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服务

浅谈强化晋北风沙区造林绿化成果的策略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17-11-23

  晋北风沙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风沙区,当地农民生活十分贫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带领群众大力植树造林,但是对于当时的恶劣环境来讲,根本微不足道。之后随着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植树造林力度明显加大,晋北风沙区的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晋北风沙区造林绿化虽然成绩显著,但如何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下面文章展开研究。

  【关键词】晋北风沙区,造林绿化,生态建设

  1晋北风沙区造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护责任重大,林牧矛盾突出

  国家在生态建设的大力号召下,晋北地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遏制风沙,干部群众通力协作,积极筹资,采取多种机制,经过多年努力,造林绿化面积显着增加,伴随着就是护林防火等方面任务的艰巨。一是造林面积大,人力财力缺乏;二是农民要发展经济,放牧现象严重,封山禁牧办法落实难到位。

  1.2 造林资金远远不足

  尽管多年来国家一直投资,可都是补助性投资,不是全部工程投资。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配套及融资办法,切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全球经济下滑,地方资金严重短缺,加之扶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启动,资金显得格外短缺。

  1.3 造林适应树种少,科技支撑项目短缺

  该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适宜栽植的树种主要是针叶树,阔叶树工程造林少。没有专门的科技支撑项目在树种上进行选育,造成大面积针叶纯林。

  2 建议采取的措施

  2.1 领导重视是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的前提

  政府领导在当地的林业发展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领导有科学发展观的前瞻远瞩,有付诸于当地发展的奉献精神,只有心到、力到、功夫到、说到做到,才能保护造林绿化成果,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朔州市右玉县,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典型的沙土类型,解放前是一块"不毛之地",解放后在 17 任县委书记坚持换领导不换蓝图、换班子不减干劲,一任接着一任干,50 年如一日,采用科学的治理方法、合理的机制办法,硬是把这块风沙之地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全国生态县。右玉县把每处造林绿化工程都用围网围起来,实行工程区禁牧,狠抓管护,很好地保护了治理成果。

  2.2 政策、法规、办法是巩固造林绿化成果重要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合理的政策、法规、办法,一切努力都将付诸流水,造林绿化成果也将毁于一旦。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已治理成果,山西省人民政府分别出台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山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等一系列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已治理成果的办法,而且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各工程管理办公室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办法等。这对于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已治理的生态成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2.3 启动低效林改造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适地适树有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 4 条途径,但是都离不开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晋北风沙区从 2000 年国家试点,到 2001 年正式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国家退耕还林工程,8 年期间,每个工程县区已治理的面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总面积的 3 倍多,如此大规模的人工林生态治理面积,仍然不能够满足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连年的持续干旱导致了造林树种的保存率下降;二是供栽植选用的树种太少。

  由于晋北风沙区的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在该地区生存的树种太少,仅为樟子松、油松、仁用杏、柠条,平川可栽植杨树和旱柳等,而且大部分为灌木林;三是经济林栽植有限。由于立地条件的恶劣和退耕还林工程中国家要求每个县最多能栽植 20%的经济林,这就大大限制了经济林的发展,达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最需要启动的是低效林改造工程和优良品种的培育、繁殖工程,以适应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4 国家增列后期管护和抚育经费是巩固造林成果的迫切需要

  目前,国家主要是重视造林数量,没有对造林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林业发展规划常常只提及造林面积或者森林覆盖率,而忽视了森林生产力和经济指标,森林和人工林质量一直没能成为实现林业发展规划的考核目标。由于国家的不重视,不投入管护和抚育经费,许多初期营造的人工林被杂草灌木挤占,林木稀疏,甚至被挤掉,造成造林失败,而且杂草丛生对森林防火造成了严重的隐患,严重影响了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可见管护的重要所在。国家应该投入一部分资金进行管护和抚育,确保已造林绿化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稳定发展。

  2.5 机制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首先,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尽可能地发展后续产业,同时国家适当的给予补贴,如经济林产品深加工,杏---杏脯---杏仁---杏核一条龙工艺;林下间种蘑菇、药材;林中养殖等。其次,进行煤炭补偿资金使用,省政府已经出台管理办法,变地下资源为地上资源,变黑色资源为绿色资源。第三,政府也应该从旅游产业中抽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只有生态建设好了,人们才可能到旅游点进行旅游,否则不会有旅游收入。第四,要出台厂矿治理范围和帮扶办法。既要把厂矿区自己的范围治理、管护好,还要拿出一部分补偿金,开展一矿一企治理一沟一山,全民动手、全社会融资治理生态。

  2.6 增列科技支撑配套项目,为生态工程建设选育适宜的阔叶树树种

  在整个林业建设资金中,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增列科技支撑配套项目,专门用于不同气候特点、不同立地条件,选育适应自然条件的阔叶树种,以增加林分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2.7 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是确保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的信息资源

  在工程区设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对森林的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林分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进行随时监测,提供科学的生态数据,保证合理的解决时间和解决办法,为进一步达到森林稳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促进森林资源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生态建设增加植被的同时,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乡土树种与引种驯化后的适应树种充分混交,最后一定能够形成林分稳定、群落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群落。

  推荐阅读:生态资源论文灌区建设在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学科期刊推荐 中英文发表指导

* 稍后学术顾问联系您

学术顾问回访> 详细沟通需求> 确定服务项目> 支付服务金> 完成服务内容

SCI期刊

国际英文期刊

核心期刊

国外书号出书

国内纸质出书

2023最新分区查询