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水土资源保持措施进行合理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土流失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水土治理工作的质量,进而促进当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而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本文主要针对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问题展开讨论,首先从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水土保持优化配置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最后对水土保持优化配置具体措施的成效进行介绍。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效果
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技术和农田耕作等内容。由于水土保持措施类型的差异,其在功能体现方面也各有优势。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进而将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的效果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来。
1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水土保持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治理分析。在当前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工程技术、生物技术、耕种技术是水土保持中常用的几种技术手段。
3种技术的结合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效率,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仅利用单一的技术进行治理,很少对3种技术同时运用,使得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效益较低,达不到预期效果[1]。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地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优化配置。目前,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识还仅仅是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而对修建的方式并不了解。也正是因此,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单纯依靠经验进行施工操作,施工的技术比较落后,使得水土保持措施不能够符合环境的需求,进而导致水土保持建设过程存在较大的隐患。因此,加强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能够将水土保持的优势与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进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率,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促进水土保持工程的稳定发展。
2水土保持优化配置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因地制宜原则主要就是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域环境以及水土流失情况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对需要进行保护的主体进行全面的规划,将工程技术、生物技术、耕种技术相结合,进而建立起完善的防护体系,从根本上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解决,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2.2综合治理开发原则
在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遵循综合治理开发的原则,将水土保持与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进而使得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2]。综合治理开发的原则在农村地区的运用比较广泛,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能够将农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而在水土保持的过程中对农田的结构进行完善,增加农民的收益。
2.3坚持防护为主的治理原则
在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坚持以防护为主、防治并重的治理原则,并以相关的法律为依据,加强对江河流域的监督管理,对滥砍滥伐的现象及时制止,提高水土保持的管理力度,进而防治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
3水土保持优化配置措施
3.1加强梯田建设
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加强梯田建设是优化配置的主要措施。梯田建设需要工作人员对农田的环境进行合理地选择,尽量选择土质较好、坡度较小的农田。梯田的建设需要沿着等高线进行,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充分的地理知识,进而使得梯田建设更加合理,能够最大程度的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
3.2建立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林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的对水土流失情况起到防范的作用。在建立水土保持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树种类型、种植密度、种植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3]。水土保持林的建立一般是在地势恶劣、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情况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土质较差,土壤中没有充足的水分与养料,所以在进行树种选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耐旱性强、存活率高的树种进行种植,比如松树等。
在确定树木的种类后,还要对种植的密度以及种植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计算。在种植密度方面,以松树的种植为例,为了确保树苗的茁壮成长,每棵树苗之间的距离应该在2.5m左右,并且种植密度要控制在1580棵/hm2左右。在种植方法方面,首先工作人员应掌握种植的季节。据调查显示,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树木的存活率普遍较高,工作人员应该尽量避免在冬季进行种植。在种植之后,要定期为树木施加肥料,进而为树木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3.3采用封闭治理的模式,促进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
封闭治理主要是对发生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封闭,禁止非工作人员的进入,避免对草地以及树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功能,使得被破坏的环境能够逐渐地得到修复[4]。
3.4建立水利水保工程
在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可通过修建蓄水池的方式,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蓄水池应尽量建立在地势较低的区域,进而使得其能够收集更多的雨水。另外,农民可以利用蓄水池中的雨水进行农田浇灌,这不仅能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防范,还能够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4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的成效
4.1生态效益
在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优化配置之后,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对水土流失情况的治理,我国每年的雨水保存量和土壤的保存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治理效果的提升使得我国的绿化面积以及植被的覆盖量也都得到了改善,进而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4.2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梯田建设实现的。梯田的建设能够确保农作物的安全与产量,降低水土流失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根据对梯田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显示,在梯田建立之后,我国每年粮食增产情况大约在60.8t左右,农民的人均收入据以往大约增加2500元左右[5]。
4.3社会效益
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自然环境抵御灾害的能力,并且在进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还对农田的基础结构进行了完善,使得农田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的重视,能够有效的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与防范,进而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对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可以从梯田建设、水土保持林的建立以及对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封闭治理等方面进行,进而使得水土流失情况能够得到全面的防范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白利萍.庄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及治理效果评价[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7,(2).
[2]徐伟铭,陆在宝,肖桂荣.基于遗传算法的水土保持措施空间优化配置[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6).
[3]李文俊,丁亚君.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及效益分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
[4]陈占岭,杨洪涛,郭灵敏.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配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8).
[5]高立卫.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4).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水土保持》曾用名(水土保持)创刊于1980年,是水利部主办的全国性水土保持业务与技术综合性刊物。多年来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内容坚持“面向生产实际,面向基层,面向全国,服务与经济建设”的办刊方针,紧密围绕全国水土保持中心工作,开设有20多个栏目,以融政策性、技术性、新闻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独特风格,雅俗共赏的内容和精美的印刷质量,深受国内及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读者的欢迎。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