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博物馆讲解人才传播力的提升路径及启示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19-03-02

  【摘要】本文以博物馆讲解人才传播力的提升为论题,基于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六年来的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的引入,是讲解人才在拥有历史文化知识积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传播力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讲解员,播音主持,传播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是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的第十年。十年间,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接受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等多方面的教育,这对于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和建设国家精神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就在2017年底,中央电视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更是掀起一股博物馆热,让众多百姓自觉自愿走进博物馆,领略中华文明的精粹。但值得反思的是,博物馆讲解人才的匮乏及讲解水平的不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参观者的体验和博物馆的声誉。博物馆讲解员作为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让文物“活”起来、让文明“传”下去的神圣使命,提升博物馆讲解员的“传播力”,某种意义上就是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2012年10月,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签署协议,联合成立“金牌讲解班”,开展江西高端讲解人才培养工作,旨在推进江西旅游强省建设,使江西旅游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014年,赣南师范大学也开始了“金牌讲解班”的办学。经过六年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已逐步形成突破专业壁垒、学科限制——引入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注重教学成果实践检验的讲解人才传播力提升路径。其中“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的引入,是讲解人才在拥有历史文化知识积淀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传播力提升的关键。

  一、引入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的依据:共性特质

  博物馆讲解员与播音员主持人,都有着“形象代言人”的角色身份,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他们都是通过言语传播方式,面向普通民众开展宣教服务,肩负着传承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两者的共性特质,是讲解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的依据;而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工作场景的不同,播音员主持人是通过大众媒介进行“拟态人际交流”的言语传播专门人才,而博物馆讲解员是面对面地与讲解对象进行言语交流,完成传播任务。

  (一)工作方式:言语传播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1963年开办至今,已有55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有稿播音”训练体系,且正在持续完善着“无稿主持”的教学内容,已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播音员主持人,他们的有声语言表达,不仅是全社会的典范,甚至一定意义上起到了提升国民语言能力的作用。将成熟、科学的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引入讲解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

  (二)工作对象:普通民众

  因为传播的对象是普通民众,所以播音员对于稿件中的长难句,要采用受众最易听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主持人的语言则要求化深奥为浅显、化道理为故事、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同样的,对于讲解员而言,面对普通群众,其工作既要“有备而来”也要“随机应变”。无论是给定讲解词的准备还是参观者提问的应对,都可以参照播音主持能力的训练要求及训练方法,目的是让参观者短时间内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并领会其中蕴含的理念。

  (三)工作性质:服务宣教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环节中的人际传播元素,既要有人际传播的亲和力,也要有大众传播的公信力;既要有满足受众期待的服务,也要有引领受众思想的宣教;其身份既是陪伴受众的好朋友,也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播音员主持人在这些关系中找到平衡点、把握好分寸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为博物馆讲解员训练提供了参照。

  (四)工作使命:文化传承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强调有声语言表达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技能技巧的训练过程中,通过营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体验、认知、感悟乃至创作自觉进入“审美空间”,不仅实现“信息共享”,而且还有“认知共识”和“愉悦共鸣”的文化品质追求。倘若讲解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贯穿对“文化自觉”和“言语品质”的追求,博物馆所要传递的国家观念、文化形态就能渗透给参观者,增强国民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二、引入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的原则:循序渐进

  播音主持专业的训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关于“序”的安排及遵循,也一直在探索与实践。比如“语音”、“发声”孰先孰后,“有稿”、“无稿”孰早孰晚等。把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引入讲解人才培养过程,同样需要面对这一问题。为了兼顾教学系统性与连贯性,在明确音声是基础、感受是核心、表现是关键、效力是目标的基础上,“金牌讲解班”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课程安排的主要思路是,以“讲解实践带动教学”且“阶段问题有所侧重”。

