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策略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9-07-29

  摘要:师范类专业认证新时代我国加强师范专业内涵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要秉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认证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夯实基础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和条件支持;持续推进教学:加强课程教学和协同育人。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8年,国家正式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师范类专业认证新时代我国加强师范专业内涵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应以师范类专业为纲领,对标师范认证标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具有统领性,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质量产出的标准和追求。培养目标评价具有三重维度。

  (一)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定位的符合情况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人才定位是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对接学校定位,为区域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开展针对性调研分析,并邀请教育局相关管理人员、幼儿园园长,在参照陕西省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共同商讨培养定位。

  (二)培养目标与国家、社会及学生的期望相符合情况

  在设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定期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走访工作,了解毕业生的需求。建立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幼儿园、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目标设置机制,提高培养目标的认可度和适切度。

  (三)培养目标定期评价和微调修正“目标认同,即正确理解并接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定期微调过程中,要求利益相关方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保持内在统一性。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逻辑推演和现实生成。毕业要求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质量标准的内在依据。毕业要求围绕“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进行动态设计。具体如下:

  1.践行师德,系统构建职业认知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德规范通过课程矩阵对应到教师教育课程之中。在幼儿园实习中,把握学生与职业之间近距离接触的良好时机,妥善开展师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学生对幼儿教师身份的价值认同感和身份接纳度,是学生乐于教学、倾心教学的重要心理保障。通过榜样示范、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开展毕业生职业行为与素养发展测评活动,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客观掌握自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2.学会教学,培养保教知识和保教能力保教知识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素养。培养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专业要求。细化对保教知识结构分析,深化操作性。细化保教知识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支撑各领域教育相关课程设置及开出情况。保教能力是学前教育的核心素养。做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妥善培养学生的一日生活规划、幼儿园环境创设、保教活动组织、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幼儿园活动评价等保教能力。

  3.学会育人,着力做好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遵循“平等尊重、榜样示范”的目标,有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梳理班级管理的能力结构分析,在班级环境创设、一日生活规划与实施、师幼互动与沟通、幼儿行为养成、班级管理实务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凸显班级管理能力。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侧重开展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撰写班级环境创设调研报告、一日生活规划与实施案例、师幼互动与沟通案例、个别幼儿行为转化案例、班级管理实务分析。综合育人是对学生相对较高的素养要求。综合育人涵盖了环境育人、随机教育、整合资源全面育人等能力。制定综合育人的课程测评标准,并定期组织实施。开展毕业生综合育人能力发展测评,并进行数据分析。

  4.学会发展培养自主学习、反思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校结合自身学生实际情况做了调整。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制定学业发展规划,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反思能力是反向思考、间距思考的集中表现。批判性思维、实践性反思,对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评价和思考能力。

  沟通合作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沟通学习分解为师范生人际沟通、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跨文化交流、团队拓展等能力,涵盖在教师教育课程、选修课程之中。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定期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包括班级开放日、现场教学、反思分享、园本教研等系列活动。

  二、夯实基础资源:加强师资建设和条件支持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终身成长指向所持续塑造的素质能力。从道德品质看,教师为人师表,遵守学术道德和教师道德规范;从教学能力看,教师具有教育教学、课程开发、信息技术、实践指导等多种能力素养,明晰执教课程对毕业要求具体的支撑关系。

  (二)师资队伍的实践培养和持续发展

  实践经历是目前师资培训的着力点。专业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全面分析学前教育对于任教教师综合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质量要求。唯其如此,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教师贴近学前教育实际的多元教育方法,包括挂职锻炼、教学观摩、跟班活动、联合课题研究、参与教研、指导实习、学术报告与成果分享。教师制定教师发展规范,依托教师分类评价制度、教师培训与实践研修制度、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发展的教研机制,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改进等教研活动。

  (三)专业建设的支持条件

  稳定的经费来源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保障。基本的教学设施是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条件。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训,开展保育实践、实验教学、教学技能训练、艺术技能训练。相对应的实验室分为琴房、舞蹈室、绘画室、视唱练耳室、形体训练室、蒙氏实训室、手工制作室、感统实训室、幼儿园情景模拟实训室。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以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为基本要求,以杜绝问题的再度发生,提高教学质量为最高目标。”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齐全合理,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开展内部监控,对主要教学环节进行监控与评价,及时发现课程短板和学生能力短板。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邀请用人单位、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进行评价,准时评估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基本教学状态信息库,对评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促使教学工作持续改进。

  (五)学生发展评价

  加强学情分析,手机学生对于专业发展、课程学习、自身发展的多种诉求,建立稳定的学生需求调研机制。建立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辅导员、班主任加强生活指导、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学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形成预警机制,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动态监控。需要显性的量化标准,包括毕业生的获证率(公认的行业资格证)、初级就业率、教育岗位就业率。

  三、持续推进教学:课程教学和协同育人

  (一)课程体系结构

  建立课程矩阵,明确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的矩阵关系。构建各类课程有机结合,学分比例规划,能够支撑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合理设置。对于授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明确承担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明确的关系,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实现更为清晰的针对性;明确各类课程的开设顺序与整体逻辑结构。促使教师明晰课程的讲授重点。

  (二)课程内容整合与实施方式优化

  课程内容是专业教学的微观层面,注重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内容价值取向正确,特色鲜明,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实行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杜绝备课内容数年不变的情况,要求歌剧学科发展、幼儿园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需要,及时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是课程内容的实践生成。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协同育人

  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探索将设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在实习环节和见习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实践基地是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支撑平台。从当前发展合作情况看,落实数量充足的实践基地难度不大,基本能满足需求。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属于常规教学环节,执行较好。教育研习属于新兴事物,处于探索阶段。建立双导师制,实现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共同指导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刘丽梅,新建本科院校校内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邯郸学院为例,教育研究,2017(06),153.

  [2]虞立红,完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7(02),62.

  教育方向刊物推荐:《高等教育研究学报》(季刊)创刊于1978年,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目前是军内院校唯一获准有CN刊号、ISSN刊号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期刊。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