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陕西省主要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

分类:科技论文 时间:2020-01-13

  摘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18 所陕西省主要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 1985—2016 年间的专利数据,运用软件 UCINET 6.0 绘制高校之间及其与诸多研究机构、企业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图,系统分析其演化路径与演化动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总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校在网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网络演化的动因与网络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的时间点基本契合。

陕西省主要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

  关键词:陕西省主要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演化动因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学知识创造、完善、更新扩散的重要媒介与主体,高校与其他组织诸如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与专利创新合作,促使了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形成、实施与运行。陕西省作为我国西部科教大省与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成为了近几年国家重点实施科技创新的西部省份之一,是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研究的良好范本。因此,本文以陕西省主要高校作为切入点研究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过程及其动因,并通过分析网络中不同子网的运行规律,探究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内在机理,这对陕西省高校推进科教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文献回顾

  Etzkowitz 等[1]在 1997 年提出了政府 - 企业 - 高校的螺旋式的创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产学研模式探究的先河。有学者基于以上理论基础,从企业、高校以及区域入手,对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作出了进一步的探究,如,Malerba[2]根据企业的演化过程,结合创新理论总结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产学研模式;姚潇颖等[3]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数据,探索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异质性影响因素; Rajalo 等[4]将案例研究和基于组织理论的交互模型相结合,重新定义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从个人层面解释了知识吸收能力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多样性、异质性的影响;Ivascu 等[5]在分析罗马尼西亚全国范围内产学研合作数据的基础上搭建了校企协作的商业模型,提出了基于商业合作的产学研创新模式;李梅芳等[6]通过实证对比分析,提出了合作研发是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主流模式;冯锋等[7]利用创新网络的相关概念,从创新网络这一新颖的角度入手,深刻剖析了产学研在合作方面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而将产学研模式与创新网络模式进行了结合。这些研究成果较为充分地探讨了产学研模式的差异性,并且明晰了产学研模式的创新网络化趋势。

  很多迹象表明,产学研专利合作创新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网络逐渐生成的过程[8]。创新网络内部具有不同的性质,基于网络的创新研究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新兴领域[9-10],大量学者在研究初期对创新网络的演化进行了概念和特质层面的定性探索,如,有部分学者认为创新网络有 4 种演变特征,即边界开放性、主体多元性、动态演化性和关系多样性,同时创新网络的演化包含着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结合[11-15];也有部分学者对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节点数量、边等多个方面均成为对网络及网络结构进行测度的标准[ 6-17],如, Ozman[18]通过网络密度、知识动态等度量指标将网络演化的阶段进行划分;Gay 等[19]利用网络的中心性等来描述网络本身的结构特征;何郁冰等[20]从网络嵌入性入手将协同创新网络进行了分类; Demirkan 等[22]基于前人已有研究,从网络惯例的视角对创新网络的演化进行了研究;Hermans 等[22]以从属关系构建创新网络研究发现,创新网络内的节点具有不断增长的连续生长特性;高霞等[23]以我国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领域为例研究创新网络,并得出了创新网络规模逐渐增大及其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等规律。这些研究成果将创新网络演化的进程通过数据或者图表进行量化,并且利用网络的参数进行说明,反映出网络演化的特征。

  这些年来,随着世界各地科技的飞速发展,专利以及其他各种数据库的日益完善,再加上软件应用在分析方面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以专利为媒介对产学研合作进行了网络化的研究和分析。在对中国产学研模式 20 多年发展进程的研究中, Motohashi 等[24]发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专利数量逐年上升,而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专利数量逐年减少,这表明高校作为产学研创新主体在创新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Graf [25]对法国和德国地区的专利网络进行了考究,发现网络内外部知识的交流与联系都是以高校作为媒介;Tanimoto[26]通过仿真发现,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具有学习机制并可以演化为无标度特征的有序网络。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对于产学研模式的分析以及创新网络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已经日臻成熟,而两者相结合形成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此外,目前有很多学者将企业、研究机构与高校设置为平行主体,从一般情况下入手,着力研究目前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诞生与演化。鉴于高校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结合陕西省产学研创新专利成果情况,以高校的角度为切入点,分析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过程及其演化动因。

  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2.1 样本选取过程

  根据互联网上近 10 所教育机构所公布的陕西省高校水平等级划分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考量,本文选取了陕西省第一批录取的本科院校(以下简称一本)中的 18 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这 18 所高校(以下简称样本高校)中,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3所,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5 所;理工类别的高校有 11 所,其他类高校有 7 所。通过借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中对全国高等院校类别的划分标准,本文将这 18 所高校总体划分为两大类:理工类和其他类。选择这 18 所高校作为本研究样本有以下原因:

