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南京城市住区居民洪涝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0-02-05

  摘要:洪涝灾害频发的背景下,脆弱性理论是分析洪涝灾害发生机理及作用方式的重要工具。南京是全国重点防汛城市,聚焦到住宅小区尺度能够深入分析洪涝脆弱性的相关特征,基于高德积水地图不同等级的积水点为调研对象,从小区、居民和物业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洪涝频率、道路排水情况、洪涝预警情况、获取信息方式、住区地势环境、住区绿化环境、住区维护情况、政府措施情况、物业应急情况对洪涝脆弱性影响显著,从事职业、洪涝情况、暴雨倾灌情况、受淹严重程度、暴雨持续时长、防汛了解程度、日常出行方式、防洪措施、房屋抗洪质量、防洪教育情况和设施维护情况对洪涝脆弱性影响不显著。

南京城市住区居民洪涝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洪涝灾害;脆弱性;影响因素;南京

  洪涝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每年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左右,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0~20倍。江苏省是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南京市作为省会,其城镇化率高达82%,当雨季来临时都会受到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城市住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其洪涝脆弱性的扰动因子成为防灾减灾研究的热点。

  1洪涝脆弱性相关研究

  早期对洪涝灾害的研究集中在对洪涝灾害的监测、风险评价、成因,大多从工程技术方面对洪涝灾害进行研究。脆弱性理论是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程度、机理与过程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扩展至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科学、公共健康、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自然灾害脆弱性[1-3]、气候变化脆弱性[4]、生态环境脆弱性[5]等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

  洪涝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近年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洪涝灾害的脆弱性评价与测度、洪涝灾害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洪涝灾害脆弱性的适应机制构建等。目前,从洪涝脆弱性视角研究城市住区尺度的文献较少,石勇[6]基于洪涝灾害未来模拟情景,对受灾弱势群体及受灾区域房屋状况进行了调查,该类方法适用于社区类小尺度的社会脆弱性评估;葛怡[7]以湘江流域长沙地区为例,发现在不同行政区和不同社区间的洪涝灾害脆弱性存在差别;宋雷[8]从社区居民风险认知入手探讨洪涝脆弱性形成机制;古荭欢[9]基于上海5432个社区分析了脆弱性的特征及空间类型;刘刚[10]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社区灾害风险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滕五晓[11]对上海市杨浦区暴雨脆弱性进行了评估;徐漫辰[12]对城市社区灾害脆弱性及减灾优化方法进行了阐述;石勇[13]对城市居民住宅的暴雨内涝脆弱性进行了评估;权瑞松[14]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建筑暴雨内涝脆弱性进行了分析;S.F.Balica[15]等对沿海城市防洪脆弱指数进行了研究;Marfai[16]等从社区层面考察了洪涝风险的适应性;Rufat[17]等研究了洪涝的社会脆弱性。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洪涝脆弱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中观尺度,对于社区和住区等尺度研究较少,少数研究注意到基于受灾群众个体属性及受灾房屋状况的调查,但基于居民个体对洪涝认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于住区,从微观层面探讨暴雨对南京市住区的影响,评估住区居民洪涝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脆弱性扰动因素,从而针对性提出防御措施。

  2研究设计及方法

  2.1调查区域概况

  南京是全国31个重点防汛城市之一,地处江河下游,是个典型的“洪水走廊”。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的堤防普遍存在标准低,质量差,洪水来时,经常发生险情[18]。近年来,南京每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暴雨侵袭,每年6-7月都是内涝的多发期,对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南京市主城区易涝点众多,呈现不均匀分布,主要集中在环玄武湖、紫金山及河西新城。

  2.2问卷调查与设计

  本次调研根据高德积水地图显示的80个积水点,按照轻度积水、中度积水及重度积水三种程度,选择了不同建成时间、不同住房属性、不同区位的16个居民小区,分别是旭日爱上城,白马山庄,天泓山庄,东景花园,恒盛嘉园,金达花园,积善新寓,双和园,恒山花苑,和府奥园,银城东苑,拉德芳斯,万达华府,万科金域缇香,纺织公寓,仁恒江湾城(图1)。于2017年10月21日-12月19日在调研区域内发放问卷,样本总量为169份,有效问卷157份,有效率达92.9%。

