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恋爱婚姻问题已经不再是社会上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近年来虽然在校大学生婚育现象罕见,但是不文明恋爱等现象明显增多,因恋爱问题带来的自残、自杀现象偶有发生,既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也影响高校建设的安全与稳定。本文主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婚姻教育,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
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法制社会的健全。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恋爱婚姻问题一直保持“中立”态度,这样一种较为宽松的政策,使得大学生恋爱婚姻行为较为普遍。全国大学生约有七层以上的人谈过恋爱,也有小部分学生在大学结婚领证。学生关于恋爱问题有这样一句话:“大学如果没有恋爱过,那就不叫读过大学。”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恋爱婚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恋爱婚姻教育的概述
(一)大学生婚恋教育的内涵
婚恋观是价值观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恋爱、婚姻等问题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安定。大学生的婚恋观,就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体现出大学生对于恋爱、相处和性生活的一些基本看法,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结婚对象的选择和婚姻生活的认识。
大学生婚恋教育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必修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大学生婚恋教育,就是一种对大学生进行关于恋爱与婚姻、两性关系、恋爱情感与恋爱认识、恋爱能力与恋爱责任、两性心理与两性道德约束的综合性教育。大学生的婚恋教育主要依据大学生的婚恋现实状况,以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婚恋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为教育内容,采用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两I生情感进行系统而全面地的教育。大学生婚恋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对人生伴侣的选择,还会影响受教育者对未来家庭生活、婚姻生活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二)大学生婚恋教育的价值
大学生婚恋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的年龄阶段,他们身体机能旺盛,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多数学生身心状况良好。但是近些年研究表明,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身体问题。激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80%左右与恋爱、情感、生理有关,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婚恋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婚恋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适度的亲密感与归属感,使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树立对自己人格负责的观念。大学生婚恋教育是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婚恋中的挫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大学生婚恋教育增强了大学生恋爱的安全感,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和谐。
大学生婚恋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健康的婚恋观既关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也事关社会的长久稳定与持续前进。大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组建和谐家庭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的婚恋教育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婚恋观指导自己的婚恋行为,从而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和谐,进而促进和谐家庭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大学生婚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婚恋教育观念和内容滞后
我国的传统教育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努力学习专业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热爱祖国和服务社会,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辅导。根据社会调查显示,有不少的家长和老师觉得不适合过早和孩子交流恋爱、结婚等问题。目前仍然有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性问题与婚姻问题是私密的事情,不应该与学生公开讨论这问题。因此,大学生婚恋教育观念的滞后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指导。
大学生婚恋教育是大学公共必修课,当下多数教材偏向于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大学生婚恋教育内容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教育内容太少且过于强调传统,无法满足90后大学的真实需要,极少数的学生认为内容很丰富。现有的婚恋教育内容无法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人生幸福相一致,缺乏了人文关怀与情感关怀。
(二)大学生婚恋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学校进行婚恋观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公共课堂教学,依靠思想政治老师将婚恋知识传授给学生,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学校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往往由于学生的“不好意思”而出现助力不理想的效果。教育方式与现实学生生活相脱离,无法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同时教育方式也忽视了对大学生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公共课堂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老师很难顾及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老师难以做到专业和思政的无缝对接。最终降低了婚恋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婚恋教育供需比例失调
如今我国综合实力上升,社会全面发展,随之也要求大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大学强烈需求的不仅仅是专业课知识,也更加需要情感知识。大学的婚恋教育并没有满足大学生的真实需求,专业的婚前恋爱知识是学生们渴求得到的。恋爱、婚姻是人们重要的人生经历,婚恋情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婚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在学生们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需要有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高校婚恋教育资源的供给与其需求比例的失调,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婚恋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
自媒体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之一。对于网络犯罪和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监管技术还有待提升,因此,一些不加过滤的网络信息往往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给学校的婚恋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交流的方便,给需要寻求帮助的学生带来了咨询途径,匿名交流是常用的一种方式。
但是网络信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获取的婚恋知识未必是正确的知识。在错误婚恋知识的引导下,学生会形成比较偏激的婚恋观,这会加大学校婚恋教育的难度,使得学校的课堂教育和课下引导变得单调无效。
(二)高校应对不力的影响
功利性教育导致目前高校重视智育忽视德育,进而出现了婚恋教育课程流于形式的现象。因此,无论在高校里,还是进人社会后,多数大学生都受到了婚恋问题的干扰。高校教师迫于科研压力和职称压力,片面地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能够处理好两性关系,不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过多的婚恋引导和教育。
高校强调学生专业课学习,对于专业的建设和师资的投人都下了大功夫。对于大学生的婚恋教育只是在公选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提及,而且婚恋教育师资力量与课程建设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也必然会影响到婚恋教育的效果。关于婚恋教育的图书资源短缺,教育内容缺乏合理性和实效性,同样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总体上,可以将高校问题归纳为高校不够重视学生的婚恋教育,高校婚恋教育观念滞后,高校婚恋教育方式不能迎合新时代学生的要求,高校对于学生恋爱、婚姻的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三)大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
当下社会给大学生的标签有“独生子女”“我行我素”“娇生暾养”“自我为中心”,大学生在性问题上也比较开放,对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加思考,这样缺乏自律的行为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致命的伤害。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抗压能力和面对挫折的能力也较差,当婚恋情感出问题时会出现过激行为和消极情绪,不能理性地处理好两性关系。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修养,自尊自爱,应该明白自由是相对的,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改善大学生婚恋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互联网法制观念,净化网络环境
规范互联网的传播秩序,加强对网络媒体的法律监管。通过对媒体公司的引导与管理,促使公司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媒体在宣传与大学生婚恋有关的社会新闻时,应考虑到社会中的“包二奶”“养小三”“婚外情”等不良现象所产生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在信息传播的源头上,媒体公司应更多考虑到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传播更多的正能量信息,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
高校教育应该转变传统的婚恋教育观念,重视新时代婚恋教育。高校工作应加大对师资力量和图书资源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大学生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优化婚恋教育方法,丰富婚恋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恋爱教育、择偶教育、科学性教育、婚姻教育。同时,高校也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完善高校关于学生恋爱、婚姻的规章制度。
(三)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婚恋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为了提高大学生婚恋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认知自我,加强自我教育能力。大学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学会有效控制自我,提高自律性。同时,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正确的宣泄自己情感,要努力做到“阳光做人,用心做事”。在面临性问题时,要提高自身的婚恋道德水平,理性面对。
五、结论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大学生婚恋教育应该是高校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不仅需要高校付出更多的努力、社会参与,还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梅思佳.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分析与引导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2):l53-154.
[2]李海伟.”90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5):74—75+90.
[3]孙继红.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策[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39(04):52-55.
教育类期刊推荐:《科教文汇》(旬刊),杂志是集学术性、综合性、前瞻性、权威 性为一体的理论期刊 《科教文汇》杂志是安徽省一级科学教育类学术期刊。 《科教文汇》遵循”严谨、唯实、公开、优质”的方针,力求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高科教文工作者的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刊物宗旨:严谨、唯实、公开、优质 刊物特色:现代、实用、综合。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