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浅议创业园在新兴产业培育中的作用

分类:科技论文 时间:2018-10-31

  摘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产业本身也存在着一个“产生—成熟—衰亡”的过程。创业活动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创业园应当通过对创业活动的推动,直接作用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推广,并成为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基地。

  关键词:创业园,新兴产业培育

创业园

  1产业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大理州云龙县,有一个名叫诺邓的古镇。从当地遗留下来的建筑,各种建筑用料都非常考究,建筑设计都非常精美,我们不难想像出当年诺邓的繁华。解放以前,盐是人民群众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资。

  而因为产盐,所以诺邓一直是“盐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建国以后,盐的生产地打破了原来地理位置上的阻隔,来源极大丰富,产量大幅攀升,盐越来越失去了作为一种核心资源的稀缺性,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与此相伴的,是诺邓也由此越来越失去了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越来越边缘化,青壮年不断出走,人才不断流失,经济逐渐凋敝,现在基本上只剩下了一些老人独守空房。

  诺邓古镇的故事与楚雄的黑井古镇非常相似,但这样的情形其实一直都在发生,产业兴则经济发展,但是如果产业衰落,而新的产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创新和发展的话,那么地区经济的衰退则不可避免。所以产业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并不仅限于“欠发达”的地区,对于现在的“发达地区”同样重要。

  2创业潮与创时代

  在新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创业潮:第一次是在1979年-1989年。当时恰逢文革结束,800万知青返城,而机关单位安置有限,另外还有一些刑满释放人员生活没有来源,就业成为社会问题。

  所以他们只能靠摆地摊,从事理发、修鞋、磨刀、修伞、修家具、卖小吃等行业维持生计,人们管这叫“练摊”;第二次创业潮是在1992-1997年。面对充满未知数的商海,公职人员更多地是结合国家及时出台的政策,以“停薪留职”或请长假的方式“下海”,可谓是“千军万马下广东”;第三次是在1997年-2000年,中国互联网的时代逐步开启,一大批互联网企业由此产生,奠定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基础。

  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由此,中国掀起了“第四次创业潮”,中国也由此进入了“全民创业”的时代。

  与以往三次创业潮相比,这“第四次创业潮”具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是参与创业的创业者素质在不断上升,越来越体现出高学历、高素质、高意愿的趋势;其次,是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从“谋生”“赚钱”这样的较低心理需求,逐渐转向“自我意愿和自我价值实现”这样的较高心理需求,并最终成为“有趣、好玩”这样属于较高心理需求的“潜意识目标”;再次,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创业者和创业实践的态度从原来的“看不起”、“怀疑”,逐渐演化为“肯定”、“鼓励”和“向往”;最后,这次创业潮是通过国家层面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和推动,“创业实践”已经逐步地从个人、少数人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党和国家一手推动的结果。

  3创业园的任务和作用

  3.1创业价值观的塑造

  创业文化是创业园最核心的职能之一,是创业人群的“集结号”,是创业资源的“征集令”,是创业活动的先行者。创业价值观的塑造是创业园最核心的职能,必将对创业实践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曾说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实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的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创业就是创办企业,而“创办企业”的本质目标就是为了“盈利”。但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心共筑中国梦”,“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不仅是“创办企业”,而且是着重于倡导“创业精神”,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创造精神。创业活动的目标当然就是创造产品,是要通过创业者的发现、激励、组织、整合,以及通过其他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产品。虽然从结果上看,他们所提供的产品不一定都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但是从动机上看,一定都是一种奉献的态度、实践的态度、务实的态度,而不是等待、索取,或者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

  (2)责任意识,也就是对创业实践的所有后果负责。创业是一种先有目标、再有行动,并且往往是“由目标引领行动”的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行动的方案和步骤有可能与事先设计的方案并不相符合,但这并不影响其“目标引领行动”的本质。

  (3)市场意识,也叫做“客户意识”。对于创业实践而言,一定要从“对方”的需求和愿望来考虑问题,必须要从“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分析自己的“客户”是谁?自己的“客户”在想什么?自己的“客户”想要什么?最后才是“自己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4)产品意识。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价值”的,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某个人的价值衡量很容易受到其财富、地位、权势、容貌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变得庸俗化、表面化。但实际上,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为别人所提供的产品,也就是人们是否需要他,以及“多需要他”,以及“对别人来说,有多重要”。所以正如一家注册资本金很高的公司并不一定是一家好公司一样,那些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不一定是对别人有价值的人。

  3.2创业文化的打造

  创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创业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第二,无所谓“创业失败”,除非已经彻底放弃了努力。也无所谓“创业成功”,因为创业实践永远都存在着风险,也永远都存在着机遇,所以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永远是‘在路上’”。

  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创业失败”或是“创业成功”应该用“项目失败”或“项目成功”来表述更为恰当;第三,无所谓“适合创业”或是“不适合创业”,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每个人都将成为创业者,所以必须具备“创业者思维”。比如产品意识、客户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品牌意识等;第四,“创业者”是新时代的社会精英(建国时期的社会精英是“牺牲者”,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精英是“建设者”“奉献者”,建设“中国梦”时期的社会精英就是“创业者”);第五,“微创业”是新的创业潮流;第六,投资人本身也是一种创业形式。

