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9-09-18

  [ 摘要 ] 人的行为受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支配,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围绕如何培育与发展生态文化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简单分析了目前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绿色行动和发展生态环保组织等主要路径。

  [ 关键词 ] 生态文化;主要路径;培育;发展

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的主要路径

  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价值取向和社会适应的文化体系,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总结。习近平同志强调: “生态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要 “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人的行为受思想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支配,从文化价值观念入手,加强对生态文化的培育,逐步改善人们日常行为方式以及各种经济主体的活动和行为,是解决当前资源环境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路径。

  1 深化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长期以来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宣传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在资源环境国情教育上缺乏科学系统分析,因此,必须通过更全面、更广泛、更系统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使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1.1 将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

  政府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设计者,是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的思想(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式直接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因此,应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熔炉”作用,将各级领导干部作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首要培训对象,增加生态文明方面的教学内容,开办专门针对资源环保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班次,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课程进入每个班次。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生产者,也是自然资源最大的消费者和各种污染排放的重要制造者。因此,要特别重视和加强企业的职业培训,通过讲解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分析生态问题对企业的重要性,规范排污操作标准、粘贴环保宣传标语等方式,不断强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生态意识,扭转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生态保护的思想理念。

  1.2 以实践为重点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是许多国家培育生态文化、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增加生态环境内容。例如瑞典的义务教育课程,在 16 门必修课程中,有 9 门涉及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且每个年级都设有自然课、生物课、地理课,除了讲授书本上的各种知识外,还要将近期的生态问题与之紧密联系,介绍环境保护的范例等,以此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知能力;编写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和学习的资源环境教材读本,特别是进行“资源短缺”、“生态危机” 教育,提高学生的资源生态忧患意识。其次要增加户外教育,培养与自然的感情。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注重户外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或者成年教育,每个学期要进行专门的实地“学习访问”,参观生态环保部门或企业。建设一大批生态教育基地或者两型示范基地,发动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体验,将课堂的理性教育与户外的感性教育相结合,增强生态文明认同感。再次是强化实践操作,注重家校结合。例如,在垃圾分类的教育上,北欧国家的做法就值得学习。课堂上老师以图文的方式讲授垃圾分类的原理,回家后孩子和父母合作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父母们不仅仅是言传身教,同时也受到孩子的监督。

  1.3 运用各种媒体多方式进行宣传

  生态文化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依靠长期持续的宣传加以强化。主流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宣传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新闻事件、宣传片、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普及生态知识,发布生态政策,普及生态知识,推介生态保护的方式方法。特别是要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把生态环保讲鲜活、讲通俗、入人心。微博、微信等平台是许多人关注问题、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可以建立官网、微信公众号或者官方微博,发布权威信息,让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讨论,让公众自己也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者。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行反面的警示教育,加大对生态事件的曝光强度。还要定期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凝聚热点焦点,激发全民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自觉保护。

  2 开展绿色行动,形成全社会共识共为

  习近平同志提出“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不断培育环境优化的文化氛围”,这就要求把人们绿色行动的开展与生态文化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过度消费、高能耗生产等现象还比较严重,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未形成;另一方面人们对生态问题日益关注,但又缺乏合理有效的参与方式。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公众参与绿色行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存在动机不强、能力不足、效果不佳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各种绿色行动,把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具体的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社会氛围。

  2.1 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对于个人而言,体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例如,衣物回收、适度饮食、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节水节电、乘坐公共交通等等。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融入企业生产、流通、回收的各个环节。例如,采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排放物的循环利用,对废弃包装、旧物进行回收利用等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一方面,制定和推行个人、企业和社会的两型绿色标准,对绿色行为给予相应的优惠或进行表彰、奖励,引导企业公众自觉践行绿色行为。例如,欧洲许多国家为了推广有机产品,在加大有机产品的权威认证的同时,对生产有机产品的企业也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再例如,为了鼓励消费者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服装企业使用优惠券、打折卡的形式回收顾客的旧衣物,超市采用退款的方式回收消费者的旧包装等。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支持体系,帮助人们实现绿色生活目标。例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或共享交通,推进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城市拥堵;再例如,安装太阳能、空气能等节能设备,让公众使用更多清洁能源;还例如,可以效仿北欧国家垃圾箱的设置方式,根据垃圾的外观设置垃圾箱投放口,既使得投放者不得不按照垃圾箱的设置分类投放垃圾,起到了约束作用,同时也不断强化公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2.2 着力创建生态社区社区

