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则是其前提基础。教师作为个性鲜明的主体,其职业发展水平不一,发展需求各有不同,探寻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策略,是解决当前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困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广播电视大学
一、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点
上个世纪80年代起,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界广泛应用,促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个性化”是其理论核心概念,是以人为本理论的形象化。人本主义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具有积极体验生活、自我肯定的成长潜力,个性化的本质在于追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价值与人格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在于关注人的成长过程,而人的成长源于自我需求,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是在教师专业自觉的基础上,教师个体以自我需求为出发点,自觉设计专业发展方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积极发挥主体性力量,自觉监控和调节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获得实践性智慧,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强调的是教师个体的人本化,即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我需求,是出于职业理想的主动诉求。它强调学习选择的自由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结果的实践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主性、阶段性、终身化等特点。
自主性是指教师拥有对其专业发展愿景进行规划的自主权,同时在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学生考核上也同样具有自主性,教育教学具有创造性。阶段性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教师职业生涯会经历不同阶段,国外研究成果有傅勒的教师关注理论、卡茨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职业发展八段论,等等。国内学者提出教师五阶段理论模型。上述教师职业生涯理论论证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在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需求和发展性质各不相同,这在教师教育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上具有启发性。终身化是当代教育新理念,生命不止,学习不息,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更是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的本质特征。
二、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消极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自社会期望与职业所需,并受社会与环境的影响。另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是基于其实现生命价值的追求。然而诸多消极因素的干扰,阻碍了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一)外部消极因素。
1.发展机制欠缺。当前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师发展机制。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配套不完整;职后教育机会不多,培训方式单一;偏重考查教师教学能力,忽视教师教育科研;在教师发展问题上缺乏战略性目标,教师团队缺乏发展凝聚力。
2.组织管理上的制约。科层制组织管理下,部门运作功能鲜明,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这种严密、规范、稳定的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工作效率,却制约了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属于主体性创造劳动,带有不可复制的个性特征,这就意味着教师个体具有自我塑造的性质,教师行为效率又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沉淀与对知识的一再加工,自由的学习和独立的反思是教师机智形成的重要契机。组织管理的一体化消解了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成为经济效应下的工具,失去了自由学习与独立反思的空。另外,组织管理的整齐划一特征,不利于教师个性的形成,还侵吞了教师的批判精神和独创性,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文化氛围淡薄。文化是哺育教师成长的主要元素,文化氛围是指有利于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环境气氛。当前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队伍薄弱,校园文化建设尚未形成新气象,学校文化活动不活跃,人文气息不浓厚,教师的专业成长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
(二)内部消极因素。
1.主体意识模糊。主体意识作为个体的一种内在品性,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鞭策个体对内在人格和生命价值的反思与建构,提升自我能力,使之趋向理想的身份和地位。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师大多职业角色杂糅,兼教学、行政管理、学习服务于一身,教师存在多向职业发展的可能,行政权力、市场经济、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等多元因素的冲突致使教师自我认知不明朗,困扰教师主体意识的生成。主体意识影响教师职业观的树立,职业观是职业认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评价的综合,教师主体意识模糊,影射在其职业观上,表现为教师职业发展思路不清晰,教师专业发展受挫,对教师身份、地位和价值的期望值不高。
2.自我效能感低。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顺利完成任务的自信度,国内学者界定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自己教育能力的自我信念、判断和感受”。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需依从行政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层级格式化管理,限制教师的自主空间,行政任务和教学任务并重,使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精力受限,短时期内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教师职业发展进程滞后,社会影响力低,职业幸福值下降,导致教师自我效能感渐变性弱减。
3.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是创新理念、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能力的综合外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个体树立打破常规、自我挑战、富于创造的创新理念,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学习与反思,矫正重教学、轻科研的行为。
三、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设计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
1.设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遵从人本原则,优化学校行政权力,推行教师弹性化、动态化管理模式,尊重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给予教师自主成长的空间;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强化教师人力资源,建立一支专业配套齐全、结构搭配合理、合作性能高的专业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远程开放教育;设计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准方案,树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教师专业培养计划的长效机制,实现广西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化、层次化、阶段化。
