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路径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20-01-09

  摘要: 区块链应用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也就是“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这些研究成果存在大量相互矛盾之处。这是因为现有研究由区块链出发推演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混淆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特征和区块链理念三个范畴。在梳理三者边界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三种 “区块链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对比分析,发现由区块链集成技术和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组态决定了其与具体领域结合时表现出的商业模式新特征。这些特征一般表现为数据权、隐私和数据成本等方面,即“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例如打破垄断、独立自主和合作共赢等,与区块链创生的理念相契合。由此得出“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的整合路径为,区块链技术组态到具体商业模式的优化创新,再到区块链理念与商业模式理念的双向影响。形成三者循环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为不同领域“区块链 + ”商业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为区块链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路径

  关键词: 区块链; 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 路径

  1 引言

  自 2015 年区块链( blockchain) 元年以来,随着数字货币的不断丰富和比特币的跌宕起伏,区块链的技术、理念、应用迅速成为全球最火热的概念。现在全球区块链的发展仅处于 2. 0 初期,表现为绝大多数区块链企业在“币圈”挖矿、炒币,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家组织能够成熟地应用区块链技术取代或优化传统业务。与企业实践不同的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却已经走到了区块链 3. 0 阶段,尤其是大量与区块链应用相关的研究,其聚焦于区块链技术和理念与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供应链、医疗、共享经济等传统或新型产业的融合,力求解决现有行业的顽疾并规划行业未来的发展,其实质就是探索一条基于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1]。这种百花齐放的研究热潮与十年前移动互联网兴起时“互联网 + ”商业模式研究颇为相似,借用这一称谓,文本把这方面研究统称为“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2,3]。纵观中外有关“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针对某一个行业的“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推演的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区块链 + ”共享经济的研究案例,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特征、区块链优化周期发展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方向四个部分的不同组态系统界定“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以求明确现有研究的定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 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

  区块链技术的设计理念与最初的因特网是相似的,本质上都是一种底层协议架构,是一种规则和契约,旨在促进全人类的合作、开放、交流和共享[4]。但回看这些初衷可以发现,有些实现了,有些部分实现了,有些则没有实现。这一方面是因为最初的因特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是人才技术都难以支撑如此宏达的理想,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人们的群体思维还比较保守,需求层次相对较低,能力、知识和技术都不足以支撑所有个体应用因特网。这就导致了现在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企业开发、网民使用的平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有合作又充满了冲突、既想开放又被保守的思想束缚、表面上共享实际却藏着占有和掠夺。在这种环境下,2008 年“中本聪”提出的比特币的底层支撑技术,迅速成为了人们期望的合作、开放、交流、共享的虚拟世界的实现手段。过去研究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特征和区块链理念等不同视角对这种新型协议进行了解读和应用。

  2. 1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自 2008 年诞生以来,其技术不断进步,这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整合技术,数学、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都在为区块链的发展贡献着力量,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技术领域被整合到区块链中,这些领域自身的发展就可以带动区块链的发展,本文简单论述了截止到 2018 年 7 月的区块链整体技术构成[5]。

  ( 1) 分布 式 账 簿( Decentralized shared ledger) 。区块链的基本单元是区块,这些虚拟的区块可以代表个人或组织,每个区块是一个节点,这些节点既相互独立也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彼此相连,它们共同组成区块的链式结构,并且每个节点都储存着整个区块链的数据。

  ( 2) 非对称加密。每个区块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进行加密,形成加密和解密的非对称密码,即公钥和私钥。区块可以选择哪些信息属于公钥,哪些属于私钥,也可以决定对哪些区块形成公钥或私钥[6]。

  ( 3) 区块链网络( Peer - to - peer network) 。区块与区块之间以一种对等的方式组成网络,每个区块的地位、权力和作用基本相同。每个节点的数据都需要临近节点来验证其有效性,并传播全网,形成一种独特的传播协议和验证机制。

  ( 4) 时间戳( Timestamp) 。获得记账权的区块必须在数据头( Header) 加盖时间戳,表明区块数据写入的时间,因此区块链中的数据是根据时间顺序传递和流动的。

  ( 5) 共识机制。为解决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区块的集权和分权的矛盾,首先需要解决的是 “拜占庭将军问题”和资源协作问题,为此区块链技术建立了根据安全、高效、环保等不同侧重标准的多种信任和激励机制,明确了各区块的权责,并最终形成合力。

  ( 6) 智能合约( smart contract) 。在区块之间的数据交流和互动中,存在着相互之间的交易行为,而交易行为往往需要彼此之间的承诺认可和承诺执行,智能合约就是在交易方之间签订的数字化协议满足之时,自动执行的机制[7]。

  相关期刊推荐:《科研管理》杂志创刊于1980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坚持综合性、科学性、文献性、宣传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发展科技事业的方针政策,推动国内外管理工作的交流,增进社会各界在管理工作方面的相互了解,沟通国内与国外的联系,促进国际交流。有想投稿的,可能直接与期刊天空在线编辑联系。

