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章主要针对当前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管理模式及图书馆读者失信问题进行探讨,对公共图书馆读者的失信行为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公共图书馆构建和完善读者信用管理制度及服务系统,用全新的信用管理方式做好良好的借阅方式,从而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读者失信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存在诸多失信行为和失信现象。承载着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的公共图书馆也存在失信现象和行为,如偷窃、污损书刊,书刊逾期不还等现象,这些失信行为和现象破坏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完整性,降低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能,增加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难度。为此,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探索读者信用管理模式,实现日常工作的管理优化。
1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概述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管理注重读者与图书馆资源间的一种信任关系和契约关系。读者有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应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爱护图书馆的财物、维护良好有序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公共图书馆采集、评估、监管读者的信用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约束读者的阅读行为,使读者信守并履行与公共图书馆的承诺,从而更加全面完整地获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征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也在不断探索读者信用管理的路径,已有一些城市将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借阅信息纳入城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种合作交流、彼此约束的平台,建构读者与公共图书馆的信任关系。还有一些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与当地公交公司联合,只要读者拥有公交公司的公交卡即可享受免费的图书借阅服务,无须办理任何手续就可以在公共图书馆的各个服务网点进行书籍借还活动。
2公共图书馆读者失信行为及其现象剖析
2.1失信处罚的力度不足,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目前,尽管我国公共图书馆对读者的失信行为也采取了一定的惩罚措施,但这些惩罚措施的力度极其微弱,对读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不会造成影响和困扰,因而在读者心中的分量相对较轻,无法起到惩戒的作用。如:对一些收入较高的读者而言,图书馆相对偏低的赔付金额难以对其产生约束力和影响,甚至有部分读者将一些热门书籍、孤本、外文原版图书等珍贵书籍据为己有,导致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流失。
2.2公共图书馆读者的责任意识弱化
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中,部分读者随意扩大自身的阅读权利,将图书馆“读者第一”“读者至上”“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视为随意阅读的信息,以致在阅读过程中出现失信行为。如:一些读者无视图书馆按期归还图书的规定,借阅图书逾期不还,责任意识淡薄,不仅损害了公共图书馆的形象,也损害了其他读者的图书借阅权利及信息获取权益。
2.3公共图书馆读者缺乏法律认知和了解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群体中有部分读者缺乏法律认知和了解。这部分读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失信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仅认为阅读失信是个人的失信行为,与法律没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读者的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导致其出现失信行为的根源。
3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的模式探索
3.1基于不同的信用数据来源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
3.1.1与第三方征信平台合作。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可以以第三方征信平台为依托,以第三方征信平台的公开、公平、公正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为其提供具有真实参考价值的读者信用记录,实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信用分类管理。在该管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更低的信用成本较好地实现对读者的信用管理。另外,公共图书馆可以在该管理模式下对信用度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待遇。如:公共图书馆对信用度较低的读者可以实施保证金制度,对信用度较高的读者可以免除他们的保证金或给予其他的优惠措施。这种管理模式的不足是,公共图书馆很难找到权威的第三方征信平台合作或第三方征信平台的信用度较低。
3.1.2自建征信平台。公共图书馆以馆内读者的原始信用数据为依托自建征信平台,对有失信行为的读者进行相应的惩处,对保持良好信誉的读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管理模式可以较好地与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贴合,使公共图书馆有自主调节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对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信用管理效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公共图书馆自建征信平台的不足之处是,与外界的连接和整合较为狭窄,难以对读者的失信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威慑,且与其他征信体系相分离,难以高效地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3.1.3第三方征信平台与自建征信平台相融合。这种模式融合了上述两种模式,可以较好地集合二者的优点,不仅可以对读者实现分类管理,而且还可以结合本馆具体情况更好地实现对读者的管理。如:上海图书馆就采用了第三方征信平台与自建征信平台相融合的模式,该馆与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及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合作,不仅提升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能,而且还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信用意识。
3.2基于不同信用数据使用情况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
3.2.1仅限于在本馆内部使用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具有约束性和限制性,它将读者的信用数据信息限定在本馆范畴之内,对于读者个人的隐私有极其显着的保护作用,可以较好地获得读者的信任。但该模式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少,难以有效提升读者信用数据的使用效能,对读者失信的行为也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和威慑。
3.2.2限定在图书馆体系范畴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读者的信用记录数据限定在图书馆体系内部,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体系内的公共图书馆都可以获取读者的信用数据和相关信息,对读者的失信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从而增加对读者的威慑力,同时也能降低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平台建设成本[4].
