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发展与变革研究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9-04-25

  〔摘要〕人工智能环境下,图书馆将呈现出人机协同的精准服务方式、趋于平等合作的馆员与用户关系、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更为灵活多样的服务组织形式等新服务形态。在新服务形态的驱动下,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除了更为开放、灵活和智能,更加人性化之外,还呈现出包容、多样、协同和层次性的空间特征。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实现需要从重新规划空间布局、定制个性化的物理环境与服务、智能陈设、整合不同的智能技术四方面进行。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空间变革,人机协同

图书与情报

  1引言

  近两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快速崛起,风靡全球,各国纷纷启动了AI发展战略。同时,一些科技企业也加大了对AI的研发投入,或以巨资收购AI业务,或斥重金招兵买马抢占市场制高点。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服务形态必然会产生冲击和影响。AI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态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AI时代又会给图书馆空间设计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是学界和业界需要面对的问题。

  21世纪以来,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日益重视对用户学习的支持、强调用户的良好体验,但是由于多种条件限制,图书馆空间对个性化服务理念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而AI技术的出现为此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梳理图书馆空间设计研究方面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既有关于空间设计流程的研究,如英国高校图书馆学会(SocietyofCollegeNationalandUniversityLibraries)建立的影响研究模型,提出了设计和优化图书馆空间的八个步骤[1];也有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设计图书馆的空间格局的研究,例如,WebbKM等人基于馆员、用户和设计师三者的不同视角,构建了一个空间设计模型[2]。

  上述模型和框架的提出为我们开展图书馆空间设计提供了有益启示,有些模型或框架在实践中还得到了成功应用。但上述理论过于强调图书馆空间开发设计的具体实践,对构成图书馆空间的核心要素却缺乏足够重视。而在这方面,SST(Service-Space-Technology)框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LatimerK和NiegaardH指出图书馆空间设计要综合考虑三个重点要素:服务、空间和技术[3],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该理论认为,不论是技术运用还是空间设计,都要围绕图书馆的服务来开展,而技术只有与空间融合才能够彰显其优势,空间则可以通过与技术结合进行拓展。SST框架为我们研究图书馆空间的演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文章以此为据,围绕AI背景下的图书馆空间特征、空间设计以及AI与图书馆的关系展开论述,探讨AI时代图书馆空间的发展与变革。

  2AI与未来图书馆

  在SST框架下,图书馆空间设计的两大要素“空间”与“技术”受另一要素“服务”的指导,而图书馆的“服务”与图书馆学理论、用户发展以及时代背景联系紧密,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有不同的选择和方向。此外,如何理解和定义空间也会影响图书馆服务的选择和实施。因此,进入AI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形态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

  2.1人机协同的精准服务模式

  在AI发展背景下,精准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特征。即无论图书馆在任何服务情境下,用任何服务方式面向任何服务对象提供任何一种服务,都会是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例如,可以利用AI技术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和咨询服务。

  在可预见的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图书馆的有效运用,AI协助图书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会持续提升,图书馆不再仅仅从简单的知识传递和技能学习视角出发来设计和运用智能系统,而在促进用户交流、支持用户团队学习、体验学习、互助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可能,从而更好地促进用户成长,这将是未来AI图书馆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提供基于人机协同的、更有助于提升用户核心素养的服务方式将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核心。

  2.2趋于平等合作的馆员和用户关系

  首先,在AI背景下,视觉计算和自然语言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将促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利用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人际交互界面获取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智能机器人、智慧系统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并取代馆员的部分工作。

  其次,智能系统可以根据不同情境下用户的不同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的服务手段和方式,馆员可以借助AI技术设计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方案。馆员在智能化系统的辅助下,可以制定更科学的服务策略,跟踪并监督服务的全过程,并扮演着辅助用户决策和支持用户学习的角色。

  与传统馆员相比,AI背景下的馆员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进而影响到了馆员和用户关系:一是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的设计者和知识提供者的角色正在淡化,馆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馆员依然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二是馆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合作将日益频繁,馆员与用户之间更多表现出合作与对话的关系。

