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污染、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社会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水资源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水资源配置能够使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或者解决,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优化配置水资源能够使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使水资源危机得到妥善解决,同时还能够取得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进而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既可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还能够为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条件。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配置;应用效果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以及工业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以及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合理配置水资源,减轻和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而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持续利用和开发。
1水资源配置分析
1.1水资源配置含义及任务分析
水资源配置要求水利行政主管单位必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发展,与空间以及时间上通过非工程与工程措施对各种可利用水源进行调配,通过采取对水资源需求进行合理抑制等措施,使供水量得到提升和保证,从而保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而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为了满足用水竞争要求并使水资源短缺得到有效解决,必须保证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但是由于水资源本身存在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环境属性以及资源属性,因而水资源配置难度较大,水资源配置具体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保证水资源开发以及利用的合理性,综合分析水资源可利用量以及供水结构,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对用水效率以及用水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生活水平提高等条件分析并预测水资源实际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地评价水环境质量。
通过评价水环境质量情况等方式,明确水资源污染原因以及污染程度的前提下制定解决以及保护措施,制定和完善治理标准;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分析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不同水利工程开发模式,明确缺水程度、余缺水量、可供水量以及供水水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适应水资源配置要求。
1.2水资源配置目标分析
优化配置水资源有助于推动环境、经济、社会等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获得最大化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作为多目标决策问题,水资源优化配置各目标之间存在竞争性强以及互相制约和联系等特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分配水资源各个目标,以保证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优化水资源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
2.1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依据
单目标配置为既往水资源配置方式,对环境、经济以及水资源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全面的考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但将用水效率、水量等纳入考量范围,同时还对水质情况进行考量,将环境、经济以及水资源融为一体。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的前提即为“三项制度”,有助于推动水资源得到合理、科学配置。
2.2设定经济效益目标
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显著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使各行业用水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确保用水定额管理得到有效落实。水资源配置必须确保在群众生活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中进行节水工作,以使用水获取最大、最直接的经济效益。
2.3设定社会效益目标
为了保证合理分配水量,必须从水量方面出发制定水总量控制制度,作为宏观水资源管理的控制目标,用水总量控制通过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进行核算的方式使河道外总的取水以及用水规模得到控制。社会稳定以及发展直接受区域缺水程度和总缺水量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侧面反映社会效益,因此进行社会效益目标设定时必须参考总量控制制度。
2.4设定环境效益目标
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时还必须对水资源采取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污水排放量以及排污总量。人们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必定会产生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限制排污量,使用水效率得到最大化提升。
2.5三条红线
作为水资源配置约束条件的边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确定各流域水资源限制纳污控制、效率控制以及总量控制的约束性指标。既往多参考研究区实际情况作为水资源配置约束条件,“三条红线”下则严格遵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具体指标进行量化,而非仅仅参考研究区情况选取约束条件。
2.6约束用水总量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依据和参考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至2020年我国用水总量不可超过6700×108m3”。同时对水资源可开采量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用水户不同水源用水总量不得超出供水总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必须明确界定水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同时需要量化对社会系统以及经济系统耗水与取水外部边界情况。
2.7约束用水效率
至2020年,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指数不得低于0.55,同时需要在保证万元工业增加值的前提下有效抑制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并设定最低用水定额与最高用水定额。进行供需用水设定所用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时主要包括水利用效率以及不同行业水定额。用水效率红线主要针对水资源浪费以及水资源低效利用等问题,属于综合性指标,主要包括用水效率以及各种用水定额。有效抑制水效率不但能够使用水量得到直接控制,同时还能够使水质得到改善。
2.8约束水质
污染物排放量不得超过纳污控制红线允许的总排放量,且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可超出纳污控制红线允许排放的最大浓度;同时还需要确保用水户对水质的要求得到充分保证。按照限制纳污红线要求,至2020年必须有效提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并确保水质满足用户的标准需求,确保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明确界定水体污染与超量排污,旨在使生态环境以及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也会对生活以及工业用水总量产生限制并进而使用水总量得到间接控制。
2.9分析水资源管理责任以及考核制度
明确水资源管理责任并强化管理考核制度,有利于强化执法以及监督力度,同时还能够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定期评价以及考核等方式,可显著提升水质以及水量监测水平。有助于推动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不断趋于完善,可推动水资源配置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能够确保水资源科学配置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3水资源优化配置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
优化配置水资源有助于推动生态、经济以及社会均衡发展,既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满足,同时还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差别化配置水资源既要再分配区域水资源,同时还需要对区域用水户利益再分配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水资源配置方案对区域发展以及利益相关者均会产生影响,因此,在确保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的前提下需要兼顾各方面利益,将各个相关因素考虑在内。
3.1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则分析
水资源主要利用领域包括生态用水、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为了使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依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回用水采取处理措施,然后通过地表水-外调水-地下水流程取得污水回收利用的效果,可缓解和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同时还必须考虑水库蒸发量以及渗漏量等因素。
3.2水质控制目标分析
作为区域水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境水水质情况对于整个水域水质能够产生直接性影响,而且上游水质可直接影响下游水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时必须综合考虑整个流域角度,对入境水上游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总量以及水质的需求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断面水质时,需要将省内以及省界控制断面纳入综合考虑范围,若省界控制断面水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可直接投入应用。
4总结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进行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对实际约束条件进行选择并制定配置方案,能够提升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对“三条红线”约束作用进行量化,可保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其他流域以及区域顺利实施。应用多种水资源配置管理模式,使流域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保证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同时加强水资源风险管理以及适应性管理,根据水资源实际利用情况推动新型水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同时调动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献言献策,参与到水资源管理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丁志宏,唐肖岗,杨婷.南水北调通水后的海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管理研究工作若干思考[J].海河水利,2017(3):1-6.
[2]邓万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的水资源配置分析[J].能源管理,2014(3):173-174.
[3]邹俊.浅析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J].低碳世界,2015(23):197-199.
[4]杜晓寒.宝鸡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2016(6):233-235.
[5]刘宏钊.我国水资源论证制度之省察[J].给水排水,2015(41):18-24.收稿日期:2018-12-28
相关刊物推荐:中国给水排水创刊于1985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界的专业性科技期刊,是中国建筑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具有较高的理论导向性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在国内享有盛誉,被称为中国水行业的“首席杂志”。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