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以宣汉县为例论述我国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措施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7-11-25

  耕地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自然资源。下面文章以四川宣汉县为例,从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分布、农业生产、耕地数量质量和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措施,以缓解产业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为社会带来长治久安。

  关键词:耕地质量,宣汉县,农民耕种

  一、耕地数量和质量现状

  宣汉县隶属四川省达州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其中低山和低中山面积占总面积的90.2%,致使全县成为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差、后备资源极其匮乏的农业大县。

  二、耕地质量状况的成因分析

  (一)土地过分细碎化

  我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平坝河谷,90%以上耕地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致使山地土壤较多,田地分散,田块较小,宜耕性较差。加之春寒夏旱和秋霜十分突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致使中低产耕地比重较大,土壤“水、热、气、肥”不协调。因此,造成我县稀缺的土地粗放经营及农户难以在短期内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更是实行土地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巨大障碍。

  (二)水利设施较差

  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50%以上的水利设施大多建于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淤塞、渗漏严重。工程引水、蓄水和灌溉设施较差,且不配套,常年蓄水量不足设计蓄水量的25%,水资源利用率还不足15%,常年有效灌面只有61.5万亩左右,旱涝保收面积仅45.1万亩左右,占总面积的50%。

  (三)耕地肥力水平下降

  据2006-2010年全县土壤肥力监测结果:全县土壤pH6.08、有机质含量为16.6g/kg、全氮0.74g/kg、碱解氮86.0 mg/kg、有效磷10.8 mg/kg和速效钾66.0 mg/kg,分别比1984年宣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增减:-0.72、-0.5g/kg、-0.22g/kg、-4.3mg/kg、+5.9mg/kg、-38.4mg/kg。

  (四)水土流失严重

  我县春寒夏旱和秋霜十分突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据测算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39.30%,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067t/m3,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总量为530万吨,相当于冲刷掉30厘米厚的耕层1.5万亩。

  (五)人增地减日益突出

  从1980年到2010年30年间,全县共减少耕地12多万亩,而人口增加25万多人,平均每年减少耕地0.4万亩,增加人口1万人,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等乡的耕地面积。近年来,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净化厂、达陕高速公路、襄渝复线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及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宣汉县用地量剧增,耕地占补平衡形势越发严峻。

  三、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加快推进耕地质量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14—2020年,全县规划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17.5亩,每年建设2.5万亩。建设区耕地地力提高1-2个等级,有机肥资源率提高1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30%以上;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率达85%以上;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前提高100公斤以上。

  (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宣汉县耕地质量建设应围绕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为中心,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应重点搞好大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续建和配套工程建设,特别要针对目前现有水利设施老化、病险多的问题,加大更新改造和维护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土地平整、土壤肥力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将耕地建成“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即“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二)实施土壤地力培肥措施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不低于2.5%和2.0%,或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采取加厚土层,深啄地背沟,改造瘠薄地,使耕地熟土层厚度达50 cm以上;采取深耕松土,改造板结地,使水田、旱地耕作层分别达15cm和20cm以上;采取垄沟免耕覆盖耕作技术改造宜耕坡地;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良缺素田;采取节水农业技术,改良易旱地;采取“五良”配套农耕农艺措施,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提高粮食单位产量。

  (三)完善土壤监测和配肥体系建设

  完善以县为单位的土肥化验室建设,加强县域内土壤肥力、墒情监测基点建设和土肥水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为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和示范样板;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狠抓土肥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到位落实,实行“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为科学施肥提供手段,强化服务功能;开展粮食生产区域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准确把握不同粮田土壤类型的生产能力、肥力状况,摸清耕地质量,为因土改良、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以及保护、提高地力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四)强化现代农业产业配套建设

  今后,全县耕地质量建设要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围绕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培育现代农业基础和新农村建设三大任务,努力实现农民组织化、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发展生态化。同时,根据宣汉山区特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如中药材、茶叶、菌类、畜禽等农牧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特色食用菌产业县,以提高农业差异化竞争力。

  四、耕地质量建设结论

  到2020年,我县实施耕地质量建设后,可使种粮农民亩均增加收入约200元,每年直接带动约10万多农民受益,能有利于缓解结构调整及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所带来的粮食矛盾和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此,耕地质量建设势在必行。

  相关阅读:《耕作与栽培》杂志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获取发表周期短、审稿速度快、容易录用的期刊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