2.注重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职业素养包括职业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等。远程开放教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忽视教师职业信念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信念的形成,是教师个体在自身职业中获得归宿感,产生职业认同感,在职业活动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岗位任务,有高度的岗位责任心,职业忠诚度高,乐于奉献。因此,构建适应性的组织和环境,呵护教师的职业尊严,给予正确的职业指导,是教师职业信念产生的重要条件。职业道德是教师行为的标准与要求,所谓“身正为范”,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会带给学习者强大的濡染能量,向社会传递道德力量,因而应围绕教师职业道德理念,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具体的行为规范,建立人性化、民主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制度,促进教师个体的道德自律。
3.提倡同伴协作。当代教育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其所在的群体、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重视社群对个体所产生的推动力。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型专业教师团队,为教师个体寻求专业同伴,取得同伴合作机会,在同伴交往、支持、互助过程中,有所参照,有所借鉴,取长补短,获得群体动力,自觉发展。
(二)重视教师自主发展。
1.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远程开放教育以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为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和教育的大众化、平等化,面对学习需求多样化的民众,远程开放教育教师应成为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自己的学习需求,引发自主学习动机,自主设计学习目标,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学校也应大力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行为,开创教师自主学习的氛围,给予教师自主学习时间,开展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活动,建立阶段性的学习成效评估体系,以此辅助教师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形成自我价值观。人的成长归根结底是自我肯定与自我完善的结果。自我价值观是在自我了解、发现自我和自我认同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总体评价。自我价值观的形成决定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并对教师的动机、行为起积极的导向作用。认可自己的职业选择,重视岗位责任,珍惜自己的教育实践,树立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行为标准,有利于自我价值观的形成。
3.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教师的自主发展需要组织的外部助力。组织行为对教师个体成长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刺激和强化上。组织外力的刺激利于教师自我反思,取长补短,强化其有效行为,注重效率,矫正目标。设立教师层级考评标准和激励实施方案,对教师一定时期的工作质量、学习成效、科研成果进行监督与考评,通过目标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等手段,激发教师的职业兴趣,促进其自主发展。
(三)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的设计。
1.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方案的设计。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基础就在于制订切合教师自身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科学、合理的方案应符合教师个体阶段性发展需求,呈现内涵式上升性;为教师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消除培训的形式化,体现专业性和个性化;注重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突出教学风格的个体性塑造,完善教师个性,强化教师能力;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实现个体性反思,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成果。
2.构建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教师个体的成长,需要适应性、个性化的辅助性支持。构建学习、反思与实践相结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通过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学习型组织是较为明智的选择。远程开放教育在线学习型组织,为志趣相投的教师提供协作团队,解决基层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行业专家、专业教师配备不足,专业协作性能不强的缺陷。鼓励教师加入合适的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学习活动中重塑发展愿景,交流学习,观照反思,个性互补,总结收获,制定专业发展新目标,借助组织优势,促进个体自觉成长。
(四)构建适合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
教师职业决定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文化的哺育,文化环境是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教师团队作为一个文化群体,除却其文化自觉特性,其自身的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以及文化活动仍需厚实的文化土壤。这些文化土壤元素包括文化气氛、文化活动、精神文化等等共同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气氛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精心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开设文化宣传栏目,诸如教师简介专栏、名师风采栏目、教师成果展示栏目、学校文化成果展示栏目等,增加校园文化设施,营造呵护教师成长、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气氛。
文化活动是彰显教师行为文化的常态途径,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在其中得以浸染与升华。因此,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为教师文化学习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使教师自主学习成果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得以显现,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文化兴趣,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精神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价值观的重要导向和精神源泉,影响着教师的精神、思想和观念。树立文化追求目标,夯实文化底蕴,强化精神文明成果,提炼学校精神文化,产生鲜明独特的文化效应,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合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刁琳琳.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2010(6)
[2]郭来福.教师自我效能感内涵再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
相关阅读:远程教学管理应用的特点及意义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