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理论溯源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9-09-25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对新时代生态保护、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保障。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 新时代; 生活方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理论溯源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1]。中国共产党的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制定了一条考量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容量的红线,明确了生态、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持续动力。

  一、溯源: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承袭

  (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集中的关于论述生态思想的著作,但是,透过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类学笔记》《自然辩证法》和《资本论》等著作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论述,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类不能与自然界相分割,“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者”[2]。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资料,人类通过主观能动性去认识、改造自然,获得生存和发展; 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改造活动是受自然限制的,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持续地从自然中获取各种生产资料,而若人类忽视了自然环境,妄图征服自然,最终会自食其果。

  (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思想,这一理念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休戚相关的关系。“天人合一”理念对我国文化思想影响深远,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源泉之一。二是“道法自然”的生态理念。道法自然强调一切事物发展都应顺应自然,如若违背这种自然规律,则会受到惩罚。道家并不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性,而是认为人要知足和知常,尊重自然规律。三是“众生平等”的生态观。“众生平等”属于佛教观念,认为世间万物皆平等,这一理念是源于佛教“一切众生皆可佛”的思想,万物皆有佛性,而佛性又是万物本源。因此,要尊重已存在万物的价值,平等相待。

  二、发展: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

  ( 一) 毛泽东的朴素绿色发展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国社会建设打下基础,也为中国的生态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时期,毛泽东的绿色发展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节约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资料匮乏,毛泽东提出要“奉行节约原则,合理使用原材料”,他还将节约、保护资源提到和发展社会经济同等重要的高度。二是循环利用低碳观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对生产资料有了更大的需求,原本的节约观念已经很难满足生产发展需求,为此毛泽东又提出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再生资源转化的设想。毛泽东还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和改造农林水利,他要求“在一切可能的地方”种树,实行绿化, “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3],这不仅是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林业资源支持,还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性生态环境。

  ( 二) 邓小平的经济生态协调发展观念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朴素绿色发展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第一,邓小平绿色发展观以绿化祖国为基本理念。在改革开放之初,各地爆发了特大洪灾,敲响了我国生态脆弱的警钟。为此,邓小平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口号,动员全国进行绿化造林工作。第二,生态建设的技术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也适用于我国的生态建设,即科学技术可以创新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农业生态化,为绿色生存提供技术支持。第三,为协调发展提供法治保障。邓小平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环境立法,1979 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82 年又将环境保护写入宪法中,大大提高了我国环境立法的层级,为我国环保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 三) 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江泽民清醒地意识到我国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人口规模增长的事实,认为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解决环境资源限制发展的问题。他提出从节约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合理的消费方式、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治理恶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

  ( 四) 胡锦涛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进入 21 世纪以后,环境资源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追求绿色,在社会生活方面逐步实现低碳。而且,胡锦涛还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党的十七大上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由此可见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 五)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

  自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十分重视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其绿色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自然的价值诉求。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他认为当前我国的发展不能够仅仅追求 GDP 的增长,而是需要全方位发展,要在发展中实现社会生态良性运转,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二是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习近平认为,我国要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即形成资源消耗低、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方式,就要发展绿色产业,使之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生活方式上形成绿色取向。习近平倡导我国要力戒不合理消费和奢靡消费的风气,形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四是形成绿色发展的协调机制。习近平认为: “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 费 模 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4]。

  三、意蕴: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价值

  ( 一)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普及生态保护理念

  通过宣传绿色发展理念,人们能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意识到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生态系统,而现代社会的生态系统需要人类去保护。因此,我国在生产发展过程中,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较少,更要重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为人们形成生态保护的观念提供了引导。

  ( 二) 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绿色发展的核心问题。所以,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既能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所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使得人们从原本“又好又快”的发展观念转变为将“好”置于“快”之前的发展观,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资源和产生大量污染。绿色发展理念还能引导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价值,继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风能、光能、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更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 三) 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引领生态科技发展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而绿色发展理念能够促使科学实践符合科技道德,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正面效应,形成人文生态科技。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科技人员将会强化对技术的监管,防止科技滥用带来负面效果。另外,绿色发展理念还鼓励技术经济的发展,将原本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功能附以生态标准,这样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还能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形成绿色环保产业。

