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

分类:科技论文 时间:2019-06-13

  摘 要: 从课程体系的结构现状、课程内容及其实施现状等方面深入分析港航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采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归纳、梳理了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八项原则,并根据“六步走”的开发流程构建了港航管理专业核心项目课程体系,进而构建了由职业认知、港口业务管理、航运业务管理、职业拓展等课程群组成的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 提出从组织、制度、实施等方面对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进行重点保障的可行路径。

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港航管理专业; 项目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学组织实施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等沿海自贸区建设有序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稳步推进,为港航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港口航运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须大批掌握现代港口与航运管理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同时,招生就业新常态也亟须港航管理专业加快课程体系改革以增加专业吸引力和毕业生竞争力。

  二、港航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 一) 课程体系的结构现状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港航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结构由四大模块组成。其中,基本素质模块包括思政基础、高等数学、实用英语、体育、军事训练及军事理论、计算机应用、应用文写作、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职业基础能力模块包括货物学、国际运输地理、企业认识实习、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西方经济学、交通运输学概论、船舶原理与积载; 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标注★ 为核心专业课) 包括班轮租船业务★、国际货运代理★、集装箱运输业务★、港航商务管理★、国际航运管理★、国际船舶代理★、港口管理、危险品运输业务基础、海运保险、海商法、国航专业英语、班轮租船业务实训、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证考证辅导、毕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能力拓展模块包括国际多式联运、艺术导论、运输统计、会计学基础、港口装卸工艺、合同法、电子商务、外贸单证实务、学院选修课程、毕业论文指导。

  不难看出,港航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结构与工作体系结构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割裂,无法在课程方案实施中使学生形成岗位技能与职业综合能力,而且模块化教学理念与模式已经落后于高职教育发展主流。在现行课程体系下,封闭型的接口只能导致教学资源的错配与浪费、教学改革的半途而废或似是而非,因而无法从根本上完成学生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的自主建构,也无法实现职业道德、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有效培养,此时,无论采用案例教学法还是打造实习实训基地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都无法实现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牛头不对马嘴”必然导致资源空耗与时间浪费。

  ( 二) 课程内容现状

  以港航管理岗位或岗位群的单项或数项适岗能力作为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内容缺乏基于实际工作场景的正确序化,课程群内部缺乏实施性协调,未能形成与工作实践相一致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缺乏实质性的、有用的衔接,导致课程实际上仍然偏向学科体系而非行动体系,无法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而未能走出成为本科课程体系“压缩饼干”的怪圈。因人设课、照本宣科,事实上把高职教育做成应试教育的翻版。

  ( 三) 课程实施现状

  经多轮教改推动,教师已普遍重视前后课程的衔接,但不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没有基于完整工作过程来序化课程内容,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割裂与人为阻碍,不符合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较弱的特点,无法发挥学生喜欢动手、注重体验、思维活跃等优点,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创业热情。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随意性,缺乏艺术性。部分课程虽有“项目课程”之名,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未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组织教学,没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因此,即使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也还是没有通过模拟与仿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职场氛围与真实情境。如虽有《国际货运代理业务》项目化教材,但实际上大部分教学都只是在实训室进行单证操作训练。缺乏计划、监督和检查,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许多“项目课程”徒有其表。因为课程之间的衔接不畅,导致许多内容低水平重复讲授,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过程阶跃性的基本特征与客观要求格格不入,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时间,体验性较差,导致教学效果和效率不高。

  总体上,港航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匹配; 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相脱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脱节; 教学组织与工作过程不匹配———课程目标未能有效支撑与衔接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 学生毕业前对所学的知识无法有效整合、内化、应用与迁移,只能碎片化存储而不能自主性应用,造成理论与实践貌合神离而不是融合共生。

  三、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

  ( 一) 构建原则

  1. 定向性原则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平台,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培养港航管理高技能人才作为目标指向,以体现港航管理岗位群具体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作为衡量标准。现行的港航管理课程体系大多属于本科“压缩饼干式”的学科体系,在实施中无论如何更换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方法都属于“旧瓶装新酒”,效果有限,最终模糊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末倒置。

  2. 系统性原则

  即整体优化,正是基于这一原则,才能剔除无用的理论知识,最终摒弃学科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做到课程内部、课程之间、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与整体优化。该原则要求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课堂内外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化,

  3. 发展性原则

  该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接口的开放性,要求包容中高职衔接、专接本等各种学制和现代学徒制等办学模式,融入职业能力素质的最新要求,易于调整,满足需求,保持活力; 二是随着行业企业实践日益丰富,课程内容应当易于动态更新; 三是课程组织形式多样化,倡导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理实一体、项目导向、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探究式、过程性、信息化教学方法。对于港航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来讲,因为港航业的周期性与不确定性非常明显,适岗技能与发展后劲同样重要,发展性原则必须得以充分贯彻。

  4. 相关性原则

  “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工作体系,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整合的工作体系及任务集合的关联性决定了项目课程体系内含的相关性,即课程门类设置、课程门类要素之间及课程具体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依据这一原则筛选后留下体现鲜明高职港航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结构。

