体现自己指导阅读的价值。松居直先生曾说过:“讲图画书只管一个劲儿地讲就好了,不要问东问西,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求。”¨图画书不是教科书,不是问题集。那些厌烦每读一本书就要被问及感想的人,请你们想象一下,孩子们不也是这种心情吗?大人们讨厌做的事,孩子们也是一样¨。幼儿喜欢看图画书,但成人的问题让他们害怕。所以,最好是不要和幼儿讨论一本图画书,对于他们来说,看图画书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绝对不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但是,如果是8l幼儿自己主动提问,引发相互的讨论,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家长顺着幼儿的逻辑适当提问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做到不着痕迹。总之,要自然。那么,不提问幼儿到底能不能学到东西呢?学到的又是什么呢?研究者在与幼儿共读绘本时发现,即便成人只是单纯地讲故事,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幼儿也能区别出故事的主人公;即便只是像打钩一样的简笔画,幼儿也能辨认出是“飞机”;即便没有引导幼儿将图画与实物一一对应,幼儿也能慢慢地辨认出哪个是“草莓蛋糕”,哪个是“奶酪”。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别以为幼儿只是漫不经心地听听而已,他们吸收的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所以,请不必再怀疑,不必再用提问去确认阅读的效果。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