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基于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水利规划设计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9-07-13

  摘要:城市建设与发展至今,各种化工企业规模扩大,生产活动增多,各类活动的运行都对城市的河道、生态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河道与生态循环的健康和功能被破坏,这对于城市与人类的发展是不利的。水利工程规划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水利规划设计时,需要在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河道生态得到改善。本文对基于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水利规划设计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关键词:水利规划;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

吉林水利

  近些年,各城市地区不断的开展建设活动,大量的消耗生态资源,并将很多具有污染性的物质流入河道,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河道污染。生态景观河道无法维持健康状态,这不仅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会产生问题。因而全面推行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观念,进行水利规划设计是社会及人类长久发展的必要途径。

  1城市生态景观河道与水利规划当中的问题

  1.1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破坏

  水利工程是我国资源利用的重点工程,水利工程建设结构对于自然河道生态系统来说,是新增的结构,河道生态系统具有自身的循环和发展规律,水利工程结构的进入使河道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圈产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水利工程中,会在河道的外围建设大坝,大坝结构使河道的净化功能被削弱,使城市各种途径产生的污染元素进入河道后,无法进行自主净化,导致河道污染问题持续加剧。而大坝将河道内部的环境与外界进行隔离,使河道生态系统只能在内部进行循环流通,生物迁移受阻,泥沙聚集,河道的水流规律也被打乱。

  1.2农业生产发展造成的破坏

  近些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对自然生态土壤资源进行开发,农业种植期间为了促进农作物高效的生长,控制病虫害,会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些农药残留物质在土地当中,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也会在河道岸边种植同一种类的植物,进行土壤的改良,这样一来河岸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就遭受了损坏,河岸生态环境内部的发展和循环就无法正常的进行,很多生物也无法以河岸生态环境作为栖息地。河道生态系统的水文条件下降,水土流失问题逐渐突出。

  1.3城市结构建设造成的破坏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项建设工作陆续展开,对城市地上、地下、岸边、河道等结构均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变动。城市一些与地表结构相连接的地面材料不具备透水性能,导致河道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之间无法正常的循环,导致地下水和河道的水位变化差异大,常出现洪峰、缺水、洪涝等灾害。

  城市的建筑结构当中,高层建筑增加,城市空气生态系统的循环出现了阻挡物,就会出现城市空气污染集中现象,污染气体无法短时间消散。城市为了改善污染情况,进行了城市绿化建设,但是绿化结构建设时没有综合分析其与河道生态结构之间的适应性,更多关注的是绿化美观性,导致绿化结构会为河道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1.4饮水工程建设水平较低

  饮水工程对于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都较为重要,对城市与农村社会群众生活质量优化有关键影响。但是各地区饮水工程建设的水平无法保持统一,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在饮水工程建设期间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对发达的区域饮水工程建设的进程较快,而很多经济水平偏低的地区,饮水工程建设水平较低,工程应用的技术、设备都无法达到现代化水平。再加上我国存在一些地理位置偏僻或者地形复杂的山区,饮水工程建设难度更大。这对于我国水利规划设计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2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水利规划设计

  2.1水净化系统的水利规划设计

  2.1.1人工湿地

  湿地环境能够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植物更容易存活,生长质量和效率较高。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使生态景观河道的自动净化能力被弱化,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能够与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结合,从而对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使河道逐渐恢复净化能力。人工湿地建设是利用石、砂、土壤、煤渣等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混合,构建的湿地结构会形成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在人工湿地当中种植适宜的植物,就能够实现与河道生态系统相连的效果,并且人工湿地与河道生态系统结合后,净化能力较强,人工湿地当中的生物膜和植物都具有净化能力,通过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对城市区域水生态循环系统的健康修复作用较大。

  因而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是城市生态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规划设计期间遵循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原则。首先,在城市适宜的区域建设人工湿地,特别是水污染严重的区域,规划时要综合分析周围生态环境和河道环境各项因素,不能对系统中的生物造成破坏。其次,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品种选择要注意,选择成活率高、耐性强的植物品种,保证植物在恶劣的环境当中也能够顽强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工湿地的规划建设,真正发挥净化作用。最后,要保证人工湿地的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保证湿地美观性,可以将湿地建设成为景观,或者是娱乐场地。

  2.1.2生物浮岛

  生物浮岛是利用自然生态循环规律,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水生态系统当中种植植物,形成完整的循环链,使河道系统的净化能力增强,并且还能提高河道的美观性。具体来说,生物浮岛是在富氧化的水质上层表面结构种植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加入植物,植物的根部在河道生态环境内部,植物根部以上的结构裸露在水面外,与外界环境形成生态系统。河道内的生物可以吸收植物根部的营养,如食草的鱼;根部当中含有的大量微生物也会对水系统内部的污染物质进行生化降解,转换成氮磷类的营养物质。

  植物上部结构也能够遮挡部分阳光,抑制水系统内藻类物质的生长。植物是河道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的连接通道,植物通过自身结构将氧气传入水系统,将硫化氢、甲烷等污染气体从水系统中排除。而植物生长所获得的果实也可定期收获,通过不同植物的种类的搭配种植,也可以形成具有美观性的景观,实现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常见的生物浮岛种植植物有美人蕉、水浮莲、水稻、水芹菜等。

  2.1.3花水路

  花水路的规划设计对河道水净化系统循环增强有较明显的帮助,但是花水路在水利规划设计当中应用的广泛度还比较小,花水路技术还在研究试验当中,但各项研究试验效果都得到了良好的结果。花水路是在河道系统当中建设引流管道,将河水引入管道当中。并在管道上种植植物,与生物浮岛的原理相同,植物会对管道内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完成后在通过管道汇入河道当中。花水路技术对城市地下水和河道的水量调控有积极作用,并且还能够净化水资源。因而花水路在未来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的水净化系统规划当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其自身的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宽广的。

  2.2防汛系统的水利规划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防汛系统设计方面,水闸、路桥、堤堰的设计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质量,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因此在设计防汛系统时,水利工程设计者应当与景观设计者进行沟通与协调,保证系统能够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既能保证生态建设的顺利展开,也能保证景观建设的有效性。例如可以在堤坝上设计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浮雕,以增加系统的美观性。

  结束语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全面推进生态景观河道共同发展是重要且必要的。合理的水利规划设计能够促进城市和生态之间的和谐相处,在进行河道水利规划设计时,要以工程技术为根本,将景观艺术和生态理念融入进来,这样就能够拉近工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自然发展观。

  参考文献

  [1]袁晓平.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吉林水利,2015(1):8-10.

  [2]罗云洪.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冶金丛刊,2017(10).

  [3]龚谦,马燕儿.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珠江水运,2016(10):14-15.

  [4]佚名.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78(24):98.

  水利工程师评职投稿刊物:《吉林水利》Jilin Water Resources(月刊)1981年创刊,水利建筑刊物。以科技交流为主,兼顾政策宣传与总结交流水利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面向水利基层。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