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榆社县土地确权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9-01-30

  摘要:在农村,土地和土地制度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不仅可以推进农村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途径,还是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行为可以使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以及收益权等)分布得到优化,还能进一步推动农村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下,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破解农村劳动力缺失,推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脱贫攻坚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就全县农村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土地,流转,保障

广东土地科学

  1基本情况

  全县辖9个乡(镇)、271个行政村、4.3万农户,总人口13.7万,其中农业人口11.8万,占总人口的86%。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4.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0.7%。二轮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5万hm2,承包农户3.35万户,农业人均耕地0.13hm2。

  截止2016年6月底,全县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5万hm2,涉及农户1.96万户,流转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3.4%。流转农户占总农户的45.5%。按流转方式分:转包土地1%333hm2,占流转面积的28%,涉及农户0.57万户;转租666hm2,占流转面积的16%,涉及农户0.34万户;转让253hm2,占流转面积的5%,涉及农户0.09万户;股份合作306hm2,占流转面积的6%,涉及农户0.14万户;互换670hm2,占流转面积的17%,涉及农户0.38万户;代耕代种1%333hm2,占流转面积的28%,涉及农户0.44万户。按流转用途分:设施蔬菜种植900hm2、占流转面积的18%,竹柳种植1%466hm2、占流转面积的29%,退耕还林及苗木种植670hm2、占流转面积的16%,养殖业133hm2、占流转面积的3%,农作物种植业1%726hm2、占流转面积的34%。在流转面积中,达到规模经营面积2%240hm2,规模经营面积占流转土地的47%。

  2特点及成效

  2.1流转面积逐年增加,规模经营水平显著提高

  榆社县土地流转面积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进正逐年增加,截止2016年6月底,土地流转面积从2000年的593hm2左右已达5%040hm2,增长了约7倍,特别是近三年年均增幅达到了30%左右。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状况,使土地向种养能手、大户转移。

  如:柳滩农业科技公司(柳滩村田玉成)在柳滩村流转土地10hm2从事设施蔬菜种植、养殖业发展,田鑫浩达公司(泥河掌吴奋明)在泥河掌村流转土地13hm2从事设施蔬菜种植,太原铁路局在云族镇东庄村流转土地20hm2种植设施蔬菜建设养殖场,晋中金粮农科公司在榆社县流转土地53hm2,榆社县农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466hm2从事竹柳种植和林下经济等等。既推动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又带动了贫困户参与,促使作物品种质次提升,其配套技术以及农业机械等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也得到了有效推广,为我县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了力量。

  2.2流转方式不断丰富,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

  代耕是榆社县最原始的土地流转方式,发展到现在,诸如转租、互换、转包以及入股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也逐渐得到普及。而种养大户在租赁土地后,也不会选择耕种传统质次效低的农作物,而是从耕种规模化、作物多样化出发,逐步由种植效益较低转向种植比较效益较高的作物,形成规模经营、特色突出的种植专业生产区。当前,榆社县已涌现出一批支持土地流转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为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榜样。

  如野狼山庄公司在西马乡新村村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养殖场以“农民出土地、公司建园区、农户搞养殖、公司统管理”的合作理念经营生产;箕城镇谭村芦笋吸纳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然后以“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将20hm2芦笋种植土地流转出去;河峪小米在各基地乡镇组织农户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从事小米生产等。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企业与农民双赢的目的,加快了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榆社县农业产业的发展。

  2.3流转规模渐成趋势,贫困户增收能力得到增强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进入“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引领经济发展全局的大形势下,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变相的向贫困户转移。土地规模流转使土地的巨大潜能得到有效释放,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得到了有效解决,土地不再是限制农民发展的桎梏。同时,从土地中解脱出来的农村贫困户开始向城镇转移,集中于二、三产业,成为新的劳务大军和创业群体,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

  贫困户在土地租赁中每667m2均收入1%000多元,外出务工的收入真正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有效避免了土地撂荒现象,增加了土地收益。村乡镇及村庄压根就没有体质测试站,这样在健康服务上就提供不了保证。同时在池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17年)的通知中了解到,到2020年底,社区各晨晚点、各行政村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池州市农村在社会体育指导也提供不了保障。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池州市乡镇体育管理人员在系统培训的次数上也是零,这样使得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相关体育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相关体育组织之间联系交流较少。对此需要对体育服务组织进行整合,使其能将综合利用、协调配合,各部门之间能够发挥其职能,形成优势互补的体育服务组织,进而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服务组织保障体系。

  对于良好体育服务组织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3各方面入手,首先要利用好体育职能部门的专业条件,健全公共体育服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场所,建立农村居民体育活动中心,构建市、县-乡镇(街道)-村上下一体的农村居民体育服务纵向供给体系;其次,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优势,当前农村中小学都招聘了体育特岗教师,这些特岗教师都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指导能力,让其充分发挥潜能,为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指导。最后则是要利用好社会体育社团和公益性体育组织力量,可以利用城市体育社团到农村进行公益性活动,通过以城带乡的形式来促进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刘青.江苏省城市空巢老人体育健身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43-45.

  [2]刘明生.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4):15-18.

  [3]赵吉峰.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16-18.

  农业方向期刊推荐:《广东土地科学》主办: 广东省土地学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32开,创刊时间:2002,目前状态:内刊。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