  之所以要将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从经济领域引入到文化领域,一来因为“创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将成为一个潮流,但是现在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是很多,特别是在州、市一级,更多的人还只是把创业园的建设当作是一种“任务”而不得不完成,如果我们能够“先声夺人”,一定会占有很大优势,会更多地引起上级部门领导的重视和相关支持;二来是因为通过创业文化的设计和宣传,有利于创业人群的培育和凝聚,并进一步带动人才、资金、项目、信息等创业资源的凝聚和碰撞,只有当创业资源富集到一定程度之后,创业活动才会真正地形成潮流。

  3.3创业氛围的营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园区活动的策划和执行。比如可以设立“州长创业奖”(奖励创业活动的项目设计、项目运营、品牌构建、投资回报、项目扩张等各个实践环节,而不是仅限于“创业项目”的设计),可以设立“创业者论坛”(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交流创业管理的经验等),也可以围绕创业实践的需要,设立一些主题交流项目等(详见后文“宏观创业背景的打造”)。

  (2)“创业管理”课程的设计与宣贯。主要包括“初创企业管理”和“二次创业企业管理”两大类,对此可以采用“政府购买”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符合要求的培训企业加入,也可以与现有的“创业培训”相关政策相结合而进行。但是在执行时必须要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避免课程脱离实际。建议采取“由企业先完成市场化运作,取得市场认可后、完成一定的市场销售额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奖励’”的方式执行。

  (3)创业平台的构建。主要依托创业咖啡(众创空间)来开展。创业咖啡可以设计为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两部分。开放空间主要包括创业咖啡厅和路演室,主要用于“非明确指向性”的广泛交流,封闭空间则是指“孵化仓”,主要用于“有明确指向性”的定向交流。路演室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会展公司”来进行。未来的“孵化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适用于“初创企业团队”,主要提供给具有创业意向的“创业团队胚胎”使用;另一种适用于“二次创业企业”,主要提供给初次创业已经成功,面临着“二次创业”的企业,实行“主动服务、邀请进驻、单独指导”的方式进行。

  (4)创业园本身的品牌设计与扩张。营造创业氛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以创业人群的需求为导向,无论是活动的组织,还是课程的设计,或者是创业平台的构建,一定要符合创业人群的实际需要,一旦离开了这一点,就很难聚起“人气”,也就很难成功。而最了解市场需求的就是企业,所以建议尽量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来开展。

  3.4提供公众服务。

  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创业背景的打造。包括创业文化背景(前已述及)、创业人群背景(可以通过文化背景的打造和园区活动的策划来逐渐地凝聚和形成)和创业产业背景。正所谓“鹏行万里善御于风”,如果能够设计出恰当的创业产业背景,无疑会使创业活动的难度大幅降低。与内地发达城市相比,欠发达地区在信息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并不占优势,所以那些依托高资本投入、高智力注入以及依托大信息量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并不适合于大理当前的实际。

  建议可以围绕“新兴服务业”来打造创业产业背景,包括新型旅游、家政服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建设等,理由是:第一,新兴服务业是未来的重要产业发展方向,起点低、前景好、不污染环境;第二,新兴服务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除了少量企业管理高层人员和技术人才以外,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明显较低,能够通过短期的职业培训就能解决;第三,新兴服务业一旦完成服务理念和执行标准等初期构建和设计以后,比较容易存活,也比较容易进行复制和推广,这对于创业企业向外扩张极为重要。

  当然,新兴服务业是一个大概念,全面、一齐发动当然不行,但可以分步实施,成熟一个行业就孵化一个行业,操作上简单得多。初期建议可以结合“中华美食城”“家政服务中心”“线下体验中心”等其他创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来进行。

  (2)鼓励创业的政策制定、宣贯、解释与执行。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通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参与来实现,而且这是一件不断改进、不断互动、持续不断的工作,应该要形成一种对话的机制。

  (3)相关手续的办理。主要是指创办企业的手续办理,以及政策、法规的咨询等。

  4结束语

  创业是一种实践,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虚假,而且必须要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所有的创业活动,最终都必须要通过“产品”“成本”和“效率”来进行综合的考量。创业是一种革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行业不断产生,新的思想不断涌现,新时期区域竞争的实质就是产品的竞争。

  同时,创业所产生的革新远不仅限于经济的领域,而是必然会向社会、文化、管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扩散,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形势下,谁能把握先机、执行得当,谁就能够争得“先发优势”,谁就能够争得“话语权”,谁就能够争得更多的关注和政策支持。创业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既表现为对自己负责、对产品负责、对成本负责,同时也表现为对团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企业创未来”。这种“责任意识”的实质就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并且即将成为新的时代潮流。创业园理应成为这种“责任意识”的研发地和扩散地。

  参考文献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3]克里斯多弗·洛夫洛克等,《服务营销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薛可等,《品牌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