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多金属矿床地质的寻找更加系统化、正规化。尤其是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的开采,该矿产自于北祁连海相火山岩,本文首先介绍了甘肃省白银厂小铁山多金属区域成矿背景,然后介绍了矿区地质情况,最后分析了矿区特征及找矿标志。希望本文的工作能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多金属矿床地质,白银厂小铁山,安全性,金属矿开采
在我国,最主要的矿带就是北祁连多金属带,它主要生产块状硫化物,在这个地区还发现了非常多的铜、铁、锌、金、银等矿床。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矿带东侧的海相火山岩中,是盛产白银厂多金属矿田和银洞沟等。以前,白银厂矿田被作为典型的代表逐渐应用,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且对于其赋矿层、形成时期即周围的环境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目前,在该领域研究的科学家包括高兆奎和夏林柒,本篇论文主要是对以甘肃省白银厂矿区及其周围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小铁山多金属矿床地质的研究和它形成的机理进行详细分析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归纳总结,保证了找矿成功概率。
1区域成矿背景
在北祁连东褶皱地区的东侧是白银厂矿田大地构造的地域,它是形成在远古代褶皱区,沿着祁连、白银断裂带进行分布,从整体上来说形成了南北残余火山岩带,在其中部岛弧火山岩,形成了弧、沟、盆的格局,这类火山岩是周围的火山喷发以后的主要产物,同时为主要的矿带,形成不同规模和形态的硫化物矿床。该矿田的中部火山岩带东边是白银厂,西边是石青硐,狭长的分布,总长度约为110km,总宽度大概在12km左右。在该地段发育而成的火山岩分异性比较好,其韵律和旋加回性比较明显,形成了角斑岩,火山岩系则是由熔岩和火山碎屑构成,这为白银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矿区地质概况
2.1地层
矿区出漏地层为白银厂群,主要由一套海底细碧石英角斑岩构成。这种构造包含基性、酸性,正常的沉积岩形成比较完整的沉积系列,与此同时还有次火山岩。按照火山喷发组合的不同,这类群能够分为四岩组,其矿田仅仅包含第二组,其包含的岩性为石英角斑岩、石英钠长斑岩、硅质岩等。矿床赋矿岩石凝聚在一起形成含矿岩石。这种岩石经过风吹日晒蚀变以后形成的三带,其整个的矿体产生于石英角斑中,这类角斑有碳酸盐等物质。
2.2构造
相比于其他部位来说,矿区的结构非常的复杂,然而通过对整个地区进行观察分析,可以得出它总体上来说向北边倒转、向西部倾伏,大致偏向的角度为308°,其整体的轴面向南西起伏,一般情况下倾斜位置褶皱比较多。其区内的断裂层发育情况多为控矿断层。在整个矿区内醉倒的断层是NEE向断层,其向南方向倾斜,整个水平面内向前位移的距离大概在6m左右。对整个矿体来说,其他的断裂带相对比较小,对其整体够不成大的威胁,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2.3侵入岩
在白银厂矿区内侵入岩的发育,是随着火山喷发一块进行的,有明显的喷发入侵和后期岩浆活动,目前发现的侵入岩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石英纳长斑岩,第二类为钠长花岗斑岩。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①石英纳长斑岩,一般位于矿化带的下盘,其地表处仅在特定的区域形成透镜状,断续长达300m左右,在最宽的地点有35m,整个岩石向北西发展,在南西地点倾斜,倾角度数在75左右,和周围的岩石能够保持一致,整个岩体和周围的岩石接触,然而在其表面会出现混杂的问题,这类岩石归属于次火山岩,和喷发岩同源。
②钠长花岗岩的产状可以分为两组,为北北西和北北东走向,其出漏的宽度大概在4m,向外延长几百米之多,穿插有非常多的矿体和岩石,对整个的白银厂矿有很大的破坏力,这种岩墙和石英纳长斑岩归属于同一种岩浆源,在时间轴上比主矿期要晚的多,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它是矿末期的主要产物。
3矿质特征
3.1矿体的整体特征
在白银厂整个矿体是一个比较大的隐伏矿床,在地表以上17m,整个宽度为1.5m,矿体是白银厂第二岩组石英角斑,其上盘是绿色石片岩,下盘是浅色的肉红色石英纳。整个矿体的产状和周围的岩石大体上保持一致,总的为310°走向,其倾角为75°,整个矿体的部位受到层间破碎带影响,大致可以分为透镜状矿体、板状矿体,这个矿体有分支、膨胀、复合、重现等情况,整个矿体的变化非常大,然而其层位很稳定。
