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为银白色金属,略带光泽,钡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易氧化,通常浸泡在矿物油中保存。金属钡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合金或精炼金属。自然界中的钡多以硫酸钡和碳酸钡方式存在,钡矿开采、冶炼、制备和使用钡化合物过程会有接触。
常见的钡化合物有氯化钡、碳酸钡、硫酸钡、醋酸钡、硝酸钡、硫化钡等。金属钡几乎无毒,钡盐的毒性大小与其溶解度有关,可溶性钡盐如氯化钡、碳酸钡、醋酸钡、硝酸钡等有剧毒,硫酸钡、碳酸钡几乎不溶于水,但碳酸钡溶于盐酸形成氯化钡则具毒性,如果误服与胃酸反应可引起中毒。氯化钡用于钢材淬火、电子仪表制造,还可以作为杀虫剂 ;碳酸钡用作杀鼠剂,并用于玻璃、陶瓷、搪瓷工业 ;醋酸钡用于媒染剂、硫酸盐和铬酸盐沉淀剂、有机反应催化剂、制药工业;硝酸钡用于烟火、搪瓷、杀虫剂、钡盐制造。硫酸钡与硫化锌、氧化锌混合形成的锌白,俗称立德粉,是白色颜料 ;硫酸钡用于胃肠造影和纺织品、塑料等的填充剂 ;硝酸钡用于焰火和信号弹制造。
钡中毒临床表现
职业性钡中毒主要由于呼吸道吸入引起,见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如碳酸钡烘干炉维修时违反操作规程或个人防护不当导致大量吸入而发生急性中毒。液态可溶性钡化合物可经创伤皮肤吸收 , 淬火液爆溅灼伤皮肤,掉入硫化钡或氯化钡池内 , 可经皮肤吸收而中毒。
非职业中毒大多由误食引起,如将钡盐误作发酵粉、碱面、面粉、明矾等食入。人经口服氯化钡中毒剂 量 为 0.2 ~ 0.5 g, 致 死 量 为 0.8 ~ 0.9 g。
可溶性钡盐吸收迅速,中毒症状发展较快,急性钡中毒的潜伏期可短至几分钟,长者可达 10 ~ 20 h,多数在 0.5 ~ 4 h 发病,发病时间长短与吸入量相关。吸入中毒者发病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及肢体麻木感,还有咽痛、咽干、咳嗽、胸闷、气短症状。口服可溶性钡盐发生的急性中毒,开始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口腔、咽喉部及食道等处有干燥和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血性大便 ;同时可伴有头痛、眩晕、复视、耳鸣、口唇周围麻木感、刺痛等。由于频繁呕吐和腹泻,常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多量钡离子被吸收入血液后,对患者全身肌肉细胞产生过度刺激和兴奋作用,出现面肌及颈肌紧张,肌肉震颤和抽搐。其他症状有心动过速、早搏、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血钾降低等。严重中毒可引起心室颤动,甚至心搏骤停。部分患者会因膀胱痉挛而出现尿闭现象。随着病情发展可见进行性肌麻痹,肢体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吞咽障碍,呼吸困难,心率缓慢,血压下降,最后发生昏迷、心力和呼吸衰竭。
职业性急性钡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原则
职业病诊断医师依据 GBZ63- 2017《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诊断》,根据短期内吸入或经受损皮肤吸收大量可溶性钡化合物的职业接触史,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低钾血症、肌肉麻痹、心律失常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血清钾的检查结果,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进行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诊断。根据症状轻重,诊断分为轻度、中毒、重度三级。对于短期内吸入或经受损皮肤吸收大量可溶性钡化合物后出现头晕、头痛、咽干、恶心、乏力等症状,肌力、心电图、血清钾无异常发现,48 h 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者诊断为接触反应。接触反应的诊断结论不属于职业病诊断,不享受职业病待遇。
治疗原则
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事故现场。皮肤接触者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污染皮肤。眼睛接触者立即提起眼睑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然后送医。经呼吸道吸入钡化合物粉尘者,粉尘沉积在咽部可吞咽入消化道,及时、反复漱口,并口服硫酸钠或硫酸镁 20 ~ 30 g,生成难溶性钡盐,减少消化道吸收。及时、足量补钾,在心电图及血清钾严密的监护下进行,直至检测指标恢复正常,然后酌情减量,稳定后停药。出现呼吸肌麻痹,血气分析提示呼吸衰竭时,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中度、重度中毒患者,早期给予血液净化治疗。心律失常者给予相应药物。心跳呼吸骤停时,应及时予以心肺复苏。
其他处理
轻、中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重度中毒治愈后应调离原作业岗位。劳动能力受影响者可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钡及其化合物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
作业场所以及储存、运输的预防措施
第一,生产使用场所的工程技术防护措施。生产或使用钡及其化合物,应采用自动化、密闭化、通风除尘的生产工艺,消除或减少钡盐接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连衣式防毒物渗透防护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定期清扫工作场所,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和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第二,储存安全。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与氧化剂、酸类、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搬运轻装轻卸,预防包装破损。储区应配备有泄漏应急处理工具、材料和容器。
第三,装运安全。运输前,应对运输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车辆运输许可证后方可上岗。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检查包装容器的完整和密封性,运输过程确保不泄漏、倾倒、坠落、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装混运,运输途中防止日光暴晒、雨淋。运输车辆配备泄漏应急处置设备。公路运输按照指定路线行驶,不许在居民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个人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连体式防毒物渗透服,戴防护化学品手套。工作完毕,工作服单独存放,洗后备用,工作场所不得吸烟、饮水、进食。
.辅助防护设施
按规定配置泄漏处置器材,工作场所应设置清洁供水设备,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和洗眼器。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更衣室等。
职业安全管理措施
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组织作业人员做好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人员并妥善安置。上岗前健康体检发现神经、肌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职业禁忌证者,不得从事钡作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脱离钡作业。对于短时间较大量接触者,需要立即进行应急体检,必要时住院观察。
加强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检修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
定期检测作业场所危害物浓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应经常检查、维修生产和使用钡及其化合物的设备等,防止“跑、冒、滴、漏”发生。
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均应正确理解所接触毒物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主管领导和主管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管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 ;工人三级培训应培训职业病防治知识,要求工人了解钡及其化合物的危害特性,掌握泄漏紧急处置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保养方法。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方法。
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相应毒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救援演练和总结,确保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及时有效。
泄漏事故的紧急救援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人员戴防尘口罩(全面罩),穿连体式防毒物渗透服,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送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相关期刊推荐:《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83年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劳动卫生职业病学科的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该刊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重点报道我国劳动卫生职业病领域防治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反映国内本学科学术水平和进展。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询期刊天空在线编辑。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