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乡村建设案例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分类:建筑师职称论文 时间:2019-05-2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由于农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在教育尧医疗尧卫生尧科技尧信息等方面,都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缩少城乡差距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本文从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现阶段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新时代背景下对建筑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乡村建设案例教学,解决课程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乡村建设,案例教学,建筑设计,应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1乡村建设的现状

  当代的农村虽然都已基本脱贫,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缺乏完整性规划尧基础设施不健全尧建筑物都较为分散,人们大多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第二尧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使得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迅速提高。此外,农村相对城市而言,整体文化水平差距很大,人民懂法尧遵法尧维权意识不强,致使农村的建筑与经济不能得到规律发展,也为农村进行整体规划带来了很大困难[1-2]。加之农村多处于偏远山区,道路狭窄,无法带动其经济发展。因此,解决城乡差距,带动并发展乡村经济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1.1交通限制

  交通是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城市发展,运送人流尧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不断进步的根本条件,交通也对其生产要素的流动尧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3]。遍观全国著名城市,其发展水平越高,交通网络也越健全,交通水平也越高曰而具有重大交通线路通过的小城市也往往可以迅速发展为大城市。

  因此,完善的交通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农村的道路系统相对于城市而言是极其落后的,其交通种类也比较单一,在很多偏远山区道路仍以泥土山路为主,人们进行贸易常常只能通过人力进行搬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经济交流,交通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条件之一。

  1.2科技落后

  21世纪互联网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经济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面对面交易到如今的网上交易。网上交易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更为剧烈但也更为有效,传统的商业也在一步步为互联网所取代,因而利用网络进行贸易,将网络引入如今的经济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农村居民大多数都以种植作物为主,许多种植户因为大量的作物堆积家中无法找到销路而腐坏。由于地域与交流的限制,农村网络交易处于一个盲区,无法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销售,使得经济无法进一步发展。

  1.3教育水平

  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在一些偏僻的乡村,常常相隔几十里才会有一所小学,更高一级的学府必须前往中尧大城市就学。对于经济贫困的农村孩子来说,有很多在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回家,随父母从事农业生产,加之地域的限制,很多农村人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大山。由于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先进文化的接收程度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足,思维往往会因此而受到局限,这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1.4缺乏整体规划

  随着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乡村经济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部分乡镇很多居民都新建了房屋,但由于规划不完整,房屋位置分散。因此,基本的基础设施无法建立起来,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于当代农村发展来说,解决农村规划的整体性,是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对乡村进行科学规划,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2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金投入与供给不平衡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投入资金下限文件,在此基础上才能较好地支撑乡村建设。虽然乡村资金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政府投入,二是人民自发投入,三是相关项目建设资金,但是大部分乡村建设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的投入,而其他两者贡献甚少。市场上有很多充裕的资金都不能有效利用,未认识到市场这只野无形的手冶发挥的重要作用,造成很多乡村在建设资金上周转不灵,不能顺利开展相关的建设和规划曰同时建设中资金使用,是否造成资金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同时,政府对乡村建设的过多投入,会导致其他方面投入的减少,对当地的发展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4-5]。

  2.2农民的主体能动性不足

  一是乡村建设从规划到实施都采用比较传统的机制,政府主导,而农民的主体参与力度不够,意愿得不到表达,造成建设完成后农民不满意。尤其是个别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完全不顾及农民的意愿,一切由领导决定,这样的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还引起农民的消极情绪,失去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未从生态环境保护尧农村环境改善尧服务人民群众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出发,更没有从美丽中国的角度出发去认识这项工作,而且与发挥农民主体地位背道而驰。

  二是农民自身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薄弱,自我能动性意识薄弱尧参与积极性低,甚至有些地区农民会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领导和上级的事,与自己无关。另外有些地区青壮年大量流出,留在乡村的大多是老少群体,这也导致农民建设有心无力,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难度。

  2.3美丽乡村建设观念薄弱

  很多地区的群众乃至管理层未深刻认识美丽乡村建设,大多持有保守和退缩的态度,缺乏大胆创新,不敢进行新的乡村建设,在开展工作时态度消极尧被动。有些农民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集体观念淡薄,因而就算领导干部下访民意,也很难有好的效果曰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和地理位置等的影响,农民存在保守观念和守旧思想,安于现状,这对于美好乡村的建设会有不小的阻力曰乡村的相关人才较少,规划和建设开展会有一定难度曰农村地区还存在环境意识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农民生活懒散,经常乱丢垃圾等现象,影响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维持。

