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动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动物的皮,经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加工后,都可以成为具有使用性能的皮革、毛皮产品。一直以来,皮革和毛皮制品都是属于价值较高的商品,其产品价格的高低,除了受加工工艺、品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还是取决于产品所采用的皮革或毛皮的种类。例如,几乎相同的一件皮草大衣如果主要原料为紫貂毛皮,其价格就可达普通水貂毛皮大衣的几倍以上。也正是基于此,对于皮革、毛皮制品来说,往往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就是其所购买的产品的材质到底是否与商家的标注相符,材质的标注是否符合我国产品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皮革毛皮服装,材质鉴定,皮革制品
1 皮革、毛皮产品标准对于材质标注的要求
皮革毛皮制品材质的正确标注,既是标准的要求,又能够体现出产品的价值属性,也是维护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以假乱真”--即用各种人工合成材料仿造天然动物皮、“以次充好”--即用价值较低的动物皮冒充价值较高的动物皮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检测服务市场上对于皮革毛皮材质鉴定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并日益增长。
2 皮革毛皮材质鉴定的难点
皮革毛皮的材质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检测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不同的动物种类,在加工成皮革、毛皮后,有时会呈现出相近甚至相同的特征,例如獭兔毛皮和毛丝鼠毛皮、牛毛皮和马毛皮等,很容易混淆。
(2)同一种动物毛皮,如果加工工艺不同,产品特征却可能会产生较大差异,例如水貂毛皮和经过“拔针”处理后的水貂绒毛皮,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感都明显不同。
(3)很多物种在各大洲、不同纬度均有分布,生长环境的不同,会导致毛皮的特征呈现出较大差异,类似于人类不同的肤色和发色。例如以黄狼加工的毛皮,在我国即可分为元皮(产地为东三省、内蒙等地)、京东条(产地为河北、天津)、黄狼皮(产地为其他地区),它们在毛绒色泽、毛绒密度、皮板大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
(4)由于皮革、毛皮的价格较高,送到质检中心的样品几乎都会要求质检中心尽量不要破坏样品,在这种情况下,检验人员很难获得皮革的断面结构、毛皮的皮板等重要的鉴别信息,给鉴定增加了困难。
因此,皮革毛皮的材质鉴定非常难以掌握,既要熟悉不同动物种类的特征,又要熟悉皮革毛皮加工过程、不同毛皮皮革间的区别点,更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日常检验汲取经验,保持对皮革毛皮材质鉴定的敏锐嗅觉。
3 材质鉴定的方法
事实上,即使是普通的消费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也可以通过手感、弹性、部位差、毛孔、伤残、燃烧法、滴水法等鉴别出是否为天然动物皮革,而具体物种的鉴别,又有哪些方法能做到呢?
目前,被证明可应用于皮革毛皮材质鉴定的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法、DNA分析法、红外光谱法、感官检验法等。其中主要的材质鉴定方法是显微镜法和感官检验法两种方法。
3.1 显微镜法
ISO 17131: 2012是唯一现行有效的皮革材质鉴定国际标准,该方法主要原理是利用放大倍数至少为20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横截面结构,并通过与标准附录中的特征图或已知的参照样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材质的类别。该方法操作简单,便于掌握。但是,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只能用于鉴别皮革、人造革、仿皮超纤布、再生革等,即从各种人工材料中区分出天然动物皮革,并不能广泛用于具体物种的鉴别,也不能使用该标准直接出具具体动物皮种类的检测报告。而这就无法满足我国皮革、毛皮产品标准中要求标注具体皮革种类的规定。
3.2 感官检验法
感官检验法是最为传统的鉴定方法,简便快捷,但对检验人员有极高的要求,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一般是通过肉眼观察皮革的颜色、纹理形状、皮纤维的粗细、毛皮的针毛特征、毛孔的排列特征和粗细程度、绒毛特征等,结合显微镜、放大镜等辅助工具,来鉴别具体材质。但是,感官检验法容易受到动物所生长的环境、季节甚至动物本身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并且相同物种的皮板厚度、毛密度、皮纤维粗细、毛长度、润滑度可能会有较大差异,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鉴定结果。另一方面,随着工艺的进步和创新,加工成制品的动物皮毛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也在考验着材质鉴定人员的知识储备。
4 结语
从上述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每一种鉴别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在未来的材质鉴定中,简单样品感官对照检验与复杂样品多种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必然是主流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皮革和毛皮材质鉴定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我们对毛皮和皮革材质有更深层的学习研究。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材质鉴定技术,不断的研究探索、不断创新,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共同推动皮革毛皮材质鉴别检测技术的发展。
推荐期刊:皮革科学与工程工业期刊投稿
《皮革科学与工程》(双月刊)创刊于1998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及四川大学主办,由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及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编辑出版的科技刊物。出版单位设有我国唯一的皮革化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授权点。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