  2.3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首先,图书馆将有更多的资源和服务供用户选择。在数字化环境的推动下,用户的学习方式、行为和习惯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他们在面对一些新知识、新内容时往往通过自学就能够吸收和掌握。另外,不同用户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不同,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要,图书馆提供的小众化数字资源和服务会快速增长,用户选择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权利、范围和路径将得到有效拓展。其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将朝着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AI技术定制服务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资源和服务,将打破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形态,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常态。

  2.4灵活多样的服务组织形式

  首先,图书馆线上服务和到馆服务的融合日益紧密,表现出明显的泛在服务特征。当前,在图书馆管理体制、用户需求偏好以及技术应用等因素的制约下,图书馆线上服务与到馆阵地服务的融合还不够理想。AI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则可以解决图书馆线上服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图书馆服务过程的监督及反馈,因为AI可以利用生物信息采集技术、面部识别技术和眼动技术等对用户行为进行跟踪和监控[4],进而实现人机交互。其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数据处理能力将大幅提升,能够有机整合线上线下服务经验,为用户创造一体化的服务体验。因此,AI技术能够进一步创新图书馆服务形式,为馆员开展用户服务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

  3AI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特征

  同传统图书馆空间相比,现代图书馆更加重视空间生态环境,强调用户体验以及支持交互等[5]。而在AI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将会呈现出更多新的特征。

  3.1空间包容性

  图书馆空间包容性是指通过AI技术的运用,对图书馆空间中的环境、设施、技术和家具等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将现在的图书馆空间与传统图书馆空间进行纵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图书馆一般会采取统一、规整、有序的空间设计,而现在的图书馆则更强调人性化、灵活性和用户体验,倾向于为读者创造美观、舒适、愉悦、放松的空间环境。目前,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已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2017年地平线报告(图书馆版)》的预测,今后3—5年内图书馆空间的改造和设计将出现重大变革[6]。

  但受到当前发展环境的制约,图书馆空间依然无法最大化满足用户的需求。在传统空间格局固化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调整桌椅间距或高度、控制内部温湿度、调整或改变内部陈设色彩等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以尽可能弥补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缺陷与不足,但是对于用户比较关注的学习支持方面,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AI技术的有效运用,则能帮助图书馆更好地掌握不同用户对图书馆内部空间环境、配套设施及学习支持的需求,并为之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支持。

  3.2空间层次性

  AI时代图书馆空间的层次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图书馆内部空间规划的层次性。由于AI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提供多种服务方案,使得在同一个空间内多种服务形态同时存在,这就要求图书馆空间可以同时为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服务活动提供支持;第二,图书馆内部设施的层次性。

  虽然AI技术能够对图书馆部分设施的色彩、大小、高低等进行智能化调整,但不是所有陈设都可以进行调整。因此,图书馆空间内部的设施也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第三,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层次性。即使在同一空间中,不同用户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要求和需求也存在差异,图书馆空间也需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元的服务与支持。

  3.3空间多样性

  图书馆空间多样性是指图书馆的空间规划与布局、空间环境、内部陈设、技术应用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的空间特征。图书馆空间是用户阅读、学习和体验的重要场所,在设计空间格局时,要强调对用户阅读、学习和体验过程的支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对空间环境的使用需要。AI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支持、学习支持和设施支持,这将带给广大用户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感知。资源与服务的智能推送、虚拟智能咨询、机器人的智能服务、个性化的温度、湿度、气候和照明等,都有效推动了图书馆空间的全面转型,表现了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促进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个性化发展,带给用户感官上的丰富体验。

  3.4空间协同性

  AI背景下,图书馆空间的各要素需要与馆员、用户开展合作来共同完成服务工作,这就体现了图书馆空间的协同性。协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图书馆空间内外的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协同共同形成智能化的空间环境。AI技术与其他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将推动图书馆空间生态的新发展:利用智能化感知系统或智慧图书馆收集用户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再利用AI进行识别和操作,最后通过云服务形式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用户。