  2.4美丽乡村建设缺乏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于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表面化同质化严重,缺乏地方特色。

  2.5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只依赖一个部门不可能有效完成,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但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推脱,导致建设进程缓慢。部分部门没有从整体利益出发,只着眼个人利益,不愿与其他部门合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建设。

  3新时代乡村建设案例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城市建设离不开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石,将人口和资源相互集中,为进一步建设新城市奠定基础。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社会建设和自然和谐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高速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乡村与城镇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实现城乡统筹规划。现在很多农村已经开始合并,村与村之间联系更加密切,为建筑与人口的集中奠定了基础。然而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要如何实施,现阶段的城市问题又带来哪些问题钥应该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在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

  3.1乡村建设总体用地规划的控制

  乡村建设总体用地控制关系到乡村农民的切身利益,由于农村人口的移动,大部分的闲置土地可以用来创业,如茶园尧水果采摘庄园以及部分的养殖业将带来许多就业机会,但这些用地需科学规划合理控制。

  3.1.1乡村商业用地的控制。

  商品经济是发展动力,所以规范农村商业用地极为关键。在有些农村,商业街的建筑密度和商品种类都不发达,会出现特意去城镇购物的情况,尽管现在网上购物比较普及,但农村的快递集结点仍没有城镇方便。所以有效地扩大商业用地,能更好地促进乡村建设。在商品交易的特定日子中,道路交通压力是每个农村的通病,很多不规范的摆点造成交通拥挤。

  因此,摆点商业街应与建筑商业街错开,将每个摆点位置统筹分配,并与道路保持一定距离,减轻交通压力,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在很多乡村出现这种集结点,一层矩形斜顶构造,建筑耗费少,又能解决阴雨天气摆点不便的问题,还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3.1.2绿化用地的规划。

  绿化用地相对城市来说,农村的绿化面积很大,规划可塑性大,可以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的建设。农村绿化用地的发展方向可以从绿化的美观性和多样性出发,在绿化中规划出创新,突出美丽乡村的特点,在沿河沿江地带方面的绿化建设方面可塑性高,在部分山区,可进行美化山区的改造,空气清新,在城市人口脱离繁重工作返乡之时,能在乡村保持放松的状态,享受家乡的山水。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因地制宜,保证其适用性。虽然无法很快地达到城市公园的欣赏水平,但可以大胆创新,将多元化的建设融入其中[5-7]。

  3.1.3居住用地的多元建设。

  因为农村人口的移动,大部分的闲置土地可以用来创业,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发展,茶园尧水果采摘庄园以及部分的养殖业,带来许多的就业机会,由此农村建筑开始普遍集中,开始需要建设楼层,门面等等。政府也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来辅助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城市人口和居住用地集中的情况下,避免出现城市住宅人口的野老死不相往来冶的诟病,加强居民的交流。

  3.1.4公共休闲服务用地控制。

  乡村的公共服务普遍不发达,人口不集中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国家的政策,大多数由村干部张贴公示,其传达力度及范围均太小,不能真正地服务村民尧了解村民。因此,可以在规划乡村的时候,建立民意反映地点,集思广益。休闲用地主要提供村民散步休息和闲聊,可在道路边设亭子或是小休闲区。乡村河湖众多,水果种植也多,可以在乡村设立活动建筑,召集乡村人做乡村事,开展钓鱼尧吃水果尧编织比赛等,突出乡村的特色从而吸引城市群众的参与。

  3.1.5旅游用地规划。

  中国大部分农村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有特色。农村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打造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城市特色,打造游乐场和休闲地带,从而保证旅游效益,合理规划,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打造农村旅游业的同时也保护了古文化的传承。在旅游规划的同时,保证原有土地的完整性。

  3.2乡村建设中的建筑设计

  3.2.1通过乡村建设模块案例教学解决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实际问题。鉴于建筑设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以课堂尧教师尧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特色性尧新颖性和互动性,从而导致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够深刻,不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其多样性尧复杂性尧矛盾性尧综合性问题抽象化。本课程以乡村建设模块为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解决建筑设计原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尧能处理建筑设计原理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才是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尧民居各具特色,在乡村建设中一定要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及地理气候特点来进行建筑设计。