3.2.3扩展到社会领域的读者信用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将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数据信息与社会征信平台连接,读者在公共图书馆产生的失信行为会连接到社会征信平台,扩大了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的价值和效应,能起到较大的约束作用。如:读者在图书馆的信用数据信息记录会对其社会行为和活动产生影响,失信记录会影响其个人信贷和消费评估。由此可见,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全面实现个人征信管理,对读者有极大的震慑力,可以有效约束其行为。
4提升公共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效能的路径探索
4.1提高读者信用管理的重视度
公共图书馆必须从根本上重视读者信用管理,不能认为失信行为仅是个人素质缺失问题而以交纳滞纳金的形式进行简单处置。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有效的宣传方式提升读者的信用意识,如举办讲座、展览、网站论坛等,增强读者的守信观念,树立诚信榜样及“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一种诚信的社会氛围,更好地推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管理[5].
4.2完善并优化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管理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构建读者信用管理数据库,可以从读者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两方面入手,全面而准确地了解读者的信用状况,使其成为图书馆信用管理的原始信息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向读者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阅读服务。读者信用信息内容重点记录读者在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包括图书借阅历史、超期罚款记录、参与图书馆活动记录、个人志愿服务记录等,这些数据信息是个人信用评估的原始依据,为读者的信用评级提供参考依据。
读者信用管理数据库的构建可以分为三大模块:读者基本信息管理模块、读者借阅信息处理模块、读者处罚信息管理模块。其中,读者处罚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信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通过指标权重分析法及建构读者信用评价模型计算读者的信用等级分值,图书馆对等级分值极低的读者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同时对等级分值较高的读者给予一定的奖励。
4.3完善并优化读者信用评价机制
公共图书馆通过对读者的申请评分、行为评分、利益评分、影响关联因素评分等,形成读者的“信用分”,实现对读者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公共图书馆要想建构并完善读者信用评价机制,应以“奖励诚信,惩罚失信”为基准,引入“信用分”机制,将读者的阅读行为纳入信用评判指标体系,通过对读者的行为分析评价读者的阅读行为,对其进行信用管理。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评价机制可以借鉴国际通行标准和制度,推行与我国公共图书馆情况相契合的读者信用评价制度,信用等级从高到低分级划分,并采用动态的信用评价方式,定期对读者的信用情况进行更新,更好地完善读者信用管理体系。
如:晋城市图书馆构建和完善读者信用管理体系,取消了滞纳金管理制度,而采用“信用分”的管理方式,对读者进行奖励和惩罚,较好地改变了读者的失信行为;温州市图书馆和西宁市图书馆则推出了“阅读银行”“知识银行”服务,向读者发放“阅读信用卡”,记录读者的阅读信用行为,形成阅读积分体系,对不同积分读者给予不同权限,不仅增加了图书的借阅量,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读者的失信行为和失信现象。
4.4将公共图书馆的信用管理体系与社会征信平台相连接,实现信息共享
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管理应避免形成“信息孤岛”,要将读者信用管理纳入社会个人征信平台和体系,完成二者的连接和信息共享,使分散的信用信息连接并充分流动,更好地防范读者的信用风险,增强读者的诚信意识。公共图书馆通过信用信息数据共享,可以较好地震慑失信行为。如:深圳图书馆就较好地实现了信用管理的创新连接和信息共享,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将图书馆读者信用与社会征信体系相连接,提振了行业的信用信心,极大地降低了图书馆的信用风险。
5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应强化信用管理意识,提升读者的信用管理观念,将信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应实现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将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管理与行业、社会相融合,完善和优化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信用管理数据库体系,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思路,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分析读者的信用情况,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培锋.图书馆开展读者信用管理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8(4):77-78.
[2]崔英姿.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初探[J].图书馆研究,2013(2):57-59.
[3]张秀梅.图书馆用户信用管理组织结构设计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0(13):40-44.
[4]张弛.图书馆读者信用管理建设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192.
[5]陈楠.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服务的调查与建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7):147-151.
推荐阅读:探究当下图书馆阅读应用新技巧
现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模式有哪些?怎样加强对图书馆的建设应用呢?图书馆的制度对现在的阅读有何影响等等。图书馆中的阅读模式有哪些呢?《当代图书馆》于2004年实现全面改版后,无论在来稿数量、质量、发行量以及读者影响等方面较前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改版后的《当代图书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实际工作的推动与指导”的方针,在重视理论性的同时,更加强调期刊的指导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工具性。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