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浅谈重点国有林区的改革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9-07-17

  摘要:国有林区在中国林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经济效益比较低,造成技术断层、人才流失、生态资源被消耗污染等。而目前重点国有林区的改革正处于中后期阶段,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阶段。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国有林区在机制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林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林区经济发展。从经营机制、制度体制和人才管理方面深化国有林区改革,转变林区发展的经济模式,提高林区经济效益,突破改革的难关。

  关键词:改革;国有林区;经济

安徽农业科学

  针对国有林区在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快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对国有林区的现状分析,了解林区人民的渴求,提高林区工作的福利待遇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避免技术断层,共同谋求林区发展,推动林区转型升级。

  一、国有林区的现状

  最初的国有林场是国家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国有的荒山荒地上培育森林资源,将生态与经济联系起来,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森林工业在国有林区中占据重要地位,早年国家对森工给予了很大支持,推动森工企业持续发展。但由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日益迫切,国家对森工的投资逐渐减少,进而转向对营林方面的投资支持。

  目前我国的国有林区禁止乱砍滥伐,强调生态建设,林场职工的主要工作不再是以伐木为主的商业活动而是以生态保护为宗旨的造林生产任务、森林抚育生产任务和森林管护生产任务。在一些国有林场,职工除了每月的工作任务外,还会从事林下生产经营工作,例如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并以此来获取经济效益。

  国有林区的森林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在整个林业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但是林区的资金缺乏,职工的福利待遇、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甚至有些不如农民,这造成了许多年轻的职工更愿意外出打工,人才流失。在许多工作岗位上都是一些中老年职工,对森林管护等工作上已力不从心,却无人接替。目前职工的工资来源主要依靠“天保工程”补贴的发放,收入微薄,大多数职工入不敷出。林区的就业率不断降低,职工的生活仍然很艰苦。

  二、国有林区的改革

  (一)国有林区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国有林区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产权制度、林权制度、林区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维护林区人民的利益,将国家、企业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处理好,促进社会稳定。实现政企分开,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禁止伐木的情况下实现绿色发展。

  实行政企分开后,不仅是形式上的分开,新成立的集团包括两部分,一是竞争型企业,二是公益型企业,由政府接管相应职能。“天保工程”的开展减少了木材的产量,增大了森工企业的竞争压力,林区的商业性伐木活动大大减少,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由伐木向营林转变,森工企业处于生态保护的重要地位。

  国有林区的改革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林业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国有林区的发展特色,创建符合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国有林区管理新体制。重点国有林区的改革任务繁重,需要根据林区的发展现状,具有针对性地对国有林区进行改造。建立起完备的社会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林业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具有林业特色的品牌,开拓林区特有的经济发展道路。

  (二)国有林区改革的必要性

  国有林区在造林生产、森林抚育、森林管护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国有林区改革有利于生态建设、林区的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就业增收,推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国有林区的改革使得伐木现象大大减少,增加了荒山的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增加森林碳汇,优化森林资源,在现今气候变化无端的情况下,丰富的森林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上林场和山下局址的职工的生活环境也因国有林区的改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许多棚改房的建造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的改善都得益于国有林区的改革,因此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除此之外,国有林区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也包括湿地等重要的自然资源。

  推动国有林区的改革,建立专门的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建设。在林场拖欠职工工资以及负有其他金融债务的情况下,又受到采伐的限制,致使经济效益下降,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科学的林区机制体制。目前许多林区职工的工资水平过低,社会保障缺少,并没有得到与其对林业贡献对等的福利待遇,不利于社会稳定,加快林区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

  (三)国有林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林区的经济效益普遍低下,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单一,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阻碍了国有林区的发展,说明在现行的林区体制下已不能满足林区当前的发展要求,并且严重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国有林区作为收支自负的事业单位,没有了国家财政拨款,受到采伐的限制,资金严重不足,林区建设有待提高,人才流失,基本工资无法维持职工的正常生活。国有林区的管理机制使得林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尴尬地位,具有事业、企业双重身份,游离在市场经济机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之间,不便于管理。

  林区的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先进技术设备,无法推动林区经济发展。国有林区面积逐渐减小,林区职工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少职工培训,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较少,职工老龄化,不利于林区的持续发展。政府的补助经费到位不足,拖欠职工工资,影响社会稳定。

  早期森工企业负担了林区的社会建设,成本较大,只拥有陈旧的设备和原始的生产技术,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没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国有森工企业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处于两难地位,既要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伐木,又要推动经济发展,开展林下经济,在矛盾中制约了国有林区的改革。

  三、对国有林区改革的建议

  争取将国有林区变为国家生态公益性事业单位,力争减免税费,对国有林区的资金投入列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减轻林区经济发展的负担,提高林区职工的福利待遇,给予合适的编制身份留住人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退休职工给予优厚的退休待遇,保障职工的社会权益,保证为职工负担五险一金,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给予相应的补助。

  在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前提下,鼓励林区职工承包经营育林项目以及林下生产经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多种林木,针对林区特色,发展林业经济,创建属于林区的特色林产品品牌。实施经济扶持政策,由地方政府为林区建设投入资本,增加对林场造林、育林的补贴投资,规范森林资源的利用,调整树种结构,保证林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林区的经营管理,招徕专业人员,做好市场调研,抓住商机,开拓产品市场。

  完善公益林补助制度,根据林木的不同性质制定合适的补偿标准,加强国有林抚育和管护力度,进行林木防火宣传,强化林业监管意识,加强林区文化传播,大力发展本地专业人才。对于国家统配木材的价格制定方法应尽快从双轨制转变为单轨制,根据林区现状以及我国国情,完善承包责任制,共同实现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坚持科学发展观。

  四、结语

  国有林区的改革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程,不仅涉及到林区未来的发展走向,还关系到林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宗旨,全面宣传改革工作,了解基层民情,让政府和社会意识到林区的特殊地位,吸引企业投资和专业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充分发挥国有林区的作用,为百姓谋福利。林业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只有充分认识林区的现状,才能选择合适的改革方向和措施,使得林区发展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有效地推动林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延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

  [2]丁晓霞.浅谈国有林场的改革与发展[J].民营科技,2011(09).

  [3]易爱军,刘俊昌.我国国有林场政策体系问题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09).

  [4]邱加荣.国有林场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财会,2009(09).

  农业方向刊物推荐:《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32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