  ( 四) 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我国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而绿色发展理念则可以培养人们节约、低碳环保、可持续消费的生活理念。在个人生活方面,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为勤俭节约,这并不是要降低大众的生活水准,而是传达一种适度消费的生活观,即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应保持在生态可承载范围内,反对奢靡浪费的消费方式。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摒弃传统高耗能的生活方式,如个体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等。绿色环保理念能够让个体以负责的态度对待生活,因而更愿意接受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提醒人们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以及社会的发展,只有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消费,后代子孙才能够获取足够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绿色生活规范、消费理念将成为一种道德规范,时刻约束人们的行为。

  四、践行: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路径

  ( 一) 经济层面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 减量化原则要求在生产环节尽可能降低资源使用量; 再使用原则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延长产品使用时间,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 再循环原则要求强化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低碳经济则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如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石油、煤炭等难以再生且容易产生污染的能源。

  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我国逐渐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我国要重视绿色科技在产业中的运用发展,不断出台科技环保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研发,在技术研发之初,就应该预测该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在一项科技转化过程中增加绿色评价环节,确保科技的绿色化。

  ( 二) 政治层面为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提供保障

  首先,我国要出台政策对绿色发展进行调控,并不断完善行政制度。党和国家作为社会发展的领导者,其制定出台的政策对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要想在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必然需要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因此,除了专门的有关绿色环保的理念,党和国家在制定其他政策的过程中也应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注重政策的绿色性。另外,任何政策只有贯彻落实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政策最终是由政府来执行贯彻,因此我国还要通过行政制度的完善来提升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效果。例如,政府在考核机制中加入生态环保建设考核,进而督促地方官员在发展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考核制度配套的是奖惩机制: 一方面,对在生态建设上取得成就的官员予以鼓励,提升官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要建立环境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官员履行责任。

  其次,我国要加快生态立法,健全绿色发展法律体系。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另一方面,要针对新的生态问题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在完善绿色发展法律体系时,除了加快生态立法,还要重视严格执法,这样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充分发挥效用。

  ( 三) 社会层面要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培育

  公众领域,要通过舆论引导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要想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必然是先要培育人们的绿色发展理念,这样人们才能主动遵循各种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规范。因此,我国需要通过舆论宣传来普及强化人们的绿色发展理念。具体来说,在宣传方式上,既要重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的宣传,也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自媒体等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最大程度地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宣传内容方面,要理论结合实践,以大众乐于接受、便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绿色发展理念对于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认同绿色发展理念,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个体角度,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这样也有利于其理解和认同绿色发展理念,主动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一方面,我国可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课程,自小培育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巩固人们的绿色发展观念,并将之内化为一种道德规范,自觉在生活中遵循。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培育人们的绿色生活方式,如可以从节约纸张、水电资源等生活习惯入手,培养人们节俭、适度消费的生活习惯。

  推荐阅读:绿色发展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方法探究

  ( 四) 生态建设上要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

  首先,我国要节约资源能源,治理环境污染。在资源能源节约上,针对不可再生资源,要注重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率,这依赖于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在环境污染治理上,我国还需要加大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的投入。例如,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国还需要不断完善垃圾处理设施、构建网格式污水处理系统,等等。

  其次,我国要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维护生态安全。我国要就自然生态系统开展全面修复和保护,这主要包括国土资源的绿化保护、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几个方面。除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还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要继续根据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建设更多自然生态保护区,构建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可组织专家对我国的各种生物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完善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为保护稀有生物资源提供保障,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N]. 人民日报,2016 - 04 - 29( 09) .

  [2]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10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林业局. 毛泽东论林业 ( 新 编 本) [M]. 北 京: 中 央 文 献 出 版 社, 2003. 51.

  [4]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 395 - 396.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