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浅谈红松果梢斑螟病的防治措施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9-07-02

  摘要:红松是寒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树种,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近年来,红松树体害虫一直是畜牧业的害虫,严重影响了红松产业的发展和森林的生长。近些年,随着红松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红松果梢斑螟病干扰,红松球果和嫩枝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红松球果和嫩枝损伤率可达40%左右,种子损失率可达25%,对森林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对红松树体和嫩枝害虫的种类和区系进行了研究,综述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为该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松;梢斑螟病;防治;措施

生物数学学报

  1红松分布情况及虫害现状

  1.1红松分布分析

  红松主要分布在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等远东南部地区,在中国境内大致与长白山和小兴安岭接壤。在我国,红松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小兴安岭。中国的红松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是我国东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主要建设项目。二是,按照树种分类,红松作为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树干笔直,树形完美,用材优良,品质优良。耐压性强,树脂丰富,不易腐烂,加工价值高。三是,在营养价值上,红松结实率高,松仁饱满,含油量高(约70%)。

  一种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木本油,如维生素A、维生素A、生物素EL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三明治、沙司醇、多糖、黄梨等,食用或用于工作功能性食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此外,红松的生态价值也不容忽视,红松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温度、能量、水分和风速的再分配功能,是一个原始的森林生态调节系统。为此,阔叶红松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些动物最适宜的栖息地。

  1.2红松果虫害分析

  但近年来,随着红松种植面积的增加,采摘球果等人为干扰加剧,原有生态水平的破坏导致红松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尤其是红松球果。果枝害虫猖獗,造成巨大损失。红松锥枝害虫种类多都发生在球果和球果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转移危害芽间,造成死芽,冠畸形,果实枯萎。

  因果相生,红松锥体虫害的发生,也影响了红松林下苗木的再生和红松的再生,特别是在吉林省的芦水河、黄泥河、白河、长白山等林区发病率极高,给生态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实际调查表明,在一些严重地区,红松锥体损伤率超过70%甚至更多。红松锥体害虫不仅是红松生长的主要抑制要因,对红松生长和其价值。

  质量也大大降低,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天然红松林是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发展。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和文献综述,发现这几年其红松球果损伤率和球果丰缺年变化相对较大,在球果丰收年,球果损伤率较低,反之亦然其危害不仅大大降低了红松种子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对红松森林的自然更新构成严重威胁。红松林的正常生长。

  由于对红松果虫害的幼虫生活在离体的保护性油脂分泌中,不易从受损的球果或嫩枝中分离出来,杀液体很难接触到虫体,很难起到接触杀灭的作用。此外,成虫产卵位置和产卵时间分布较分散,混合种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因此,更难控制。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红松的球果、嫩枝、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天敌、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研究。他们研究了处理技术,积累了宝贵的信息和经验。

  2梢斑螟病的主要害虫生长习性

  通过现场调查、文献综述和森林防御资料,对森林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类。涉及红松球果和嫩枝害虫17种。鳞翅目三科11种,鞘翅目4种,双翅目1种,膜翅目1种。同时,本科鳞翅目共有5种。水蚤科有4种,只有2种。鞘翅目小,以树皮甲虫为主,从植物区系分布来看,我国只有6种分布广泛。

  东北地区有三种植物,其余部分零星分布在各省和地区。其中,东北地区仅分布在黑龙江省。蛀虫危害特征相似,大多结有针叶果实,大多数是受伤树枝上的老幼虫。第二年,当气温升高时,其危害将继续。当幼虫补充营养后,就可以做茧了化蛹。

  3红松球果梢斑螟病防治技术

  红松球果和梢斑螟病害虫。控制技术研究表明,由于红松球果和茎杆蛀虫幼虫的潜在危害,寄主红松高度较高,过去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果目前的防治方法是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基础,结合森林管理技术,林业部生物防治的研究还停留在对寄生天敌及其优势的调查上。具体防治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化学防治

  锥、芽害虫属于隐蔽性生活害虫,其大部分生活周期在芽或锥上,但只有成虫期、产卵期和幼虫转移期较短。所以选择防治期是否取得良好效果,控制效果的关键。采用红松化学农药喷施赤霉素摇头丸防治红松球果和幼虫。受害率可降低50%以上。于泰志等专家对红松有害物质进行了母林冷杉的最佳化学防治,对其蛹产卵期和成虫产卵期进行了详细研究。

