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职业院校发展中如何做好“三服务”工作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18-05-19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新形势下更要做好服务民生,服务学生,服务发展等工作,以此为导向,提升服务能力,改善职业院校服务科学发展能力与水平,开拓职业院校办学新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三服务

职业教育

  加强“三服务”(服务民生、服务学生、服务发展)工作,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内在要求和永恒课题。着眼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变化和职业教育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加强“三服务”为重要抓手,增强“三服务”能力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职业院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开创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新局面。

  一、精于谋化,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民生的辅助力

  党的十八提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是打造全国人力资源高地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对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要把搞好教育服务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握工作重点,讲究工作方法,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要注重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应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以社会需要和学生的成才愿望为出发点,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实施“扬长教育”,推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拓展其实践创新能力。要加强课程研究,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学校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时展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促进中职学生素质全面和谐与充分发展为核心,以“合格+特长+专长”为发展目标,构建具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基础扎实、特长明显、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优秀中职毕业生。

  二要创新教学管理。

  学校教学工作要总结摸索一套适合本校专业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方法和措施,即对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表、教学日志、教学档案、教学检查与评价等)、教研工作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命题、考查考试、成绩评定等)提出科学的、规范的、可行的、明确的目标与要求,规范教学与教学管理行为,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确实的保障。

  二、勤于落实,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学生的执行力

  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把这种理念贯穿教学工作全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学校教学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本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其中既包括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包括塑造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向上的人格。当前,职校生相比大学生而言,就业率连年稳增,说明在转方式、调结构的今天,社会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虽然职校学生就业率连年稳增,但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缺乏被认同感。

  当前,青年学生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都想去坐办公室吹空调当“白领”,不愿去生产一线当“蓝领”。尽管现在工人的工资不比“白领”低,甚至还略高,但太多学生还是放不下架子,因为说出去不好听。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把这种社会风气归结为“拥抱资本、疏远劳动、轻视劳动者”,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结构性就业矛盾——想坐办公室的大学生不计其数,能够开动机床做出精密零件的技工却寥寥无几。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关系的一个基点。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深与浅主要取决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习程度的高低。教师的精力主要应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组织教学活动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明确“教”是为“学”服务的。

  要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最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好教与学的全过程。因而,对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这里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了解学生已知什么,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可能会碰到些什么问题,从而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对问题的设计和活动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度,又要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潜力,防止盲目地求高求难或过分地求细求全。

  三、善于协调,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统筹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任务。“转方式调结构”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职业教育要切实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筹力。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引进,拔尖人才也可以引进,但成千上万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无法引进的。没有一流的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业。

  首先要改革单一的封闭式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供求对接。职业院校强化校企合作,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明确任务,是职业院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如何打牢校企双主体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不断健全制度、形成深度融合机制,提高合作成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局面,成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大任务。在实践中,应遵循市场和教育规律,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逐步形成产学联合的循环加速机制。关键点在于专业建设,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产业优化调整的对接,甚至适度超前。核心点在于人才培养,表现为教学科研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结合,院校理论教育与企业顶岗实践教育的结合。

  当前我国的发展正处在“调结构,转方式”阶段,职业教育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服务发展大局,坚持推动产业发展与资源培训保障并重,围绕产业用工需求,为产业聚集区和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养,实现职业学校培养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其次是围绕产业机构调整、升级和技术进步,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采取“走出去”办法,联系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从生产要素上,可探索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切实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从合作实现上,可探索政府主导、校企自愿、中介联系等多种形式。

  从内容上,可探索技术研发、教学合作、咨询服务、共建实体等。从主体数量上,可选择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合作。从合作程度上,可选择紧密型或松散型等。模式的创新应结合实际,遵循市场导向,以目标一致、育人共赢为原则,确定最适合的实现方式与途径。推动学校、企业建立互利互惠机制,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鼓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技能人才提供支持。

  再次是积极申办技师学院,提高办学质量。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从国外的情况看,正常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机构应该是纺锤形,即高级工占1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35%。但我国现在的结构恰好是一个金字塔,高级工、中级工都很少,60%是初级工。

  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和美国、日本、德国差距很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发展力度不够。因此,中职学校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内引外联加强师资力量,在软硬件具备的情况下,深入调研、加强对上衔接、搞好宣传推介,力求获得更多扶持和帮助,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技师学院。

  总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只要立足“三服务”,就能打造职业教育的王牌,推动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就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就能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其训.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1.

  [2]任文杰.机制创新,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N].人民日报,2014-07-24(18).

  [3]赵学通.打造职业教育王牌服务河南三大战略[N].河南日报,2014-05-23(9).

  相关阅读:试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发展探究

  全日制普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良好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强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因为继教与普教承当的任务不同、要求不同、内部机制不同,校园在很多管理环节上都需要彼此交流和支撑,力求协调发展和推动,尤其是在教育安排,人员装备,资源共享,学生管理等方面。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