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社区教育的相关策略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8-03-01

  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社区教育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效实行对于城镇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农村社区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监督不到位等,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等。下面文章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其中的不足,并且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社区教育,实施策略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社区教育的意义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城镇化建设从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的转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其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实现农民市民化,如果占人口65%以上的农民不接受培训,普遍有一种不适应感,中国城镇化发展将难以进行,而阻碍农民市民化的根本因素就是农民素质问题,它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育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然而面对以农民为主体的教育对象,他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接受知识能力较差等错综复杂的原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急功近利,只有找到一个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手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农村社区教育恰恰满足了当今时代的这一需求。农村社区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部分,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大教育概念。

  它将区域限定为广大的农村,教育对象确定为农民。它在农村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文体娱乐活动,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旨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农村社区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地区差异较大

  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地区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经费的投入和师资配备上。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相对发达,投入经费达到人均2元,而落后地区经费人均0.5元都达不到。另外经费投入差异还体现在项目性质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动力技能提升项目有政府相关经费支持,而其他公益性文体、宣教项目没有明确的经费支持依据。师资配备主要体现在专职教师的数量和教师队伍的素质上。发达地区专职教师数量较多,而且专业技术方向较全面,职称与学历也较高,同时也招聘了部分兼职教师和志愿者。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专职教师数量较少,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只有一些退休村小教师做兼职教师和少量的志愿者。

  (二)农村社区教育开展形式化较严重,群众满意度较低

  农村社区教育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较低、教育资源匮乏、生活环境闭塞与生产方式单一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不同于城市社区教育,实施社区教育难度确实较大。上至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下至教育对象,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无人问津,群众对社区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

  (三)制度建设不足,机制不健全,职能不明确,国家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农村社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需要科学的制度作为保障,需要有效的组织与运行机制监督推进,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明确职能、协同配合。然而在现实中,地方政府还没有对社区教育确立法律保障体系和可行的实施制度,在微观操作层面更是缺乏可行的实施规划。

  (四)农村社区教育缺乏理论研究成果

  社区教育研究领域缺少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书籍、刊物少之又少,即便是在互联网上也很难搜到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地方社区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施社区教育的策略

  (一)实施农村社区教育需要城乡统筹与科学有力的政策支持

  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城乡社区教育发展,各级政府应科学制订规划,建立各级领导管理体制,成立专门负责机构。加大城乡社区教育的统筹力度,将乡镇街道社区分院和社区教学站建设同步纳入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注重城乡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构建区域内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逐步实现校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教育背景下,要想使得农村社区教育真正得以实施,必须有国家强而有力的政策作为支持与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放社区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种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区。”《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要保障必要的社区教育经费,并列入到经常性财政开支。”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到各级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省级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励代替补贴的措施推动地方社区教育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做到专款专用。

  (二)加大农村社区教育的管理人员及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当前,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人员主要是村委会干部及部分社区教育志愿者。社区教育管理者对社区教育良好有序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从事这项工作要有责任心,要有热情,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主管部门沟通,获得好的政策和指导,也能组织起本社区居民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政府在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好中长期规划,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薪酬制度,提高该行业的福利待遇,激发现已从业者的积极性,制定好教师培训规划与政策。做好专职与兼职教师的搭配,设计好教师队伍的年龄梯队,引进乐于从事社区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本土走出去的大学生,这方面可以借鉴农村特岗教师和大学生村官的成功经验。

  (三)提高基层政府领导和受教育者的认识

  农村社区教育对象为广大社区村民,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尤其是他们文化程度低、接受教育能力差等,对他们实施教育,的确难度很大。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农村随着社会与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脏乱差,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这一群体亟需关注,农村各类粗放开发等。基层政府领导和主要负责部门要认识到社区教育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科学有效的根本性手段,因此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提高自身对农村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思想观念。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激励他们接受教育的自发性和能动性,只有他们真正意识到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自身的素质才能得到实质性地提高,保障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建设丰富的、形式多样的、适合农民的课程资源

  (1)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组织、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从性质上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当前,农村社区教育资源还十分匮乏,因此,结合广大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动机和本地区农村社区教育实际,加大教育资源建设力度,是推进社区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农村居民接受社区教育的动机由过去的从经济利益角度接受培训获得技能向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丰富业余生活转变。因此,新的课程资源建设要以人为本,坚持实用的原则,结合他们的乡土文化和社情风俗,适应受教育者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乐于接受教育。重视基础文化知识和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同样也要满足受教育者对法制、道德、经济、环保、健康等知识的需求。

  (2)资源建设要充分共享,建立市、县、镇、村社区教育资源网络。整合共享农村各类社区教育资源与城市社区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的同时,可以极大地丰富农村社区教育资源。当前,城市社区教育很多都走上了数字化道路,建设了公共服务学习平台,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因此,一定要加大城市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使用力度,这也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之路。

  (3)资源建设要创新,内容、形式等要新颖,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社区教育不同于常规在校教育,因此不要使受教育者听到教育就是学习,因为学习对于这些受教育者是很枯燥的一件事。农民作为受教育者,也没有想象的那样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也会网上购物,也会玩微信。因此,在新的社区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打破常规,与时代同步,制作出新鲜的、农民乐于接受的教育资源。

  (五)要充分发挥经验带动与品牌引领作用

  东部发达省份的一些城市社区教育已经开展得很先进,甚至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因此,在社区教育向城镇化建设延伸过程中,要充分借鉴这些经验和品牌的示范作用。2016年,吉林省选出的10个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这些品牌出自各市社区、街道办、居委会,也有乡镇、自然村。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品牌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镇,逐渐形成规模。

  (六)鼓励地方乐于从事农村社区教育的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进来

  充分发挥所在地的职业教育中心、开放大学、科普学校、农村职校的在职老师或退休老师的骨干作用,鼓励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及社会上乐于从事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参与到农村社区教育中来。比如辽宁锦州有一支老兵电影放映队,自1996年开始从事公益电影放映,已深入到所在地区的各个农村。他们通过放映电影,给当地农民带去了知识,带去了技能,带去了欢乐。像这样的民间个人和组织,政府应该多多开发和扶持,正确引导和管理,一定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七)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农村社区教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形成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统筹、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社会积极支持、市场有效介入、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社区教育协同体制与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施社区教育是必然的,它会使社区居民感觉踏实、安全、亲切,对社区产生依赖、归宿感,消除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虽然国家已经有了长远规划和宏观的顶层设计,但真正实施起来还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良好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好的政策与发展规划真正得到实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乃林.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孙健.我国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01).

  [3]丁红玲.社区教育有效供给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1).

  [4]张运鸿.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发展对策探析[J].成人教育,2016,(09).

  [5]荣国丞.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推荐阅读:新农村背景下如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50%以上,农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大部分人口的生活水平。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有所增加,但受管理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仍然很落后,甚至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