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构建定点突变单克隆的过程研究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19-12-14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习中,了解到21世纪是生物技术大发展时期,各种技术革新纷纷涌现,本人对这一专业产生了兴趣,因此于2018年7月暑假期间来到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学习相关知识。该公司擅长生物酶和菌种相关的专业催化技术,在制药工程、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由于时间有限,在学习过程中,我着重了解并参与了构建定点突变单克隆的过程研究。

构建定点突变单克隆的过程研究

  关键词:生物学习;定点突变单克隆

  一、研究背景

  单克隆技术当下是国内外的热点研究课题,但国内对于单克隆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单克隆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单克隆与克隆技术是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区别在于克隆的定义更为广泛,克隆原意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随后范围扩展至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动物:众所周知的典型代表为1996年的多利羊。虽然克隆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危险,它可能触及人类伦理道德方面的底线,因此各国也出台相关法律。而单克隆是指单一序列的质粒在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只是利用克隆的理论和原理,培育的对象是不同的,单克隆主要针对质粒(如大肠杆菌等自身携带质粒),安全性因此更高,同样不会有悖于人类伦理道德。

  因此,设计这个课题目的旨在了解构建定点突变单克隆的基本过程,对于并非定点的突变单克隆还并未尝试。

  二、理论及技术支持

  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生物信息学技术和PCR技术为指导进行实验研究。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的

  在完成单克隆制备的流程时,先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PCR技术,使用计算机设计含有定点突变位点的引物在模板载体上进行PCR扩增,再与标准DNAmarker表对比,判断其是否是假阳性,最终完成检测筛选过程。

  (二)准备条件

  1.实验器材(具备条件):

  12头移液枪(2~20μl),PCR仪,恒温水浴锅,掌上离心机,涡旋仪,2ml离心管,离心管架,刀片,凝胶,计算机,平板,紫外凝胶显色仪,marker表

  2.准备工作

  ①带实验手套

  ②载体的制备:选用合适的质粒,选择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打开环状结构,便于后续过程中与连接产物连接。

  ③设计引物:引物最好选用DNA,因为RNA在外界容易降解,所以在体外用DNA易操作,引物长度一般在15个碱基左右,在引物中加标记基因,用计算机,输入模板,设计多个突变位点。

  ④引物的稀释:将其装入离心管中,用离心机将其稀释。注意要先离心后再开盖加水,因为DNA是干粉状态,运输过程中有可能粘附在管盖和管壁上,直接打开后可能会丢失部分。加水量为DNA合成报告单上的nmol数目*100。

  期刊推荐:《生物技术通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农、牧、林、渔及医学、轻化等领域中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的应用、新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有投稿需求的,可以咨询期刊天空在线编辑。

  (三)实验步骤和过程

  1.扩增带突变的小片段(用PCR),并用一种混合型酶消化模板基因。

  2.将小片段拼成大片段。

  3.目的片段扩增(PCR):扩增获得含有突变位点的基因。

  4.酶切:切出粘性末端,便于后期和载体连接。使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通常放置于冰箱中,因为其较脆弱,使用时才将其取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特异性,切出目的基因和切开环状载体时应该选择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使其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以连接。

  5.切胶回收:用刀片在紫外凝胶显色仪中操作。提纯酶切的基因。切完情况如图,用切胶回收试剂盒提取待用。在紫外灯下切胶回收时,要衬以干净的塑料薄膜,使用无DNA污染的新刀片,防止出现外源DNA的污染。

  6.连接:使用DNA连接酶,将载体通过特定的内切酶切出与产物相同的粘性末端。

  7.转化:转化到大肠杆菌中,利用热量,类似质壁分离原理,制造出一些微小的“孔”让DNA进入。

  8.涂平板:检测筛选,原理如下:之前扩增DNA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了标记基因如xx抗性基因或者某显色基因,放入xx基因的平板上,利用选择培养基的原理进行培养,观察其是否在平板上生长和显色。

  9.电泳检测:用电泳仪。电压一般采用5V/cm,可以有适当的电压差。温度在4~30℃都可行,常在室温下进行。但电流过大时凝胶温度升高,溶液蒸发,会造成电泳异常。将移液枪量程调至4μl,用其吸取DNA和染色剂,将其打入水平电泳槽中的凝胶的一排孔中(12个孔),盖上盖子,用紫外凝胶显色仪可以看见条带,用DNAmarker对照看bp(碱基数)是否正确。凝胶电泳兼有分子筛和电泳双重效果,所以分离效率很高。应用凝胶电泳可以正确的测定DNA片段的分子大小。

  四、研究结论和反思

  (一)结论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验,本人正确构建定点单克隆突变,并保证突变出现的效率足够高,确认该实验可行性,通过参与实验确认其具有足够高的安全性和操作简便性。单克隆操作流程严谨科学,却有较高的简便性,它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二)反思

  在一系列操作流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失败经验的总结,进行以下反思:

  1.在使用12头移液枪将DNA混合染色剂注入凝胶的一排孔中的过程中失败过几次,原因在于未用手扶正移液枪,导致移液枪尖端扎入凝胶中,无法将液体导入小孔中进行电泳操作。

  2.实践中存在构建多个突变位点过程中,偶尔有几个没出现突变现象,原因在于模板基因依旧存在。

  3.在转移液体时也出现过转移错离心管的问题,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务必细心。

  4.在进行引物的稀释这一实验准备步骤的过程中,第一次并未先进行离心操作后再开盖加水,导致部分粘附在管盖上的DNA干粉丢失。

  5.涂平板时没有在完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导致菌落污染。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