  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和居住情况,第二部分为住区洪涝情况和防洪设施,第三部分为居民防洪意识,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详见表1。

  3南京市住区洪涝脆弱性特征

  3.1居民脆弱性特征

  (1)平日洪涝关注度不高。调查样本中,小区居民对洪涝的关注度并不高,关注内涝的仅占58%、不关注内涝的占42%。在对防汛认知了解程度方面,一般了解和较了解分别占32.2%和50%,不了解和很了解的比重较低,分别占11.6%和6.2%。

  (2)洪涝信息获取方式以网络为主。大部分小区居民洪涝信息获取方式以网络为主,占44%。通过电视获取洪涝信息的占29%,通过报纸、广播、防汛安全讲座的分别占15%、8%和4%。

  (3)短时降雨量大、地势低洼、排水管道老化是主要的受淹原因认知。居民对洪涝受淹原因的选项认知较为统一,35%的居民认为短时间降雨量大是主要原因,25.6%认为地势低洼也是影响要素,认为排水管老化占14.6%,认为城市规划不合理的占11%,认为城市大面积硬化的占9.3%,认为城市外来水源占2%,河道不合理开发的占2.4%(图2)。

  (4)对于传统洪涝防治方法的认知。大部分居民认为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是洪涝防治的重要环节,占58%,其次是疏通河道占20.5%,减少硬化地面占9.7%,合理处理垃圾占11.4%。

  (5)遇到洪涝灾害的自救方式。大部分居民在遇到灾情后的自救方式以拨打110,120,119电话为主占37.6%,也有30.2%的人会拨打当地防汛电话,拨打物业电话的占22.8%,打给亲朋好友的占9.4%。在洪涝来临后的防洪措施选择上,有29.3%的居民表示不采取任何措施,28%的居民搬移室内物品至安全处,11.3%的居民会转移至私家车辆,雨季来临前转移住所的居民仅占4%。

  (6)洪涝出行方式。通过对比洪涝前和洪涝后的交通出行方式,可以发现,洪涝对居民出行的影响较大,洪涝后人们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比洪涝前要高,而步行、自行车、地铁等出行方式受洪涝影响较大,洪涝前和洪涝后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比例变化不大,而洪涝后选择滴滴打车和出租车的比例增大(图3)。

  (7)洪涝预警认知。调查设定了对最高洪涝预警级别的认知,调查样本中仅有37.6%的居民答对了洪涝最高等级预警,即红色预警,37.6%的人认为是黄色预警,18.8%的人认为是橙色预警,6%的人认为是蓝色预警,表明人们对洪涝预警的级别了解不深入。

  3.2住区脆弱性特征

  (1)洪涝受淹情况不一,洪涝发生频率与洪涝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

  在调查的16个住区中,几乎没有洪涝的占39%,较轻的占31%,一般的占20%,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占10%,在洪涝发生频率上,非常频繁的占5%,频繁的占6%,较频繁的占11%,一般的占41%,很少的占37%。

  (2)道路排水性影响洪涝发生频率

  16个受调查住区中,道路排水性极好的占20%,排水性好的占36%,排水性一般的占31%,排水性差的占10%,排水性极差的占3%。

  (3)地下车库是洪涝受淹最严重的位置调查显示,发生洪涝时受淹最严重的区域是地下车库占41%,其次是低洼道路占25%,排水口占8%,居民楼入口处占7%,地下室占10%,广场、小区道路、工地分别占3%,4%,1%。