  这些创新的区块链技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们可能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发展的成熟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却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共同组成一个共同运作的系统,并且在相互结合发展的过程过形成了现在国内外研究中抽象出来的区块链的多种特点。

  2. 2 区块链特征及影响因素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协议架构,这种架构体现了某种理念,例如开放、共享、信任等,它指导着区块链有选择地对不同领域的技术知识进行整合,使最终的技术组态体现出以下的特点。

  ( 1) 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实质上是去中介化,它是由区块链点对点技术形成的整体分布式账簿形态体现出来的。相互独立尽管意味着去中心,但个体间相互独立的去中心毫无意义,因此需要与区块链其他技术结合形成去中心化的网络连接方式。

  ( 2) 去信任化。在去中心化之后,组织或个体之间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信任问题,通过共识网络,区块链中各个区块所代表的组织或个人组成的系统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自治,从而进一步实现互信。

  ( 3) 透明性与隐匿性。通过区块链网络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者既可以实现单个组织或个体的“个人黑箱”,也可以选择彼此之间的交易或交流信息开放与否,自由权衡信息和数据的透明和隐匿。

  ( 4) 开放自主性。分布式账簿的网络连接形式,使个体和组织可以自由进入区块链网络,其本身的技术来源和可选择性也使各区块能够自主经营自身的身份、内容和形式。

  ( 5) 真实有效性。区块链网络与时间戳技术结合,使每一链中的个体和组织用于流通的信息都是经过多方验证,并且不能篡改的,这就能够保证区块链中的数据都是真实有效。

  ( 6) 稳定性和抗风险性。分布式账簿式的数据储存方式和独特的互联和加密技术,使得单个或小部分或组织区块失效,无法影响整个区块链的运作,相对的要想攻击区块链必须改变链中 50% 以上的区块,这大大增加了入侵难度,使区块链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 7) 高效性。由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构建的区块链交易和数据信息流动体系具有很强的自动化属性,可以极大降低各方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上述的几个区块链的特点基本已经概括了国内外研究中提出的区块链的特征,但不同研究对此的描述和总结却存在差异。由区块链技术表现出的特征受它包含的技术种类、技术的发展阶段和技术之间的组态形式影响。可以发现,上述七个相对通用的区块链特点也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同组合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程度和阶段,因此与其说它们是区块链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如说是用来描述不同区块链技术组态的七个维度。区块链技术的组态在不同维度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这些维度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 3 “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现有的关于区块链应用方面的研究,都是在讨论如何将区块链与传统产业结合,弥补现有产业的缺陷,打破阻碍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这种改变整个产业运作方式的变革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商业模式创新[8]。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手段,它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或者领域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优化。第一,隐私方面。隐私不仅是一种事关尊重、人格、利益的法律道德层面的需求,更是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保障,而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中,由于技术、利益和认知等问题,相关利益群体的隐私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在很大程度上进而阻碍了产业的发展。第二,数据权方面。在数据的流通和应用过程中必然涉及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可进一步分为数据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第三、成本方面。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中,交易中产生的人力成本、信息成本、时间成本等交易成本使产业规模和收益都大大降低。第四,安全方面。在现实交易当中,存在多方面的安全问题,例如商品质量安全问题、财产安全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的隐蔽性、偶然性致使其发现和排除成本巨大[9]。

  区块链对这些问题进行的优化,本质上是从理念和认知层次进行的,其强化了现有商业模式的动 机,例 如 激 励、创 新、共 享、平 等、信 任 等等[10]。而区块链之所以能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也是因为“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理念与产业商业模式所需要的动机相辅相成。综上所述,本文总结的“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图 1 所示。

  3 案例描述与分

  析共享经济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在过去“区块链 +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中,对于创新路径和创新结果的研究由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复杂性而产生分歧,分歧的核心在于互联网平台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会涉及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交易和分配。因此,本文选择“区块链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研究中出现的不同创新路径或相反的创新结果为讨论案例,通过对区块链下共享经济中互联网平台作用研究分歧的对比,探索“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的整合路径,并通过整合路径找出其出现矛盾的原因。

  3. 1 案例描述

  共享经济是借助点对点( Peer - to - Peer) 的互联网平台而实现的协作消费[11]。在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过程中,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一般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收集核对进行的风险控制; 其次,进行共享经济过程中供需双方的价值匹配; 再次,建立考核和信用评价体系,用以激励和维持共享经济的持续运行; 最后,提供技术支持以降低价值创造难度。这四方面作用一般整合于互联网平台之中,使其在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过程中逐渐从“中介地位”转变为中心地位[12,13]。相对于传统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之所以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数据信息多方面的利用,但恰恰是这种关键性的核心资源,其生产者、使用者所有者和受益者是分离的[14]。而区块链的出现和兴起给了学者们重新审视它们的新视角。与“区块链 +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相比,可以发现共享经济存在两大类难以解决的弊端: 数据权和隐私。基于此,关于“区块链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在数据权、隐私权和平台作用等方面的创新路径存在明显分歧,可以归纳为弥补式创新路径、取代式创新路径和颠覆式创新路径。本文对三种路径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和归纳“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的整合路径。