本文的小铁山矿床在实际中分为两个矿段,矿体分为4个,第一矿段是在五行和六行之间,富矿体则集中在六行和七行之间,在其最深的部分有非常厚实的块状体。这一段包含以下非常重要的两个矿体:①一号矿体长度为500m,总体厚度在13m,其斜深为490m。②2号矿体总长度为600m,厚度为16m,斜度为440m。第二个矿段在八行和九行之间,矿体多集中在一处,这类以块状矿石为主体。③3号矿体总长度为480m,总厚度在12m左右,整体控制的深度为500m。④4号矿体总长度大概在400m左右,总厚度为13m,斜深为400m。
3.2矿石的特征
小铁山矿床的矿石按照类型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即块状矿石、侵染状矿石。①第一种矿石密集分布,有黄铁矿、黄铜矿等构成,并包含少量的脉石矿物,矿体的层次分明,变化比较大。②侵染状矿石多呈现星状分布,金属矿物不均匀分布,由于其分布规律不明显,导致其品位变化很大。矿床的上盘常常是铅、锌为主,下盘则主要为侵染状矿石。在矿石中非常重要的成分为黄铁矿、黄铜矿,次生矿物则分别为铜蓝、铁矿等,其整体占比为38%,包含石英、长石、云母等。矿床上的矿物以下述顺序来进行:黄铁矿变为毒砂、黄铜变为方岩,表1为整个矿物质。
3.3围岩蚀变
地表的腐蚀程度在短期内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在局部地区很少会出现矾化情况,其深部的围岩变化非常强,和周围的很多矿体有很大的关系,包含绿泥石化、云母化、泥石化等。
4成矿时期和找矿标志
4.1成矿时期
酸性火山发生时,常常伴形成矿。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在成矿的整个体系中,石英钠长斑岩形成断裂系统,其整个成矿发生在和酸性火山岩同源时期,在矿田火山大规模发生之前。按照学者郭原生采集的次火山岩的研究思路,它对岩石中的相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个地区的石英纳长斑岩的年龄约为500Ma,具体的形成时间为晚寒武世。
中寒武世酸性岩浆在爆发以后极易形成白银火山岩,由于这类火山在晚期内会发生,由于整个形成过程非常复杂,在喷发流出外面以后会逐渐的进行沉淀。众所周知,成矿是在岩浆喷发出来之后才进行启动,在基性火山作用前结束,这中间的时间差距比较小,为此,这类矿形成的时间也应该在中寒武世。学者李向民通过研究发现,很多的白银铜多金属矿床是在酸性火山晚期形成的,伴随着火山的侵出,汇集到一处,形成岩浆,高温高压作用下,易在喷口的周围形成喷流。
4.2找矿标志
综合以上所有的分析,可以对矿床的整体特征、形成时段、成矿的机理详细的研究,可以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和白银矿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找矿的经验:①区域成矿背景标志。包含形成的版块构造及裂谷环境,还有火山喷发中心喷口。②通过矿床寻找。其地层的标志处,应有相应的角斑岩,由于其整体规模偏大,涨缩现象和矿体的关系非常紧密,由于铁硅质岩层比较少,在那些岩石发育良好的地点找寻到的概率比较大。③还可以根据蚀变的标志来定,蚀变的岩层多呈现筒状,其上端为云母化、重晶石化,下部发育比较快。④对于那些密度较高、极化非常明显、电阻率很低,且存在重叠现象,低电阻率常常出现上部很高,下部较低的情况,对于矿床氧化带,往往会出现矿体露头的现象,当氧化带中出现铜、锌等氧化物的地点是找矿最直接、最有效的标志。
5结束语
通过对矿区内的各种作用类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探寻火山岩型矿床有非常大的帮助,根据分析,可以总结出找矿的具体步骤,即应重点关注流纹岩、英安质火山岩附近,对于白银厂小铁山多金属矿床地质的勘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建平.西南三江北段铜多金属成矿条件研究成果报告[R].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调查研究院,2012,6.
[2]李学虎.青海南戈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J].黄金科学技术,2013,18(2):16~21.
[3]陈建平,郝金华,董庆吉,等.青海省当江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青海省有色地矿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2012,2.
期刊推荐:《云南地质》Yunnan Geology(季刊)1982年创刊,主要刊登云南及其它领域,特别是东南亚周边国家的基础地质研究问题,重视发表地学前沿学科以及国家、云南省地学攻关项目学术论文,介绍云南及其它领域资源勘查、开发、市场化信息及动态。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