  第一,陕西省虽然高校众多,但其中高水平的高校相对集中,因此本文选取了陕西省无论是在两院院士的人数、持有的重点学科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还是在师资力量方面均占本省高校 60% 以上的一本院校,其科技资源以及科研能力均位列陕西省前列。此外,根据教育部《2016 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陕西省一本院校的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省高校专利申请总数的 60% 左右。因此本研究的样本高校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第二,陕西省高校的类别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点,虽然理工类的院校占据很大一部分,但其中也不乏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这些农林类、政法类、医药类等不同类别的高校,样本高校包含的院校类型多、覆盖学科类型广,这对于研究陕西省的整体科技知识创新体系机理及其专利合作网络机理有很大的作用。

  2.2 数据统计及处理过程

  以高校的专利拥有数量作为评价一个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所检索的专利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当检索到专利的申请人包含来自不同单位的申请人,即视为是高校与其他组织之间存在着某种专利合作的关系;检索的时区设置为 1985至 2016年,申请人可以来自大学、高校、科研院所所或者是科研中心。最后检索得到样本高校的专利数量为 2 048 件。为了简化之后的数据统计表述,本文定义了 18 所高校的名称、代码与高校的类别,如表 1 所示。

  为了更为清晰、具体地显示和比较样本高校产学研网络演化特征,本文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各个不同的分析指标,分别对 3 个阶段的专利合作网络进行整体的考察,从而进一步更加清晰地反映出专网络结构特性的变化。样本高校划分为理工类以及其他类,并将其形成的总体专利合作网络进一步划分为理工类高校专利合作子网以及其他类高校专利合作子网络,统计相应的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如表 2 所示;同时根据不同专利合作组织之间的类别差异,将 3 个阶段的总体网络划分为 3 种合作类型的子网络,分别为:高校与高校专利合作子网、研究机构与高校专利合作子网、企业与高校专利合作子网,如表 3 所示。

  表 2 数据说明,总体上,高校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规模等指标数据均逐年增长。通过网络的边数与网络的联结次数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来,第一阶段总体专利合作网络、与样本高校合作的组织以及合作的次数均相对较少;从第二阶段开始,网络规模迅速增长,网络中的联结次数和与样本高校合作的组织也迅速增多;第三阶段,网络规模再次出现了明显的跃升,网络联结次数和网络边数分别达到了 2 465 次和 1 889 条。专利合作网络的连通子图数从第一阶段的 6 个到第二阶段的 1 个,再到最后一阶段的 1 个,网络的连通性越来越强;在第二、第三这两个阶段里,网络中的所有个体之间均有相互合作,3 个阶段中最大子图的结点数分别是 120、 674 和 1 235 个。表明网络中以样本高校为主体的合作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网络中信息的传递与知识的交流越来越便捷。

  理工类高校合作网络和其他类高校合作网络两者在 3 个阶段的演变趋势与总体专利网络的演变趋势大致相同。在网络边数、网络联结次数和网络子图数 3 个指标的绝对总量上,理工类的高校较为领先,而且指标数量的增长幅度也相对较大,表明理工类高校与其他类高校相比,在专利合作水平方面较为出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理工类高校在总的各项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指标的平均数值与总体数值成完全相反的趋势,即其他类别高校的各项平均指标均高于理工类高校的平均指标。第一阶段中,理工类高校的平均网络规模、平均网络边数以及平均网络联结次数分别是 9.45、12.27 条以及 14.9 次,而其他类高校的平均指标分别为 11.43、 13.43 条以及 17.43 次;从第三阶段开始,两类高校之间的差距在明显增大。另一方面,从网络连通子图数与网络最大子图结点数这两个指标来考查可以看出,理工类高校在第二阶段就实现了完全连通,而其他类高校则在最后一阶段才实现了完全连通;尽管两类高校完全连通的时间不同,但是总体而言,理工类与其他类高校均已实现完全连通,而且相同类别的高校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从表 3 可以得知,高校 - 高校专利合作、高校 - 研究机构专利合作、高校 - 企业专利合作三类子网中,三者的网络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络规模最大的始终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专利合作子网,说明高校更倾向于与企业进行合作。网络连通子图数和最大子图联结点数反映出 3 种子网的连通性均越来越强,并逐步实现了连通;在第三阶段中,只有少数的组织在最大连通子网之外游离,网络整体均向着连通性强的方向继续发展演化。

  相关期刊推荐:《科技管理研究》于1981年1月1日创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主管单位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刊载论文总量规模较大;紧扣科技发展形势,所刊登的论文多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科技计划、教育部科学基金及省级以上政府部门等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