  (一)打好基础:规范语音、科学用声

  “金牌讲解班”面向全省本科院校一年级学生招生,通过面试,选拔的学员普通话及嗓音条件都有较好基础,但常见问题仍然存在。语音教学要突破的瓶颈,是在纠正系统性发音错误或缺陷的基础上,训练出顺畅自然的语流。语流的标准,并非停留在静态音节上,而是运用于表情达意中,所以需要在讲解实践中予以把握。发声教学按照播音发声以中低声区的实声为主、虚实结合、圆润清晰、幅度不大但层次丰富的要求,能让讲解语言更具分寸感和亲和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用声方法,学会用气息支撑声音、用口腔改善共鸣,可以避免实际工作中因讲解时间长、强度大而导致声带受损。

  (二)抓住核心: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讲解员的讲解,不是简单地背诵或程式化表演。借鉴播音表达的规律,讲解员要经由文物、图片、讲解词,切实感触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由此领悟其背后的精神实质和文化意蕴,进而产生鲜明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形成一触即发、一吐为快的表达愿望。经历这样“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创作过程,讲解员便能将自己的性格气质、人生阅历、知识积淀和审美情趣融于言语传播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讲解风格,也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把握关键:生动演绎、灵活应对

  丰富的感受需要通过生动的演绎送达参观者,才能产生传播力。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眼神、表情、手势、走姿,这些都要有意识地在讲解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倘若播音表达训练为讲解员的“有备而来”奠定了基础,那么即兴口语训练,则是要进一步强化讲解员的“随机应变”能力。面对年龄、职业、学识、志趣、性格千差万别的参观者以及他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讲解员要“因人施讲”、“因人施策”,灵活调整讲解内容、讲解方式,从容应对突发状况、巧妙化解尴尬局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明确目标:打造品牌、创意传播

  在媒介化社会,博物馆不仅要深挖其文化底蕴,而且要有品牌经营与社交传播的发展理念。讲解员作为博物馆人格化的传播符号,是博物馆品牌形象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宝藏》中的文物“守护人”,角色化的演绎、接地气的呈现,拉近了观众与文物间的距离,让观众对文物本身及其背后历史的学习成为自觉、自愿,也给了我们启示。新的时代语境中,如何在线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讲解活动,又在线上进行视听兼备、深度互动的推广,应成为博物馆管理者及其讲解员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旅游市场营销、文化创意产业与主持传播、节目策划等的教学融通、整合,或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引入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的启示:跨界复合

  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高等教育与播音主持高等教育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唯“专业”论的教育模式,折射的是办学定位的不清晰、办学特色的不鲜明,所以毕业生很难形成差异化竞争。“金牌讲解班”立足江西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瞄准旅游产业发展对高层次讲解人才的迫切需求,将播音主持能力训练模块纳入人才培养过程,让拥有一定历史、文化知识积淀的学生具备语言传播能力并发挥语言传播效力,从而实现内在素养支撑基础上的传播力提升。培养成效显著、就业情况良好。

  换一个角度,倘若从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过往专门针对大众媒体培养语言传播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中跳出来,从中提炼出语言传播能力培养的普适规律,并与其他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就可以将播音主持专业拓展为可涵盖更多不同培养方向的语言传播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拥有可持续发展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语言传播人才。结语《国家宝藏》的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在接受专访时说:“一个好的节目就应该是一个好的讲解员。节目是在弥合大家对历史、对博物馆之间认知的断层。”[1]换言之,一个好的讲解员,除应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积淀,还应该是一个好的节目策划人、故事演绎人,这样才能发挥内容传播力、形成文化影响力。■

  注释:

  [1]李煜冰.用故事与历史长谈,绘出千年感动——专访CCTV《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J].中国广告,2018(09).

  参考文献:

  [1]苏凡博.新媒介环境下节目主持人传播力概念考辨[J].广州大学学报,2016(08).

  [2]朱虹.金牌讲解班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02).

  相关期刊推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所设栏目:经济、法学、政治、语言文字学、外国文学、汉语言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上海文化。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