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其深刻的历史和逻辑根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历史对中国共产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历史发展规律高度所进行的自觉价值选择。适逢中国共产党九十诞辰之际,从世界历史眼光出发,重新审视和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掘这一思想的世界历史意义,对加强党建,提高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都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只是一个通俗易懂的短短九字命题,但它非常准确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其深刻的历史与逻辑前提,这一科学的价值命题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提出的道德口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历史概念。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创了世界历史,并逐步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危机不断发生,但每一次危机最终都转嫁到了劳动人民的头上。这引发了工人的政治反抗。席卷欧亚的工人运动表明,人民群众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马克思最先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主体的道理。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但这些财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却成为人民的对立物,物的价值的增值与人的价值的贬值成正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资本的压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自觉立下了为人类大多数谋福利的远大志向,将之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理想。在后来的学习研究中,马克思创立了自己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将这一理想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等一系列着作中,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世界历史主体地位,以及工人阶级通过解放自己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历史规律。虽然资产阶级率先开创了世界历史,但资产阶级充当的不过是世界历史不自觉的工具,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准备着各种条件。马克思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与资本丛林法则的作用,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造就少数人的富裕与人民群众大多数人的贫困化。这决定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政党不可能成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政党,而只能成为为少数人服务的政党。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1]资本主义运动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它使人类在处理自然与社会、历史与价值、个体与类等关系层面都陷入了不可解脱的二律背反。马克思发现,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只有以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才能走出以上这些二律背反的困境,在新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有机统一。因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程度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程度是一致的,共产主义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人民群众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世界历史的自觉主体。工人阶级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阶级,共产党则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自私狭隘性,科学揭示并高度赞扬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共产党的大公无私性与先进性,并将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作为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与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思想,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命题。1905年,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艺为谁服务时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3]列宁将人民群众作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依靠力量,指出“工农政权办事首先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4]他在《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中提出:“我们将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准则,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羞事,凡是劳动都理应按一定标准付给报酬的习惯看法。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5]列宁的以上论述将为人民服务理解为一个历史命题和一个实践命题,而不仅是一个道德命题。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与列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与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作《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年10月,毛泽东在接见新闻工作者时进一步指出: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5年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他说:“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6]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客观反映了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与中国历史的主体,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本质,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优良传统,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劳动人民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关思想的中国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由上可见,近代以来世界和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出的历史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是世界历史的主体、为人民谋福利和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和乐于助人的优良美德,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出的逻辑前提。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言简意赅,是对党的宗旨的最佳表述。“全心全意”表明党的实践目的的彻底性,这是对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先进性的准确揭示;“为人民”表明了服务的对象,“人民”并非西方学者罗素等所分析的那样只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毛泽东所讲的人民是非常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所指,但总是那些代表了历史进步方向、推动社会发展的大多数劳动者;“服务”则是一个实践概念,表明共产党员应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应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实现个人价值。具体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包括以下四层基本意思:一是完全和彻底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假心假意;二是一切言行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人民谋利益;三是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时,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四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应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与依靠人民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性命题,把握这一命题的科学含义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眼光[7]出发。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眼光主要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方法论上强调世界历史时空的辩证关系与整体性,将共产主义看作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同时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是人的活动的规律,将历史的内容还给人本身,从而实现了历史与价值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眼光的根本特点在于将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有机统一起来,在方法论上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和历史与价值有机统一的原则。之所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命题,不仅是因为这一命题有其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和这一命题本身的产生就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命题从根本上反映了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要求,为我们彻底走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历史与价值的二律背反以及个体与类的二律背反等困境提供了指南。
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私有制消亡,人们形成了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按需分配。异化劳动被自由劳动扬弃,劳动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意味着,人们通过对象化的劳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就是在实现着个人自己的价值。在那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普遍成为每个个体的自觉意识,因为人们不再受狭隘而自私的贪欲所束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不再意味着个人失去了什么,相反,如果个人为他人、社会与人类所做贡献越多,个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更大。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命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私有制与市场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人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过于超前,或这一宗旨根本就无法实现,因而可以忽视或弱化对这一宗旨与理念的宣传。从世界历史眼光来看,这些想法和做法是极其短视而有害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所言的共产主义也是一个实践运动过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样也是一个历史实践过程。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将人民群众理解为世界历史的主体,是在洞悉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价值命题,它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统一的命题。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体现了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超智慧。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历史与价值的矛盾都一直困扰着政治家和思想家们。特别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现代化过程,更体现出历史进步是以恶的力量来推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带来了经济效率的提高与物质的繁荣,但另一方面却导致了人们的道德沦丧与价值失落。在理论领域,人们陷入了所谓的“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谁当优先的争论。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没有能够走出历史与价值的二律背反。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去讨论问题,依然受当代世界市场、私有制、自由主义以及中国封建主义如“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其实,只有从世界历史眼光出发,才能走出这种历史与价值的二律背反。毛泽东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洞悉了历史与价值的辩证法,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一思想将人民看作世界历史的主体,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作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为解决长期以来的历史与价值的矛盾提供了一条合理的思路。毛泽东强调人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的主体。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8]他虽然划分了三个世界,但同时认为各国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毛泽东看到,人民的力量要团结和凝聚起来,必须依靠自己的政治组织共产党,所以他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但他更加强调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主张共产党应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他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0]因此,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说词,而是在科学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实践运动的理论表达。
最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实践上将个人利益与人类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解决了个体与类的历史矛盾。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时代,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还存在着对抗,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1]在这个阶段,旧式分工依然存在,个体与类之间的对抗关系没有解决,人类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乃至整个阶级的发展实现的。所以,马克思说:“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不会再像可怕的异教神怪那样,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12]在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条件下,当每一个共产党员甚至每个人都能全心全意为社会和他人服务时,同时也就是在为自己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在社会中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的标志是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意味着人民群众的个人利益、一部分群众的集体利益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之间,是根本一致、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着的。人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对象。“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具有了人民群众“自我服务”的性质,即全体人民通过分工和相互服务而实现自己共同的福利。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不会埋没人的个性,而且能够造就个人社会关系与能力的全面性,让每个人的需要和生活同整个世界历史联系起来。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中达到普遍自觉和认同,马克思所讲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才有可能。综上所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理应成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行为准则。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应从世界历史高度去理解并践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不应仅仅将它作为一个道德口号去空喊。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更应该大力宣传与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种认为共产主义可望不可及因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法做到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