  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机器人与空间智能环境紧密联系,能及时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支持;第二,AI作为助手协同馆员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虽然在短期内AI还不能完全取代馆员的地位和作用,但智能检索系统、图书馆机器人等已经具备甚至超越了馆员的部分能力,它们可以灵活嵌入和组合,帮助馆员为读者提供高效的一体化服务;第三,AI与用户开展协同合作,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甚至是核心素养,AI相当于用户的学习支持工具和学习伙伴。今后,用户与AI协同将在更多的情境中进行,例如社交伙伴以及合作学习等[7]。

  4AI环境下的图书馆空间设计

  在SST框架下,AI时代提供的图书馆服务需要空间和技术这两大要素的支撑,尤其是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图书馆空间环境中将会融入更多的智能化因素,因此,技术和空间是图书馆空间形态的基本组成要素,二者有机整合,不可分割。

  这里的“技术”不仅包括AI技术,还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等计算机技术;“空间”包括的内容则更加丰富,如桌椅、网络、陈设等硬件设施和物理环境等。借鉴经典的建筑物层次模型,我们可以将图书馆空间要素分为四大类:空间规划和布局、室内陈设、物理环境与服务、信息技术[8]。如果基于SST框架来划分上述四类要素,前三类为空间要素,后一类为技术要素。通过对AI时代图书馆空间特征的探讨,我们建立了AI背景下的图书馆空间层级模型。该模型共包含三个层次:目标层、特征层和操作层(通过上述四类要素实现空间特征)。

  5结语

  在对未来进行憧憬的同时,图书馆空间设计的AI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技术是首当其冲的最大挑战。近年来,AI技术能保持快速发展,除了信息环境的变革、社会对AI需求不断增长、大数据技术发展等产生的推动力之外,深度学习的成功实现成为了推动AI发展的核心原因[24]。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深度学习算法主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实现,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将这种深度学习方法称为“大数据、小任务”(BigDataforSmallTask)范式[25],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模型不具有普适性。这也是当前AI集中在一些特定领域的主要原因,因此通用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空间的AI应用需要根据预设功能进行特殊设定,而这会对图书馆空间的通用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来自于用户个人隐私方面的挑战。AI背景下的图书馆空间需要收集用户行为、状态、情感甚至是思维方面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了解用户需求并提供服务,这意味着用户隐私信息在AI面前暴露无遗,而这对用户、馆员和图书馆都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用户和馆员能否真正接受AI,必将对图书馆空间的AI设计和应用产生极大影响。最后的挑战来自于资金和人才方面。目前,AI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图书馆AI应用的研发和定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培养更多的AI人才,图书馆难以承担。AI背景下图书馆的空间发展和变革虽然还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未来图书馆AI应用带来的变革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PayneP,ConyersA.MeasuringtheImpactofHigherEducationLibrariestheLIRGSCONULImpactImplementationInitiative[J].Library&InformationResearch,2005,29(91):3-9.

  2.WebbKM,SchallerMA,HunleySA.MeasuringLibrarySpaceUseandPreferences:ChartingaPathTowardIncreasedEngagement[J].PortalLibraries&theAcademy,2008,8(4):407-422.

  3.LatimerK,NiegaardH.IFLALibraryBuildingGuidelines:Developments&Reflections[M].Germany:K.G.SaurVerlag,2007:10.

  4.杨桦,卢章平,李晓波,等.基于人体生理信号的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6):111-116.

  5.安娜,凌征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转型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3):22-26.

  6.徐路.新技术支撑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变革——基于《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的分析与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17(5):40-48.

  7.布和宝力德.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挑战及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6):48-54.

  相关刊物推荐:《图书与情报》(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合办的专业刊物。创刊20多年来,经过几代学人劳动汗水的辛勤浇灌,《图书与情报》已成为全国图书情报界乃至相关专业的一份有影响的学术刊物。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