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语境制约因素与外语交际之关系论文发表指导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3-05-16

  论文摘要:语言交际与语境分析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外语的目的是掌握外语语言(书面与口语)交际能力,语境对于外语交际能力的习得起到了很大作用。外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之一便是不懂得如何把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与语境分析结合起来,也不熟悉语境对于外语交际的种种制约因素。分析了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了语境分析对于外语交际的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语境;交际;制约因素;认知

  一 、语境学说之演变

  语境是语言具体运用的环境。失去语境,语言就没有了依托,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交际者就不可能理解彼此的真实意图语境。语境作为语言存在与变化的条件,在语言交际中,是由语言内和语言外各种制约因素共同构成的连续的系统。有人把语境划分为语言知识语境(verbal context)和非语言知识语境(non-verbal context),也有人称之为语内语境与语外语境。一般来说,前者是指上下文语境,后者则为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与社会文化语境(context of social culture),到后来分得更细,变成了四种语境:“上下文语境;交际情景语境;社会背景语境和文化背景语境”。传统的语境观对于语言语义的学习与理解,以及语用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语境分析使得外语学习者,不再孤立地纠结于语法规则中的条条框框,不再拘泥于枯燥的纯语言学习,而是结合语境,从历史与文化的背景语境角度学习外语,掌握跨文化背景下外语语言交际能力。于是外语学习变成了外语习得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获取。但传统语境观过分强调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而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忽略了外语语言使用者在心理认知上的变化。1986年,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在其合着的《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Cogni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认知语境说,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交际者双方在话语交际中做出认知假设的参与过程。”在认知语境观中,明示—推理,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话语成功的关键在于关联性(Relevance),交际行为的过程主要的是受话人在关联性的基础上对认知语境的假设进行不断地选择和调整的过程。

  从传统的语境观到认知语境说,人们对于语境的分析与理解经历了从相对封闭的、静态的、表象的阶段转向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能动的心理认知语境阶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又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无论是外语情景交际,还是外语语篇阅读理解,都是一个完整的交际链,其中都有参与的人物主角、事件、主题、场景、时间、上下文以及对话或语篇所表现出来的历史与文化因素,构成了一个总和。因此,仅仅依靠传统语境分析或者是认知语境观都无法解释这一语言交际的综合过程。因此,语言的使用环境更应该是多种语境交融在一起的,合成式的语境,而不是单一的独立存在的语境。对此,冉永平教授指出:“语境既包括认知语境也包括其它语境……,认知语境不能取代其它具体语境。”

  传统语境是认知语境的外在源泉,是认知语境产生推理的条件。传统语境中的具体场合因素对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显现有触发作用。在言语交际中,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激活相关认知语境,使交际顺利进行。

  二、语境分析

  1.上下文语境制约因素

  从单个的词汇、短语、句子到整个阅读语篇,或者从交际对话的前言与后语的衔接,构成了完整的上下文语境,这个上下文语境既包括语法上的(时态、语态、语音、句构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上下文语境,也包括语义方面的(情景与文化意义上的)上下文语境。因为“语言是个符号系统,语言由两个方面组成:形式与意义。”语境还有两个功能:一是制约的功能,二是解释的功能。因此,上下文语境对语言产生的制约与解释的作用表现在语法方面与交际行为等方面。

  由于外语词汇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一词多义往往会带来交际障碍。语境所具有的制约与解释的功能使得“上下文中的某些语词选用,受到上下文语境制约,使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语义上均与上下文整体保持密切的关联(有些语义甚至是相互一致的),这样就限制了它的所指功能及范围,从而使语词的所指功能具有了标记性,其所指范围具有了确定性。”因此,借助上下文语境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某些语词或短语的所指定义,达到消除歧义和发现其隐指含义或象征意义的目的。能起到语篇衔接作用的词语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其语义依赖于上下文语境,才有可能使其语言形式具有标记性,才有可能对语篇中某些特定的语言成分起到衔接作用,才可能具有交际语篇连贯的功能。如下列句中出现的“stood”单词,根据上下文语境,可推断出其语义是“忍受”的意思。

  Once more I tried to consoled him:“I’ve had Toledo partridge twice before, and I promise you, it tasted just like yours.”

  “And you stood?” he pushed his plate away but refrained from complaining to the waiter.