  5. 结构性原则

  现代项目课程体系正是对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结构性颠覆,必须在先进职教理念指导下实现课程结构的根本转变与整体设计。以广泛深入企业调研所得的岗位需求为实践出发点,以建构主义与杜威做中学为教学方法,以能力结构为目标指向。无论是课程还是课程群,知识都是结构化的表达,因此,只有结构性颠覆才能打造与工作体系相一致的项目课程体系,进而在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中实现学生能力结构优化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

  6. 创造性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建构必须以高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激发内在潜能,激励自主学习,注重过程体验。该原则首先要求课程开发团队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思维与融合理念,敢于和能够不断突破自我,深入企业实践,运用最新高职课程理论解构原有的学科知识课程体系,以知识应用而不是知识存储为参照系整合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融合高职理念、创新精神、综合能力、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体系的重构,并以教学实施效果为准绳动态反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7. 情境性原则

  拥有丰富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基于实践调研,在企业导师协助下,运用先进职教理念与项目课程理论,将国内外行业企业典型案例和真实任务改造、转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或根据需要创设学习情境,务必保证这些学习情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利于课程组织实施也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8. 人本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项目课程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本,既要满足近期的入职能力需求,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能力生成规律序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又要兼顾学生的岗位转换和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不断融入体验性。

  ( 二) 构建程序

  第一步,利用毕业生资源、校企合作机制对重点就业区域人才市场进行需求调研,同时对毕业生所需的岗位能力、职业能力与任务集合进行调研,整理出行动领域; 第二步,对行动领域即港航管理职业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筛选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第三步,对上一步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提炼,形成港航管理职业的综合能力领域,构建课程开发平台; 第四步,融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将上一步所得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实现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第五步,选准参照系,将上一步所得的学习领域进行分解,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单元、学习主题、学习项目) ,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第六步,教学组织实施必须与学习情境设计相衔接、相配套,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倡导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做学教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一体化。

  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需要注意: 一是以整合的思维与理念在工作过程中对适度、够用的专业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原有的知识必然产生价值提升,因为根据杜威做中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不在于储存。所谓“整合”,包括: 原有的体系知识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 原有的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 原有的课程项目之间的衔接安排;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项目、实训实习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例如,隶属于原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均整合进新构建的专业学习领域,以“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原来单列的实训项目任务,而且知识技能一体化效果更佳。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学习情境 ( 项目、主题、单元) 之间具有包容、平行或递进三种逻辑关系中的一种或多种[9],需要基于市场调研所得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由教学专家或“双师型”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情景设计与教学组织设计,以符合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和能力生成规律。

  四、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保障

  1. 组织保障

  为顺利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体系,成立由行业协会代表、企业部门经理与一线熟练员工、高职教育专家与“双师型”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统领、指导并组织港航管理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作。这个课程开发团队的领导与指导工作应当贯穿于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全过程,其工作有规可依,效果可溯可查,实现常态化有效运作。加强与保赔协会、无船承运人及船代协会、货代协会、船东协会、港口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完善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激励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更新机制,打造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生态圈与利益共同体。

  2. 制度保障

  出台并不断完善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鼓励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以及行业企业员工合作开发、持续更新工学结合教材、企业案例库或专业资源库等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督导全体教师限期逐步摒弃学科体系下的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理论讲授、教师主体式教学方法,激励、指导、示范带动、有序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信息化教学法,如角色扮演、团队作业、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情境模拟、翻转课堂、慕课等,以“做学教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方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一体化培养; 摒弃终结性评价与理论成绩主导的静态僵化评价机制,探索实现以信息化手段( 如课堂派、蘑菇钉等) 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进行多元化、多维度、多主体、多场合的过程性评价,同时改革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师生互评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实践、创新积极性;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保持教学组织实施的柔性化与课程体系接口的开放性,鼓励、督导教学方法创新,允许并精心组织混合所有制、职教集团化、现代学徒制、导师工作室等新办学模式、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试验。

  五、结语

  无论是高职教育发展趋势,还是港口航运产业转型升级、招生就业的形势变化,以及现有课程体系的困境,都对高职港航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项目课程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在遵循基本原则与开发流程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完全不同于现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体系,即由职业认知、港口业务管理、航运业务管理、职业拓展等课程群组成的港航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课程体系,但要使之有效实施,则需要从组织、制度、实施等方面进行重点保障。接下来,需要对构建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情景设计与教学组织设计,并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 也需要对整合的思维与理念、课程体系接口的开放性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以产生更广泛深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晶,范雅玲.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探究[J]. 中国外资,2013( 12) : 83.

  [2]刘占明.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2010.

  [3]浦震寰.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体系开发的调研[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 8) : 155 - 157.

  [4]刘冉昕,仪玉莉. 构建高职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1( 3) : 67 - 69.

  [5]黎明.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港口与航运方向) 课程体系研究———以新里程( 天津) 公司工作过程岗位技能为导向[J]. 物流科技,2014,37( 7) : 25 - 28.

  本文非原文全文,对部分内容有删减,原文由李上康,宋丽霞,孙峰发表在《航海教育研究》期刊。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