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形成与演进———基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19-09-26

  摘要:丰富的基层从政经历奠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识是这一思想重要的理论渊源。习近平在福建担任省长时,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开始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实践反思。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梳理和探析这一思想在福建的形成与演进,有助于从实践逻辑与理论渊源中深入理解和把握其核心要义,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形成与演进———基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

  关键词: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福建; 绿色发展

  实践出真知,丰富的基层从政经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来源; 1998 年到 2002 年,习近平在清华大学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识是其重要的理论渊源。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近 18 年,梳理研究其在福建工作的实践思考,对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生态文明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一直都在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并将其生态思想和理念播散在八闽大地,使得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田。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本文从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出发,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形成与演进历程进行梳理和探析,揭示从生态福建建设到美丽中国建设中所贯穿的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内涵。

  一、实践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基层实践的经验来源

  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的实践进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付诸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长期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面临着问题与挑战,也蕴藏着发展的可能和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福建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目前正在朝着习近平同志 2014 年来闽考察时,立足福建实际,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战略要求,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得益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福建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孕育与形成的“试验田”。在这 18 年间,他不辞辛劳踏遍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将其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融进了福建这块有福之地。2018 年 7 月,栗战书委员长来闽调研时强调: “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留下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是福建最大的优势。要深入学习和秉承好习总书记留下的宝贵思想、理念、精神、作风,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1]这些年来,福建各地牢记习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调研指导时的深情嘱托,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8 年 5 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在全国掀起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梳理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有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演进历程,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现实与理论意义。

  ( 一) 从“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到“生态发展道路论”

  1988 年到 1990 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担任宁德地委书记,当时宁德是福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他在宁德工作期间,主要围绕如何带领闽东地区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提出了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这些真知灼见都可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找到出处和来源。在《摆脱贫困》当中,最能体现习总书记生态思想和理念的一句话便是“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2]104 他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态环境从经济发展来看,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笔者认为这句话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萌芽阶段的体现,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说是在福建最早提出的最朴实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口号。

  1990 年 4 月,习近平同志在《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中指出: “现在讲综合发展,则是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发挥总体效益。”[2]160 这一论述初步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重大思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与后来对福建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以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都有高度的思想连贯性。这是习总书记把在福建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这一朴实的生态环境理念,上升为“生态发展道路论”,在全国运用与推广,化解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与冲突,实现了“绿色”与“发展”的完美结合。

  ( 二) 从“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到“生态价值选择论”

  三明市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深入三明市的农村、企业、厂矿、社区、学校等 40 多个调研点实地考察指导共 11 次。习近平同志当年对三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涉及到党建、扶贫、文明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梳理研究,笔者将其涉及到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列举,见表 1。

  习近平同志当年对三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与他治国理政思想紧密相联,特别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相关的指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高屋建瓴、富有创见性,让人有眼熟感、亲切感。

  到中央工作期间,习总书记反复强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3]这句话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生态价值选择论”全面完整的表述。笔者认为习总书记当年在三明调研指导工作时提出的“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应该说是这一“生态价值选择论”的最早雏形。

  ( 三) 从“十年治荒,山河披绿”到“生态社会论”

  福建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验区”,那长汀县便是这实验区里最具地方范本意义的一块“试验田”。由于种种自然、历史和人为原因,近代以来,长汀县已成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重要的省份之一”。

  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和关注长汀县的水土治理问题,曾 5 次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到中央工作期间,他还一直关心长汀水土治理等环境保护问题,2011 年 12 月 10 日在赵鹏《从荒山连片到花果飘香 福建长汀十年治荒山河披绿》[4]一文中作重要指示。一个月后,他对此再次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重要批示。

  在党的领导下,长汀人民牢记总书记在闽调研的重要指示精神,用数十年的努力,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给百万亩红壤裸露的荒山披上绿装,并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从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规划、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三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这五大规划入手,构建长汀县的自然保护于生态休闲观光区、生态宜居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稀土工业与工贸发展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六大经济板块,实现从生态治理到生态家园建设的转型升级。长汀的生态治理和生态家园建设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诠释。

  习近平在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建设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西方的社会制度与社会运行机制,人类要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需要扬弃西方发展的老路,要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长汀治荒经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生态社会论”最早的成功实践,这块“试验田”的成功经验在不断向全国推广。

  二、核心要义: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2001 年,福建省政府成立习近平任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开始了福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5]2002 年,习近平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并在全省环保大会上提出: “把福建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6]的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构建“六大体系”( 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体系) 和抓好 “四个方面”( 围绕建设生态省的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 突出建设生态省的根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夯实建设生态省的基础,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抓住建设生态省的关键,创建文明进步的生态文化) 的基本任务,从而形成《福建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此纲要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和福建省政府联合召开的论证会的专家评审,并获得高度赞誉。福建省也成为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省份。笔者认为,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孕育实践到初步成形的重要实践来源地。

  从建设福建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到浙江任职提出的“两山理论”,再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战略构想,沿着这条思想轨迹,通过梳理和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形成与演进历程,发现绿色发展理念是贯穿其中的逻辑主线。

  绿色发展是“绿色”与“发展”的有机结合,不能仅仅停留在消极地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和挑战上,它应该有更高层次和目标———在生态治理和保护的前提下,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生态家园,推进社会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其实梳理和总结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调研期间的指示精神便能窥见其中之要义。比如长汀人在水土治理过程中给荒山披上绿装的同时,积极探索出一条生态家园建设之路,又给发展的蓝图注入了绿色。三明侧重厚植绿色优势,紧紧围绕“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 的工作主题,探索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建设之路,既留下了这片青山绿水,也实现了绿色青山这“无价之宝”的经济价值的变现。

  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依旧是人的发展,是要实现人类在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局面。绿色发展要以人为本,处理好这“三生”关系,保持好三者之间的互动张力,才能真正走上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因而,生态文明建设所蕴含的本质关系就是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离开保护,谈发展,这种发展就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发展会将人类推进生态困境深渊。而离开发展,谈保护,这种保护也是一种纸上谈兵的保护,不切实际,这种保护会将人类带入空想主义社会。由此,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时指出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本质就是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厚植生态优势,加速绿色转型,助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绿色发表相关论文推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理论溯源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对新时代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保障。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