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来自于知识的凝聚,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人才为企业创造出了新的知识,也引领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现如今,知识型人才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这些人才又来源于高校,高校如何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要研究的重点,对于科技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校地合作,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一、校地合作产生的背景
我们所称的校地合作,主要指的是高校与高校所在的地域范围内或者地域范围之外的公司、企业或者政府之间的合作。校地合作对于高校和企业而言是所谓校地合作,指的是院校与院校地理位置所处区域或其他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合作。校地合作对于高校和地方乃至国家的发展而言,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校地合作一方面有利于高等教育从知识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扩展,另一方面通过人才的传输,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校地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更是高校处理好于地方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从而促进校地和谐相处的一种手段。
校地合作之所以产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使高校和地方发展带来了挑战。这种转变促使高校与政府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共促发展的关系,这就推动了校地合作的产生。其次,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推动了校地合作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政治经济发展都具有反作用,为了处理好这种反作用力,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而不是产生人才过剩的后果,高校和当地政府以及企业之间必然要寻求一种平衡,为了寻求这种平衡的关系,校地合作这种模式便应运而生。最后,交通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校地合作的发展。交通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束缚不再存在,使得人们之间的出行和沟通更加便利,这都间接的推动了校地合作的产生。
二、校地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障碍
校地合作这一培养人才的模式,对于高校和地方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极为有益,但是校地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障碍。
(一)高校的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
我国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我国的校地合作正式起步可以说来自于1982年宪法中规定的合作办学思想,到了1984年,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即是要为国民经济服务”,对于高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了进行大力支持。以此为契机,在以后的20年内,逐渐形成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合作的局面,并演变为校地合作。但是,正是由于我国的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起步晚,再加上高校重视力度不够,因此,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诸如院系协作能力不强,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二)政府的对接机制尚不完善
对于校地合作这一模式中处于对接方的政府,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意识不到引进人才的重要性,在高校与政府的对接中表现的十分消极,这种消极的态度往往使高校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也会打消高校的人才输出积极性,对于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国家的校地合作相关法律或政策不够全面
国家对于校地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视,尤其是我国处在建设法治国家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更应该受到重视,但是我国关于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政策却是不多,仅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所涉及,这使得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没有政策依据,也就阻碍了这一模式的发展。
三、校地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健全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首先,高校应该加强院校各部门的协作,主动承担地方科研项目以及课题,促使知识向经济的转化。其次,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和研究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高校应该根据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精准定位,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
(二)推进政府完善对接机制
政府在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地区的发展进行调研,明晰地区发展缺口,了解人才需要,主动承担起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作为对接方的责任。在实际对接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与高校签订引进协议,同时,政府还可以作为第三方,在高校与企业之间搭桥牵线,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保驾护航。
(三)国家建立全面的校地合作政策
我国的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起步较晚,因此在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政策上不够完善,政策的不完善使得高校和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在进行合作的时候放不开手脚,这就使校地合作这一模式难以发挥真正的效用。国家应该制定一个总纲性的政策,对校地合作这一模式进行指导,并将具体政策制定权下放各级政府,使各地政府能够根据地方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校地合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广银.产教研融合—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J].求是,2012,(1).
[2]陈三林.校地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2015,(6).
[3]罗国荣,罗秀.校地合作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互动双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4]吴淦国.加强市校合作开发人力资源[J].资源产业,2005,(3).
[5]王军云.努力加强校地(企)合作促进教育科技经济相结合I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5).
推荐阅读:职业教育论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开始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了,这对学生就业和企业选择人才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很多人也进行过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