  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是许多国家治理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功经验,它要求赋权于社区居民,将社区居民视为自然资源的所有者,明确权属关系,居民负有保护和管理社区内生态资源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要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卫生环境治理,通过设立生态文明宣传栏、监督站、垃圾分类箱、放置衣物回收箱等方式,宣传和强化人们的绿色行为,打造环境美的社区生态空间;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主题活动,如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植树节”、“步行日”、“无车日”、“地球一小时”等绿色行动;三是要推广绿色产品进社区、进家庭,与信誉良好的环保企业合作,向社区居民展示更多绿色产品,让清洁的、节能的、有机的产品走进更多家庭。

  2.3 建立全民参与环保的社会行动体系

  推动环保公众参与,不仅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更要做好人力和财力的准备,支付相关成本,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多到少,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一是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刚性的制度设计,保证生态环境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公众的有序参与,保障公众环保参与的合法权利和权益;二是要培养公众的环保参与动机和动力,激励公众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提高公众环保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构建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网,对生态环境信息及时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使公众的环保参与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 培育发展生态环保组织

  目前,我国各类型各层次的生态环保组织迅速发展,志愿者人数越来越多,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与社会及民众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费普遍有限;二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三是社会影响力较弱;四是在推行法律条文、行使公民监督权上困难重重;五是关注点不广泛。社会组织是国际上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重要形式,发展升天环保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生态环保组织拥有更多的生态环境专业信息和知识,在生态事业中具有威信和话语权,具有环保参与能力和社会制衡作用。培育发展生态环保组织,是发动公众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网络的重要路径。

  3.1 对生态环保组织予以支持

  一方面要放宽生态环保组织成立(注册)的门槛,简化手续和流程,让很多有志之士投入其中。生态环保组织的增加,不仅能涉及更广泛的生态领域,更重要的是能引起更多公众的关注,逐渐形成一个生态文明社会网络。另一方面,财政要给予必要扶持。目前,我国生态环保组织仍是一个弱势组织,许多生态环保组织存在资金短缺,运行困难,人员极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在组织初期,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保证组织能正常运行,这对刚刚起步的生态环保组织而言十分重要;组织经营一段时间后,可以减少直接的资金投入,采用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和工作引导,“扶上马,送一程”,促进其健康发展,逐步增强造血功能,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3.2 生态环保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

  除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生态环保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增强资金筹集、人才储备、专业知识、科技水平和社会信誉等方面的建设,确保健康发展,挥发应有作用,提高社会影响力。首先,增强生态环保组织资金筹措和运营能力。例如,与各基金会合作,设立环境专项资金或环境基金,或者以需求为导向来定制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外包服务是大势所趋,不仅能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还能使其自身履行使命的能力加强,提高其影响政府政策内容的潜在能力。其次,优化生态环保组织与企业的互动关系。生态环保组织作为第三方,可以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既可以与企业进行良好合作,推广生态环保产品,保证经费来源;又能够监督各方的生态环保行为,引发一定的社会关注。再次,加强生态环保组织的公信力建设。例如,通过公开日常工作信息,拉近与公众的距离,让公众了解组织内部的运作,监督组织工作,能很好的提升其公信力。最后,通过举办各种适合公众参与的公益活动,更新和完善组织的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让公众更及时掌握组织的动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营销能力和公关能力。同时还可以组建地区性的生态环保组织联盟机构,加强与国内外、各区域之间的生态环保组织的合作交流。

  3.3 生态环保组织要当好思想库、智囊团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必须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方案。生态环保组织应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选好主题,抓住重点,优先研究最普遍最严重的突出问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组建多学科融合的研究团队,提出“有灼见、真管用”的解决方案;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科学的生态环保理论、知识、方案和对策,让思想引导行动,让对策变为政策。

  期刊推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以“传播生态文明,畅想美丽中国”为己任,是中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第一媒体。杂志按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高端的理论研究、最权威的政策解读、最实用的实践指导目标进行定位,将以精彩的栏目、高质量的图文,打造成宣传生态文明知识的百科。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