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制约因素及优化建议

分类:管理论文 时间:2018-03-19

  商业银行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枢纽,企业资本结构权衡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才能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商业银行资本的主要来源就是大量存款为主的负债融资,商业银行的经营属性和内部治理对资本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也受到了存款保险制度,资本是否充足等因素影响,探究出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相关优化建议,对于维护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一、 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资本结构最早的研究是1958年的MM定理,结论是企业價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由于假设过于严苛,该定理与现实不符。其后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扩展,并增加了税收因素(Miller,1977),代理成本(Jensen & Meckling,1976),Smith & Warner,1979),破产成本(Hau-gen & Senbet,1978)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DeAngelo & Masulis,1980),Barnea,Haugen & Senbet,1981),并得出了不同结论。不少学者认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同样适用于银行(Taggart & Greenbaum,1978;Fama,1980;Buser,Chen & Kane,1981)。

  Karaken和Wallace(1978)认为如果在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研究中考虑负债和破产成本,则分析框架与非金融公司类似,且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存在最优资本结构。Barrios和Blanco(2003)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最优资本结构受银行规模,流动性风险溢价,信用风险,ROE的营业费用方差等因素影响。Orgler和Taggart(1981)研究了银行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考虑了公司和个人所得税,政府管制,储蓄服务的技术应用,破产成本以及委托代理问题等,结果表明相比发行债券,吸收存款负债成本更低,且具有规模收益,因而大银行更倾向于负债融资。

  但商业银行最优资本结构在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方面与一般企业有所区别。关于银行资本结构与风险的关系,Sakuragawa(2002)研究了银行资本结构和银行资产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金融中介面临不可分散风险时,最优资本结构包含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这比仅仅进行债务性融资对风险分散效果好。Kenneth和Jeremy(1996)构建了银行等金融中介的资产选择和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框架,研究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资本预算对资本结构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在决定资本结构时应该对冲市场上风险,并对不能对冲的风险留有一定量资金。

  20世纪30年生了多次银行危机,最后促使国会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关于银行资本结构与监管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监管政策实施初期,银行资本水平受政策压力影响显著(Jacques & Nigro,1997;Rime,2001;)。此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只有在参与者的负债抵税收益大于存款保险收益时,银行才会选择加入。此外,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加入之后银行会进行最大杠杆化水平运行,增大违约风险。有鉴于此,Scott和Mayer(1971)建议将联邦银行存款保险费率与银行资产风险挂钩。

  二、 实证分析模型

  1. 样本及数据来源。为了确保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真实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规模最大的18家上市银行,其中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13家股份制银行,分别为: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研究期间为2007年~2016年共计10年,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

  2. 变量设计。以资产负债率(CAP)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银行资本结构,并初步选取资产净收益率(ROE),不良贷款率(NPL),银行规模(LN(ASSET)),税收效益(TAX),虚拟变量存款保险制度(D-FDIC),产权性质是否国有(D-PROP),股权集中度(TOP10)。

  权益净收益率(ROE):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按照优序融资理论,企业会先内部融资,再外部融资,所以盈利能力高的银行留存收益较多,减少债权融资。此外,银行较高的盈利能够获得较高市场其评价,降低股权融资难度。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中以吸收存款的负债融资为主,资产净收益率越高,按照粗放型规模经营理念,银行会扩大债务融资。

  不良贷款率(NPL):衡量银行的经营风险。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或者可能不能按照贷款协议按时偿还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其构成中分为呆账贷款,呆滞贷款和逾期贷款。不良贷款率的升高显示银行资本质量下降,资本结构恶化,会进一步影响资本结构,导致负债融资降低。

  银行规模(LN(ASSET)):用总资产的对数值来衡量。银行规模是银行经营管理能力和信用评级的综合体现。权衡理论认为,企业扩大规模会降低财务困境成本,因而企业会增加负债,即规模和负债呈正相关。而国内实践中,银行股为绩优股,较易获得股权融资,因而规模与负债融资关系不确定。

  税收制度(TAX):用企业所得税占总资产比重来衡量。融资方式中股权融资需要税后支付股息分红,而债权融资可以实现利息抵税,所以债权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有较大优势。所得税占比越大,可能会导致增加债权融资的运用。

  存款保险制度(D-FDIC):存款保险制度可降低银行破产风险,但政府在提供的担保的同时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和资本充足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可能导致债权融资比例下调。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于2015年正式开始施行。

  产权性质是否国(D-PROP):国有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国家担保更强,可能更倾向于负债融资。

  股权集中度(TOP10):Zeckhauser和Pound(1990)研究表明基于自身利益,企业管理层会倾向负债融資维持较高股价,即股权集中度和负债融资负相关。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国家隐形担保,无还债压力和股权稀释担忧,会倾向于债券融资。具体股权集中度对商业银行杠杆率的影响待定。

  3. 模型建立与结论分析。

  (1)实证模型建立。面板数据回归形式为:

  (2)结论分析。

  ①银行规模对银行杠杆率影响不显著。通常认为银行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破产成本相对较低,因而会进行负债融资,所以一般来说企业中杠杆率与企业规模呈现正相关。银行作为负债经营为主的企业,杠杆率反而与规模关系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证券市场上银行股为绩优股,较受欢迎,股权融资容易获得,从而淡化了规模对债权融资的影响。

  ②盈利能力与银行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也就是说盈利能力越强,负债规模越大。这与传统的优序融资理论不符,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倾向于内源性融资,其次才是外源性融资中债务和股权融资。原因在于银行经营的规模效应,获利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扩大经营规模,从而增加存款吸收,增大负债。

  ③不良贷款率对银行杠杆率影响不显著。我国银行受到监管严格,在《巴塞尔协议III》出台后,我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又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较高要求。国内银行大举进行资本充足率调整。但不良贷款率是之前经济发展过程积累的问题。鉴于银行的国有性质,政府会进行注资进行坏账冲销,从而淡化不良贷款对资本资本结构的影响,表现出不良贷款与银行资产负债率关系不显著。

  ④存款保险制度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2015年存款保险出台之后,我国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率有小幅下降。说明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政府加强了银行监管,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更高要求,银行负债有所下降。

  ⑤国有产权对银行资产负债率影响不明显。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对国内银行业实施统一监管。基于银行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角色,所有银行都是国家控股或者国有资本充当大股东,市场对其的要求都是稳健经营,政府基本都会一视同仁,从而导致产权对杠杆率影响不显著。

  ⑥税后收益与银行资产负债率负相关。税收收益增大企业杠杆,这一理论在传统企业中成立。银行作为特殊企业也适用这一理论。

  ⑦股权集中度对银行资产负债率有负向影响。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大股东有较低的风险的偏好水平,银行倾向于减少负债。

  三、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1. 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上市银行的监管,着重完善银行退市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评级机构等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的建设,注重信息披露和透明度,降低操作风险,在优化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同时,保护投资者利益(龚光明、邵曙阳,2005)。

  2. 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增加商业银行盈利来源。商业银行三架业务马车有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产和负债业务开展历史久,发展成熟;中间业务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良好。中间业务有以信用为中介职能的信托,租赁,代理集资,项目融资等,以支付中介形成的结算,代理收付;以经济技术优势为支撑的信息咨询,账务管理,财务顾问等业务。在当前银行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有效开展中间业务一方面可以增强银行的竞争实力,突出优势,获得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增加盈利,获得资本积累,为实现资本优化打下基础。

  3. 优化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银行治理涉及银行业务和事项的安排管理,经营目标的设定以及存款和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问题。治理结构是资本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管,严格履行董事会的问责机制和监事会的监管职责,坚守审计独立性,加强内控,在确保资本结构合理调整和资金合理应运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资本结构。

  4. 开展多渠道融资机制。首先,建立内源性融资的补充机制。由于股权融资具有最大的风险吸收能力,且资本市场对银行股的欢迎导致银行主要发行股票来补充资本充足率,而忽视内源性融资机制的培育。相比股权和债券等外源性融资,借助于银行内部留存收益补充资本具有成本低,维持股东股权比例,并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弹性。为此,银行应该减少现金分红,运用转增股本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构建内源性融资的长效机制。其次,注重多渠道附属资本补充工具开发。注重次级长期债券,混合资本债券,资产证券化以及资产出售来补充附属资本数量。次级债券作为一种主动负债,可以有效补充长期资本不足。

  混合债务工具有效融合了债务,股权等资本工具的特点,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达到有效配置资本市场资金的效果。资产证券化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转移给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基础上,遏制银行规模无限扩张。但这些金融工具的运用都必须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度相匹配,不可冒进。此外,需要完善信贷资产退出机制的设计,完善金融机构间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充分发挥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改善资本在机构间的不平衡配置状况。

  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建议,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十分有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运行,协调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关系,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Eugene F.Fama.Banking in the Theory of Fina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0,(6):39-57.

  [2] Kenneth E.Scott and Thomas Mayer.Risk and Regulation in Banking: Some Proposals for Deposit Insurance Reform[J].Stanford Law Review,1971,(23):857-902.

  [3] Orgler Y E, Taggart R A.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for Ban- king Institutions:Note[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 Banking,1983,15(2):212-221.

  [4] Sakuragawa M.Bank's capital structure under non-diversifiable risk[J].Economic Theory, 2002,20(1):29-45.

  [5] 郭文旌,周磊.商业银行最优资本结构选择的模型与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2,(2):78-86.

  [6] 陆岷峰,徐阳洋.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7,(3): 29-50.

  相关阅读:银行管理论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这篇银行管理论文发表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思考,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市场法律障碍多,缺少风险管理意识、中介机构不够完善等等,那么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作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下是详细论述。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