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文化共享”理念下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分类:文史论文 时间:2018-02-04

  文化共享就是文化生活中实现发展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等,这些都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在文化共享理念的背后,只有不断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才可以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促使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文化共享,文化建设,文化交流

  一、“文化共享”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一)关于“文化共享”发展的理论前提: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曾经说过,“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文化的发展程度。目前,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也决定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虽然较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差距,仍需要在量和质上、在形式和内容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经济上我国正在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在文化发展上也应当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各区域文化协调发展。

  第二,物质生产决定精神文化生产。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精神文化的再生产过程也蕴含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之中。

  (二)关于“文化共享”的主体:现实的人文化共享的主体,就是现实中的人。文化共享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现实的人才是“文化共享”的主体。“文化共享”理念来源于人民群众。文化来自于实践,而实践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实践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和条件,文化共享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正是因为有了人民日常丰富的生活、生产等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创造出丰富的文化产品。“文化共享”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遭到了异化,这种异化不但表现在物质方面,而且表现在精神方面。因此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在物质方面对人的异化的扬弃和解放,更是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实现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关于“文化共享”的内容。从马恩等经典作家的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都包含着“文化共享”的内容。马克思认为,要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应该依靠教育和生产劳动,而不是分工劳动带来的人的片面发展,以使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也是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中的人。列宁的“文化共享”思想也是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提出的。他认为,为了配合新经济政策,在文化发展方面,“须让全体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经历整个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该与人民群众共享国家文化的发展成果。毛泽东同志强调,文化,它必须来源于人民群众,同时又能够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但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四人帮”的破坏,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化资源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坏,文化共享成果的实现受到很大的影响。邓小平同志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济上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有“文化共享”理念的相关论述。针对教育医疗发展不公平等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了文化的重要性,“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作为我们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中不光包含着物质文明,而且还包含着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红利,在“文化共享”下实现个人价值。

  二、“文化共享”理念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实现“文化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现资源文化共享,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资源更丰富、内容更精彩、形式更多样的文化产品。对于同一地区的群众来说,文化共享是人们获取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的建设,都是文化共享的一种方式,这些由政府出资建筑的科普实验基地,是降低人们获取文化资源成本的重要途径。由国家出资兴建这些文化场馆,并且借助这些文化场馆对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教育,也是实现文化共享的一种直接的途径。再如国家正在大力兴建的农村图书馆、茶话室等,也是借助文化共享提升广大农村地区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不同地区的人群来说,实现文化共享有利于促进各地区文化协调发展。由大中城市向偏远地区输送文化资源对于偏远地区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借助大城市文化发展的优势,与落后地区共享文化资源,促进落后地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文化创作本来就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的,因此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原则。这样源自于人民群众的文化,能够使人民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以“文化共享”理念推动我国文化建设

  第一,以文化发展为基础,从根本上提高文化共享的能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增强文化共享的实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经济的昌盛促进文化的繁荣;应当借助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丰富文化建设的资源和成果,使国家有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共享国家文化发展的成果。同时,应当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能只发展经济而忽视人民的精神追求。

  第二,文化源自于人民群众,文化共享和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生产生活,因此拥有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在文化共享过程中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为动力,能够保障人民群众文化资源不枯竭,为文化共享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

  第三,以文化多样性为保障,提高文化共享和文化建设的意愿。国家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才能为共享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国家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发展“百话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激发文化创作的活力和影响力,保障文化共享的实现。

  四、结语

  实现“文化共享”,既要准确把握其理论基础,又要深刻认识“文化共享”理念的意义和实践,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文化共享下增强人民创作的意愿,提升创作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文化共享”理念的指导下使更多人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永友、史君.“文化共享”理念的理论演进与实践逻辑.南京社会科学.2016(1).

  [2]孟令辉.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共享发展理念探究.重庆与世界.2016(7).

  [3]王亚南.面向城乡共享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4]赵萍.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齐齐哈尔日报.2007-10-31.

  [5]熊南飞.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研究.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16.

  [6]李国泉.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山东:山东大学.2015.

  推荐阅读:地方文化研究文化杂志投稿

  《地方文化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13年,由《南昌高专学报》更名而来。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逢双月底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