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画面色彩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的转换探究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19-10-31

  摘 要: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前进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于国外艺术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研究者对于国外色彩转换的关注度也逐渐加大。基于此,该文探究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之间的色彩转换。

  关键词: 印象派; 后印象派; 色彩转换

画面色彩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的转换探究

  1、印象派色彩特征

  印象派画家是以创新的形态出现在法国画坛的浪潮中的,是对传统的古典主义的革新,但是也吸纳了巴比松画派的写实主义特点。印象派画家想要抓住感性和偶然与瞬间心态,与此同时,这也是自我失落的动荡心态的一种表征。在印象派的画家是用眼睛来发现色彩,印象派的画家所用的色彩是鲜亮的对比色来表现冷暖,画面光感强烈。在印象派画家的画笔下,色彩不再依赖于形。印象派画家们不惜流离失所,不辞辛勤劳动,为了创造种新画风而长年累月地奋斗,印象派画家们为了达到他们理想中的绘画效果,他们十分重视表现阳光照耀下的大自然的光色变化,因此他们比较彻底地在户外作画,对着真实的风景进行 “写生”。为了表现 “瞬间印象” 和光色变化,需要画得很快。为了充分表明自然景物在阳光照耀下的鲜明色彩,他们基本上按照 “光谱色” ( 红、橙、黄、録、青、蓝、紫) 选用颜料,而摒弃褐、赭、黑等色。在需要表现这三种色彩或其他复杂的色彩时,则以上述 “光谱色”颜料略加调合,或竟以几种色彩在画面上 “错综罗列”而取得种种鲜明的色彩效果。虽然印象派用色丰富,但是画面也有些过于客观。

  2 后印象派的色彩特征

  后印象主义是从印象主义发展出来的艺术潮流,后印象派受印象派画风的影响,但是不满足画的内容仅仅是眼睛看到的,还希望色彩可以表达情感,所以后印象派的色彩运用显得主观得多,后印象派另辟新径,探讨色彩情感表现。高更为创造艺术家的形而开辟了道路,他从原始艺术里发现了变形所具有的强化象征形式的表现力的潜能。在用色上,他对对象的色彩进行高度概括和综合,通过不同色块组合的对比谐调关系来表现他们的绘画意图,而当这些色块按整体巧妙地、有机地组合起来时就不再是颜色,而是形象。他大量地使用平涂法,这些方法使他可以越过透视、明暗、光线的作用导致物体固有色的变化等问题,能够更多地关注画面的构成等 “更有意思”的问题。比如,他画面上背景的处理对于主体人物的烘托及整个画面所营造的氛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整幅画使观众能强烈地感受到他表达的画面的含义,而在之前的绘画史上,背景和主体从未有过如此紧密的联系。凡·高是后印象派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用色大胆,赋予了色彩人的情感在里面。在梵高 《十五朵向日葵》中,他以重涂笔触作画,好似在进行浮雕一般,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充满色彩和阳光的美丽世界,这是他标志性的作品。而塞尚想用事物闪动的外表实现对真实世界的观察,他希望看见没有受到各种杂乱感情干扰的自然本身。在绘画的过程中忽略了形状的存在,因此存留在塞尚绘画品中的是非再现的块体之间的相互重叠和交织,是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简化运用,在形状和色彩的配合下,塞尚作品具有特别的凝重感。每个画家都有自己倾心的某种颜色和调子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差别是在调式系中所组织的品格、质量存在的高低差而已。

  期刊推荐:《画刊》Art Monthly(月刊)曾用刊名:江苏画刊;创刊于1974年,是专业性的艺术杂志。30多年来已成长为著名的品牌杂志,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拥有一流的作者队伍和广大的热心读者。有打算投稿的,可以直接与期刊天空在线编辑联系。

  3 转换的原因及意义

  通过对西方绘画流派的学习受到的影响后,以自身色彩转换作为基点把受其影响转变的色彩运用在绘画创作实践中,并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前提下进行色彩转换研究,进而革故鼎新。艺术的大潮中正是需要这种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印象派转换到后印象派的过程中,在画面上看来是色彩发生转变,真正意义上是社会背景的改变以及画家由于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及眼界的拓展,发生主观情感上的变化,继而在画面色彩上进行转换来满足自身内在需求。研究印象派色彩语言与后印象派的色彩的转换探索,可以找出他们油画色彩语言之间的差别来进行艺术创新。色彩语言转换其实就是社会文化的视觉转向,是一种视觉上面的创新。

  4 结语

  绘画的发展,绘画中的色彩语言转换是必然的趋势,两者之间必然有会生成转换,也是绘画发展的必然选择。我试图将这些分析与经验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之中,也希望能让观者在画面色彩前有不同以往的观看角度及感受。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