  树下成熟幼虫的取食期、取食期和越冬期。2.5%溴氰菊酯和40%乐果喷雾剂。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对成熟幼虫和成虫有过感作用。期的产卵期控制效果最好,超过90%,其他时期的控制效果仅为30%左右。对生活史不清或寄主植物物候期难以调查的害虫种类,可作为控制时间的权重,应以毛宝菊等人的原则为基础,结果发现,果实蛀虫的发生周期相同。

  红松雄性花粉的授粉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红松雄性花粉5、15、25日授粉后,分别进行了3次药物喷雾,平均防治,治疗效果达80%以上;徐艳等专家对辽宁油松的危害控制油松球果和幼枝上的油松。结果表明,在雌性球果出现前10天内,应进行为期一年的球果保护。

  2年生球果的喷护应在母球果出现后20天内进行。从雌锥中,每10天喷一次,喷三次,效果最好。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寄主植物的物候和害虫的发生具有同步的生长效应,因此它取决于寄主植物的物候。确定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减少经济成本投入。

  3.2防治药剂及应用方法

  防治药剂采用多种农药。在大多数情况下,控制都是在室内或树木短的平坦地形中进行的。因此,大多数具有接触杀灭作用的农药都可以作为害虫的靶标,杀戮效果较好。一些测试结果表明效果存在不同。农药浓度和不同施用方式对目标害虫的防治效果也存有显著差异。周彪等找家分别制备了溴氰菊酯、氧乐果、辛硫磷四种农药。

  红松人工林红松喷施500~1500次,结果表明,四种药剂对红松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防治效果。治疗效果可达56%-90%,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控制效果也明显改善,其中40%氧乐果500倍液,控制效果最好。射孔喷射法优于喷雾和烟雾剂,它的有效期长,不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可以避免有益昆虫的伤亡。然而,考虑到防治的成本和可操作性,在大面积红松林中,这种方法实施存在局限性。

  3.3烟雾控制方法

  由于红松生长环境地形复杂、坡度大,喷洒控制受到区域环境、喷洒设备等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解决红松球果喷施化学喷雾控制的局限性,一些研究人员开始采用烟雾控制。对比试验表明,阿维菌素与柴油以1:18的比例在森林中混合。阿维菌素对红松和冷杉的综合防烟效果为48.94%。利用敌敌畏乳化油和柴油通过烟雾机释放烟雾,可以降低红松人工林球果的损伤率。

  烟草控制可以克服一些地理因素和树木。木材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具有经济性、可操作性等特点。但有时气象因素也会影响防烟效果。因此,烟气时间和烟点的选择以及烟气药剂化学性质的载体是取得良好控制效果的关键。

  3.4生物控制方法

  理论上,生物防治是预防和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红松球果和嫩枝的破坏,昆虫来源不易获得,限制了信息素的提取。分析和传递。目前对生物防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寄生天敌及其自然传播的调查。只有少数研究者采用赤眼蜂等树林的速率分析,对赤眼蜂、红松秋葵等防治红松害虫试验。有实验在吉林省芦水河种子园红松产量在卵高峰期释放,每667平方米释放红松8-10万株。控制后树体损伤率降低40%,应用赤眼蜂防治杉木茎螟和红松茎螟的防治效果也可达到40%。

  3.5人工合成信息素进行控制

  合成性信息素目前在国内外对其红松球果梢斑螟病监测和控制的常用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已鉴定出1500余种合成性信息素,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合成和生物学测量始于2080年代,然而,大量的昆虫资源被用于分析和成本等制约因素,性信息素诱导目前可用于森林治理的可能性很小。Lofstedt野外生物学家调查证实,该等位基因对杉木茎蛀虫信息素组分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地区害虫的地理种源不同,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

  4结论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红松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红松果梢斑螟病干扰,红松球果和嫩枝今后红松锥体和嫩枝害虫的防治工作应重点抓好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然而,生物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关键和瓶颈,关键在于对目标害虫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曹雪佳,沈欣悦,沈亲,黄华国.云南省墨江县森林对虫害和干旱干扰的响应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7).

  [2]王辉,李瑞静,潘涌智.昆明松梢斑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2013(2).

  相关刊物推荐:《生物数学学报》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季刊)1986年创刊,是由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兰荪研究员主编,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生物数学学术刊物。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