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试论采取何种策略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18-06-30

  历史文学遗产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潢涌村是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村落,该村位于城市化建设步伐较快的区域,已经逐渐融入到城市中,必须进行重点保护。下面文章就是通过研究东莞市堂潢涌村的历史文化,对其历史价值进行分析,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进行介绍,希望可以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关键词:历史文化价值,岭南水乡,保护策略

成都大学学报

  1区位

  潢涌村隶属于中堂镇,位于东莞的北部,紧邻广州增城市,距中堂镇中心和东莞市中心均约9Km。东至东江,北隔东江与增城市仙村镇毗邻,西至三涌村,南至潢涌河,与高镇护安围、保安围毗邻,村内和周边有广园快速路、环城路、北王路等重要道路经过,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2历史文化价值评估

  潢涌历史文化名村是一个以黎姓为主的居住聚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东莞水乡民居形态、独具特色的村落格局、传统文化、历代人才辈出等几个方面。

  2.1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潢涌是东莞市四大名乡之首,历史十分悠久,族大人众,立村于北宋,迄今有近千年历史。潢涌初有梁、陈、吉和张四姓人居住,有“村头梁,村尾张,陈、吉在中央”之说,在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潢涌黎氏始祖黎宿由博罗白沙迁居东莞樟村,不久再迁潢涌开族立业。潢涌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廉忠孝悌,书礼犹存。宋代的黎氏始祖黎宿、明代进士黎光、清代黎溢海进士、清代黎攀进士等文武进士8名、贡生数十名、秀才80名、举人36名,外出为官者百余人。潢涌具有光荣的历史革命传统。

  在革命战争年代,潢涌涌现了大批革命志士。如黎樾廷、黎协万、黎崇勋、黎敏、黎玉康、黎克明、黎柏芳、黎明、黎耀等,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忘死,不屈不饶地投身革命斗争。黎协万等16人为了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1989年7月22日,潢涌被东莞市人民政府授予“革命老区村庄”称号。

  2.2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落格局潢涌河水蜿蜒环绕,两岸绿树,郁郁葱葱,沿河穿行,保留完整的古建筑群,依水而建,形成典型的岭南水乡古村落格局,韵味十足,至今还保存着清晰完整的古村落格局形态。潢涌古村落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耕文化、水乡文化、崇文传统、重商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岭南地区村落的宗族观念和风水理论。

  潢涌内河和水塘的布局,影响着古村落格局的方方面面。潢涌村地势平坦,村内有多处水塘,村落整体呈龟形展开,以潢涌内河串联整个潢涌。潢涌内河和水塘不仅可以取得蓄水防火与排水功能,又有利于生活、生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村内水塘与各条排水沟渠(明沟和暗沟)组成了潢涌古村复杂而通畅的排水系统。下雨时,雨水通过排水沟渠排入内河和水塘,潢涌内河与潢涌河和东江北干流相通。潢涌古村落建筑布局紧凑,巷道空间狭小,村落格局独具匠心,处处体现岭南水乡古村落格局。

  2.3历史巷道潢涌旧村落巷道纵横交错,现存的古巷道主要分布在规划区的西部,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其他巷道已水泥硬底化。每个巷道入口处建有门楼,其中诗家坊、居仁里、文明启曜、凤鸣里、奕世文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司马第、奎壁联辉、仁和里、安仁里、吉庆里、吉安里、登云、捧日、东甲、信义里、和平里等门楼,同彰历史文化内涵。

  2.4潢涌村传统建筑风貌潢涌村作为明清古村落的代表,它所展示的是一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有度、和谐有序的古建筑群,部分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内部梁架结构合理,用料讲究,雕刻精美,建筑布局、结构和各种构件保存基本完好。潢涌村现尚共保留有宗祠、家祠20多座,寺庙5间、古牌坊一座、文阁2座、古桥2座、古巷门楼多座,此外村内尚保留有一定数量的古民居。

  2.5传统文化潢涌村文化丰富,形式多样,有粤剧、龙舟竞渡、舞狮子等民间活动;天后诞、金花诞、关帝诞、七姐诞等传统节日;百岁牌等传统手工艺。

  2.6历史文化价值评估总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依水而建,肌理清晰,格局完整,风貌典型,韵味十足的岭南水乡古村落;文物古迹众多,古老宗祠、古旧民居,建筑类型丰富,单体建筑艺术价值高;幽深古巷、典雅门楼、小桥流水,尽显古韵。潢涌村的历史文化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3现状分析