  3.2.2利用地理环境和资源特点进行建筑特色设计。乡村的清新安逸,吸引了大部分人建造别墅尧小庄园。现在农村建筑开始普遍集中,开始需要建设楼层尧门面,扩建商业街。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投入建筑设计人才和知识资源,将多元化建设带入乡村建设。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和现有资源,打造符合乡村绿色环保建筑,抵制出现热岛效应,突出绿色健康多元化,沿山地带可以构造环山建筑群,将建筑群分区画块,摆出一定的形状。

  在郊区新城,打造养老院尧休闲区尧特色公园,在可观性高的地带建立观赏区。在建筑平面设计中要避免照搬城市里的居住建筑,农村的房屋设计应考虑农具尧农产品的储藏,还有家禽家畜的饲养等,这些都需要很大的空间,同时他们的活动基本都是在地面进行,乡村的建筑密度不高,应加强人口的交流,将绿色建筑划为建筑建设的一大重点。乡村环境优美,没有城市繁重的空气水源压力,可以让建筑构造更加简单清新,可以使用木构房等绿色建筑。

  在建筑立面造型上,改变乡村建筑不用进行建筑设计的想法,突破传统建筑一成不变没有观赏性的立面造型,用新颖的图案和颜色来设计,可以将城市建筑的特色及外国元素带入农村建设中来,用相同的建筑材料,打造不同的外部构造和内部设计,从而获得具有一定舒适性和观赏性的建筑形式。在建筑材料选择上各种轻薄材料,砌筑成绿色建筑,既可美化乡村,又能方便未来的城乡规划,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便于拆迁。

  3.3乡村建设自然环境保护规划

  相对于城市,农村有美好的环境,但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如垃圾随意排放到土地尧水中,焚烧秸秆等,对环境污染非常大,所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宜重保护轻建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加强环境监管。农村目前已建立垃圾池,卫生定期由村干部检查评比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检查力度还不够,环境污染未彻底解决,仍出现焚烧稻草和死禽的现象。

  农村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设立专门监察单位以及设立专门废弃物分类堆放处理点,并及时处理污染,建立检举有赏和犯错有惩的规章制度,并在乡村广泛宣传,宣传爱护自然尧爱护环境。垃圾处理措施院将放置点设在人少地带,垃圾处理要及时有效不拖拉,垃圾处理点注意隔离处理[8-9]。在自然方面,严禁滥捕滥杀,禁止捕杀野禽。

  3.4顺应政策尧因地制宜进行乡村建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要规划先行,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制定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要2022年冤曳,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尧实化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

  顺应撤县设区,将农村大部分区域划为高新区,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合理建设。撤县设区将地理位置和社会需要以及规划需求相结合,把环境优美尧清新安谧的地方作为保护环境的重点,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乡村借助这一政策来发展新机会尧新格局,沿河,沿绿化带创造全新的乡村规划。在城乡规划的同时,顺应城市体制改革,将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完美结合[10-12]。

  4参考文献

  [1]张彩.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院以野老人之家建筑设计冶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5.166-167.

  [2]裘鞠.高年级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冤,2016,17.1.138-141.

  [3]张云华.野建筑设计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2.120-123.

  [4]孙晓鹏,罗朝阳,殷勇.传统建筑设计课基础上的超越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8.29.225-227.

  [5]赵武,霍拥军.基于慕课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2017,38.增刊2.2014-206.

  [6]李霞援野互联网垣教育冶背景下基于慕课的叶建筑概论曳课程创新模式构建[J]援长江丛刊,2008.29.178.

  [7]刘晓锋.BIM技术下的建筑设计课程改革实践探析[J].教育观察月刊,2016,5.11.112-113.

  [8]王雪松,丁华.BIM技术对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冲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3.271-274.

  [9]李汉琳.混合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原理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探索发现,2018.2.172-173.

  [10]李丽,史学民,张帆.基于BIM技术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8.28-29.

  [11]贺文敏,仲利强.野地域文化特色冶导向下建筑设计课程改革策略[J].探索发现,2018.2.168-169.

  [12]沈纲.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冶课程教学探索与改革[J].福建建筑,2018.1.91-93.

  建筑类刊物推荐:《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75年,本刊为双月刊,主编:王永维。国内统一刊号:CN11-2103/TN,国际刊号:ISSN1008-193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杂志》综合性建筑科学类学术期刊,四川省优秀期刊,核心期刊。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土木建筑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生产和各单位的基建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