  3. 2 案例分析

  3. 2. 1 弥补式创新

  第一种“区块链 +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观点,可以称之为弥补式创新,总体上是通过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弥补现存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中的缺陷和漏洞[15,16]。互联网平台和供需双方以及监管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同时接入区块链网络中,互联网平台仍然作为最大区块发挥以上四方面作用[17]。

  在隐私方面,由于互联网平台依然作为中心区块,供需双方需要对中心平台公开全部必要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交易,因此交易信息同样公开。弥补式“区块链 +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解决作为信息中心的互联网平台区块的数据安全问题,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降低其数据流失和泄露的风险,以保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隐私。在数据权方面,“区块链 +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中供需双方同样没有完全或应有的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是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选择权。供需双方的数据可以相对完整地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不需要重头开始,也就是拥有了自身数据应用于不同平台的使用权。

  分布式账簿使数据信息分散储存,而点对点的区块链网络链接使供需双方的信息可以多方验证。从区块链特征维度分析,如表 1 第一列所示,弥补式“区块链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的去中心化程度极低,还是传统的通过平台中介进行交易; 开放自主性有所提高,依靠分布式账簿的数据储存和查看功能,供需区块可以通过区块链网络连接其他互联网平台中介区块,其选择权增加,对单一平台区块的依赖性降低; 真实有效性大幅度提高,由于信息数据的有效性验证工作不再由互联网平台独立负责,而是由利益相关者根据需要与验证方进行点对点验证,既发挥了供需方的能动性,也增强了数据信息验证的专业性; 稳定性和抗风险性由于区块链分布式账簿技术同样得到增强,大大降低了互联网平台作为数据中心的被攻破可能和数据储存压力; 但是由于共识机制和合约的签订执行与传统商业模式一样,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中心区块,因此交易成本没有改变,效率也没有提升。综上所述,弥补式“区块链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图 2 所示。综合来看,互联网平台依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仅仅是将传统互联网共享经济交易转移到区块链中,但由于区块链在数据权上的创新,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互联网平台的完全垄断地位。

  3. 2. 2 取代式创新

  第二种“区块链 +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称之为取代式创新,在这种观点中,传统共享经济中互联网平台的大多数作用的被削弱,进而演变成监管、技术支持和交易辅助的集成化服务的提供区块,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共享经济交易成本上[18]。

  在隐私方面,由于互联网平台中心区块的角色转变,各区块可以选择完全封装个人信息,形成隐私“黑箱”,也可以选择根据需求部分公开隐私以促进交易,但由于交易还是主要借助平台区块的集成服务,因此交易仍然信息完全公开,存在一定的隐私风险。在数据权方面,与弥补式“区块链 + ”商业模式创新方式相比,共享经济的数据创造者拥有了完全的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交易双方形成的点对点的交易,使各区块明确数据所有权成为必然,并可以自由进行数据的交易和使用。但由于变现渠道和交易习惯等问题,数据收益权实质上还被互联网平台区块掌握,对交易方来说,就是用数据收益弥补交易成本。

  从区块链技术角度分析,取代式“区块链 +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相对于弥补式创新而言,对于区块链点对点网络的应用演变成一种优胜劣汰的和集成发展的竞争,技术本身没有改变,但是对点对点区块链网络技术的应用却更加灵活; 而非对称加密和时间戳技术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多样化的应用,加密方式根据需求有不同选择,并与时间戳技术配合。从区块链特征维度角度分析,如表 1 第二列所示,取代式“区块链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去中心化程度较高,这种去中心并非摒弃中心平台区块,而是从共享经济的必要环节转变为了辅助环节,作用是使共享经济更好地运行而非左右运行的方式; 去信任化是取代式“区块链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中平台区块主要发挥作用的方面,由于共识机制的不成熟和制定成本较高,各交易区块主要还是通过平台辅助完全交易的去信任化; 隐匿度明显提高,任何区块都无法直接获取其他区块的“个人黑箱”信息,但由于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样存在各方隐私被间接侵犯的风险; 对共享经济价值创造方的开放自主性明显变强,如果忽略交易成本,基本可以达到完全开放自主,但对于服务提供区块来说,开放自主性因为与平台之间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反而对平台区块的依赖性变强,而由于这种创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过渡模式,因此其交易效率和成本取决于能力、竞争、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综上所述,取代式“区块链 +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图 3 所示。综合来看,这种取代式“区块链 +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是一种过渡性的结果,互联网平台凭借自身积累的技术、服务等优势,扮演着促进交易的集成服务商角色。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