  3.1现状用地规划区主要以村民生活居住功能为主,现状主要用地为村民居住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广场用地、水域、闲置地等。作为潢涌村村落形成的源头,历史古建筑多分布于规划区南部,主要集中在黎氏大宗祠周边,多为家庙和传统民居。由于近年来村民的居住条件需求的提高,规划区内部旧房被改建或重建,区内建筑呈现出新旧建筑鱼龙混杂的景观风貌。

  3.2现状基础设施古村落内主要以单车、摩托车、步行为主,道路等级较低;主要基础设施如自来水、排水、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普及率较高,能够满足村民使用需求。

  3.3现状景观风貌潢涌三面环水,村内河涌纵横交错,民居依水而建,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特色浓郁,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村庄建设规划,民居的改建或重建过于强化其使用功能,忽略了整体建筑景观要素,潢涌古建筑群的原始风貌受到一定冲击。

  4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分析

  潢涌村古建筑群整体现状风貌保存较完好,部分历史建筑损坏严重,且周边有一部分建筑为新建的房屋,与传统建筑风貌不协调,影响了古村落的风貌。古建筑的利用不充分,除黎氏大宗祠用作参观展示外,荣禄黎公家庙用作老人娱乐中心外,其余的历史建筑基本处于空置的状态。近年来,潢涌建设了潢涌陈列馆,用于保存传统手工艺,对传统文化的保留有一定的意义,但存在如何传承下去的问题;且历史文化内涵发掘仍有待深入。

  随着城市化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民居的格局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部分古建筑内部通风采光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厨卫设施,村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且由于村内可建设用地少,以及部分村民缺乏足够的古建筑保护意识等原因,少部分古建筑被拆除或是在古建筑群中的空地上新建建筑,新建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风貌不协调,破坏了古村落传统风貌。古村落的保护、维修和整治是一项工作面广、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艰巨工作。潢涌古村落的保护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管理水平,对古民居的维修和古建筑的保护缺乏引导,导致部分村民对古建筑进行了一些不和谐的维修改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古村落传统风貌。

  5保护规划

  5.1保护目标实现对潢涌古村落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保持和延续其独具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风貌景观,继承和发扬潢涌古村落的传统文化,改善古村落内的居住生活环境,妥善处理保护与现代建设之间的关系。

  5.2保护策略积极保护。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与《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等实行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举办民间活动,采取动态的生活化开放式的保护方式,开发旅游工艺品,继承古村落的优秀历史传统,推进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弘扬文化的多样性。注重发展。以保护古村落整体历史风貌和传统民风为主,适度进行旅游开发,且旅游开发以一日游为主。

  协调新村与老村的发展。规划范围内用地为老村用地,以现状保留为主,适度开发为辅,新村分布在老村四周,南面为村民新居住区,北面为新的商业区,东北面为村民公寓,为缓解用地紧张,规划禁止新开发村民住宅用地,但已销售的村民住宅用地允许建设,未来居住开发模式为村民公寓。保留现状大片农田和水塘,用于涵养水土,改善环境气候。商业、工业等其他经营性用地按已批控规实施,本规划不予控制。完善基础设施。交通性干道从规划区外围通过,不得穿越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完善规划区内市政设施。文化系统建设。将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成就进行系统性整理和保护,实现文化的传承。具体包括历史文化展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

  格局与风貌的保护。通过保护历史空间拓展轴线、水格局、景观廊道、风貌区,和街巷管控来保护古村落的格局和风貌。景观保护与整治:保护古村落传统格局,保护古村落河涌、水塘、古树、祠堂、公共节点空间等景观要素,对需要整治的景观要素通过专项工程予以整治。综合防灾。规划通过利用砖石建筑材料、河涌等天然防火隔离带、水塘消防缓冲空间等生态有机防灾方式,结合现代消防技术和方法,制定一套完善的防火防灾策略。

  6结语

  潢涌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保护与复兴的总体思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积极保护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辩证对待村民生活条件改善与历史风貌保护的关系,以保护现状民风为重点,按照“完善整体公共环境、古建筑整修、景点开拓、适度开发旅游”的要求,有效保护潢涌村古建筑群,提出保护、发展策略。

  推荐期刊:《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双月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荣获2008年度“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