  在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外语交际时,交际者双方根据话语的“前言后语”(上下文语境),猜词测意,判断、把握准确的交流信息,以达到彼此的良性互动。

  2.情景会话语境制约因素

  人们在从事交际活动时,总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就某些具体的话题运用某种语言交际方式,彼此展开情景会话。这样话语交际的当事人(交际者)、交际话题、会话时间与地点、交际的前言后语(上下文)会话语篇等所有因素的总和就构成了情景会话语境。

  交际能否成功,能否进入良性互动的状态,言语交际时的情景(场合、交际方式、交际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会话语旨、交际者本身还有交际或辅助交际的次语言、非语言交际符号(语气、语调、体势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等),构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情景会话交际语境。

  情景语境反映了各种语言的、次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交际符号相互粘着的交流状态,其中对交际成功与否起到最重要制约的是交际参与者的语言认知状态,即情景会话中的认知因素。

  3.认知语境因素

  交际参与者的心理认知活动与语境运用相结合,便形成认知语境。交际者根据交际过程中的明示,然后结合语境假设进行推理,判断并领会彼此的交际意图。认知语境是话语交际互动过程中存在于双方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是各自正确理解话语的前提。理解每一个话语所需的语境前提是不同的,因此,听者获得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的过程即是构建的每一个话语的认知语境(情景认知语境;社会文化认知语境;上下文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不是在交际之前就早已存在的,而是在言语交际的互动过程中与话语理解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当交际参与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境认知时,彼此便能够达到最佳关联的交际状态,反之便会使交际无法进行或者导致歧义。

  4.情景认知语境制约因素

  在会话语境的诸多要素中,交际者(发话人与受话人)因素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交际者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交际者对于交际的目的以及交际符号的认知,均对交际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因素构建了交际者的情景认知语境。

  (1)情景认知语境中言语交际者语言交际符号的认知制约因素。在交际互动中,交际者彼此间的语言交际符号认知关联性推理,对于交际的良性互动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交际参与者之间语言认知差异越小,那么共处的认知语境就越大,交际障碍就越小。实践证明,当双方具备相同或相近的语言认知模式时,彼此便能达到最佳的认知状态,这样双方随着交际的深入,彼此的互明与推理便会获得很好的效果。中国人由于所学外语与母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文化传统等语言交际符号与交际行为模式迥然相异,这就势必造成中西方认知上的巨大差异,使得我们在外语交际或语篇阅读时,会遇到来自母语的负迁移等一系列的交际障碍,制约了语言交际参与者对语言交际符号的顺利解读。

  情景会话中的语言认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话人就自己的交际符号对受话人的理解认知的推理;二是受话人对发话人语言意图、交际符号认知的推理;三是交际参与者对不断延展的彼此的语言交际符码代指模式的进一步推理认知。

  (2)情景认知语境中交际者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认知因素。在情景语境会话中,语气、语调、面部表情、眼神、体势语(body language)等非语言交际符号,作为一种语言信息载体也参与了整个交际过程,其所承载的语义也是构成情景会话语境中语篇语义的组成部分。非语言交际符号同样具有文化意义,是经过漫长的积淀而形成的重要的语言应用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时,在交际中会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景效果。一个人的举止尤其是眼神所能提供的认知信息量往往超过其语言认知层面,同语言交际符号相比,其所反映出的信息更为真实、准确与生动,更适合传递隐含的深层次交际认知信息,达到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境效果。非语言交际符号只有在完整的上下文连贯的语篇中,在完整的情景会话交际链中才能与语言交际符号系统一起发挥其作用。离开情景语境,其语言交际的辅助作用便无从谈起。正如David Abercrombie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T-Hall也指出,“时间讲话,空间讲话。”

  非语言交际符号认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话人就自己的非语言交际符号认知对受话人的语言理解认知的推理;二是受话人对发话人非语言交际符号认知的推理;三是交际参与者对不断延展的非语言交际符号认知模式的进一步推理认知。

  由此可见,要达到能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还必须遵循目的语国家人们的交际模式,尤其是非语言的交际模式,拉近与交际对象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认知差异。

  5.社会文化背景语境

  社会文化背景语境是指交际参与者所具有的社会政治背景和交际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历史、宗教因素,还有生活习俗方面的因素。社会文化背景语境反映了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所具有的或代表着的各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行业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特征与属性。

  6.社会文化背景认知语境制约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一定是在某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它逃不开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民族及不同的文化习俗造成不同地域语言的差异,导致交流的障碍,“这种障碍表面上是语言本身带来的,实际上是社会文化背景认知差异使然,”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的信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认知差异导致了交际者对于社会文化层面的交际认知障碍,所有这些便成为制约跨文化外语交际的不利因素。东西方社会之间交际障碍,以及中东地区的纷争甚至宗教冲突与内乱从深层次上说都是社会文化背景语境下语言交际者的认知差异引发的。西方社会在面对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时表现出了很大的宽容与依赖,可是面对中国的崛起,却发出一致的声音:“中国威胁论”。

  从根本上说,就是西方人骨子里的傲慢的社会文化认知因素在作祟。

  三、结束语

  语言的习得,目标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即一种社会文化意识观念的培养、一种价值观念的认知接纳、一种人格的重铸、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而这些包含在目的语言中的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只有运用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学习与掌握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语境分析便显得非常重要。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