  (4)暴雨时期景观水体倒灌或溢出情况不明显暴雨时期景观水体产生倒灌或溢出占23%,绝大部分小区没有水体倒灌现象,占77%。

  (5)洪涝积水持续时长较短,以0.5d为主大部分住区洪涝积水持续时长较短,以雨后0.5d为主占65%,雨后1d的占22%,雨后2d的占13%。

  (6)住区现有的防洪设施较为单一

  据调查,居民住区雨水管渠和排水口的拥有率最高占38%和26%,池塘和湖泊占8%,防汛沙袋占9%,下凹绿地占9%,地面渗透铺装占10%。

  4南京市住区洪涝脆弱性影响因素

  在SPSSStatistics22.0中,基于潜变量———南京市洪涝住区居民关注度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模型分析中,以洪涝住区居民是否关注洪涝作为因变量的判定依据,从居民个人情况、住区环境特征、住区洪涝情况、防洪意识等设计23个变量指标,采用强制进入(Enter)方法进行分析,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显示,回归方程较显著,似然比卡方检验的观测值71.261,概率P值为0.000,说明模型合理。-2倍的对数似然函数值为33.886,NagelkerkeR2值为0.812,回归后模型总预测正确率为90.8%,说明模型拟合度较理想。模型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洪涝频率、道路排水情况、洪涝预警情况、获取信息方式、住区地势环境、住区绿化环境、住区维护情况、政府措施情况、物业应急情况对洪涝脆弱性影响显著,从事职业、洪涝情况、暴雨倾灌情况、受淹严重程度、暴雨持续时长、防汛了解程度、日常出行方式、防洪措施、房屋抗洪质量、防洪教育情况和设施维护情况对洪涝脆弱性影响不显著。

  4.1居民个体特征是影响洪涝脆弱性的主要因素

  (1)人力资本。城市住区居民的人力资本状况是影响住区洪涝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从回归结果看,回归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为正,显著性水平达到0.031,文化程度越高、收入相对较好、年龄较年轻的居民的洪涝脆弱性较小,反之,文化程度越低、收入情况较差、年龄较老的居民洪涝脆弱性情况较为严重。调查发现,文化程度越高,对洪涝关注的程度相应也越高,大专及大学本科以上群体对洪涝关注的比例较高,中专及高中以下的关注程度较低,这种规律性在文化程度与防汛安全认知、购房考虑中均有体现。受访群体大专、本科以上占57%,初中、小学及以下群体占22%,人力资本水平高低决定了城市居民对洪涝关注程度及采取措施的可能性,适时提升住区居民人力资本水平能够有效缓解洪涝脆弱性。

  (2)居民年龄。居民年龄大小与洪涝关注度呈现相关性,回归系数在0.1%水平上显著达到0.076。据调查,21~30岁居民在购房时会考虑小区的洪涝问题,该群体大多为第一次购房,洪涝影响成为他们考虑因素之一。31~50岁群体购房时较少考虑洪涝因素,可能是对学区、区位等要素的考虑超过了洪涝影响。此外,受访群体的年龄对洪涝预警级别、防汛了解程度均呈现出规律性。

  4.2住区因素是影响洪涝脆弱性的基础要素

  (1)住区地势环境。从模型结果发现,住区地势环境与洪涝脆弱性关系密切,回归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显著性水平达到0.017。表明住区地势越高,越不容易积水,受到洪涝的影响越小。南京市被调查住区如金达花园、恒山花苑、拉德芳斯地势较高,不容易积水,东景花园地势较低,当洪涝来临时受淹情况较为严重。

  (2)住区绿化环境。住区绿化环境的回归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达到0.019,表明绿化率与洪涝脆弱性呈现相关性。在平均水平上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绿化率,将导致洪涝脆弱性降低21.094%。当绿化覆盖率较高时,住区洪涝脆弱性较弱,当绿化覆盖率较低时,住区洪涝脆弱性较强。如东景花园只有10%的绿化率,该小区洪涝积水时间较长;而拉德芳斯小区绿化率较高,洪涝积水时长较短,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用住区绿化环境判断洪涝脆弱性不可取,如银城东苑绿化覆盖率也较高,但因小区在紫金山周边,地势较低,绿化率较高仍然积水时间较长。

  (3)道路排水情况。道路排水情况的回归系数在0.05%水平上显著达到0.048,表明排水性与洪涝脆弱性呈现相关性。在平均水平上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道路排水性,将导致洪涝脆弱性降低11.569%。道路排水性好的住区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相对较低、积水时长较短,几乎不会受淹;道路排水性较差的住区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较高,持续的积水时长较长,受淹的情况比较严重。

  相关论文还可参考:年度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应用———以湖南为例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